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要聞

“智繪”新圖景 “綠動”新未來

——太原煤炭(能源)工業技術與裝備展覽會觀察

2025年04月28日08:31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四月龍城,春意盎然。4月22日至24日,“第二十三屆太原煤炭(能源)工業技術與裝備展覽會”在山西瀟河國際會展中心盛大舉行。

作為煤炭(能源)裝備領域的年度風向標,本次展會以“綠色智能 引領未來”為主題,吸引了國內外1300余家企業參展,展覽總面積13.5萬平方米,集中展示了國內外煤炭採掘、運支、智慧礦山、5G應用等各類高新技術成果和智能高端裝備,是參展企業最多、展覽面積最大、裝備技術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次展會。

展會現場,山西能源企業格外引人注目。晉能控股集團的設備全生命周期服務平台模擬井下作業﹔山西焦煤集團各種可實現“遠程操控、無人開採”的智能化綜採設備吸引眾多客商駐足﹔潞安化工集團則重點展示了“煤”到“油”的全產業鏈轉化成果。從傳統“煤老大”到綠色“智先鋒”,山西正以創新驅動為筆,書寫能源轉型新篇章。

智慧綠色,重塑產業新格局

煤礦智能化開採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能源技術創新方向之一,無疑是展覽會上最耀眼的亮點。

展館內,5G智能操控台、無人巡檢機器人、數字孿生系統等高科技設備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觀看,這些創新技術正在重塑人們對煤炭產業的認知。

作為近年來智慧礦山建設的行業標杆,晉能控股集團展區人頭攢動。展區內通過實物、沙盤模型、展板展示與現場講解等多種方式,全方位展示了設備全生命周期服務平台、覆岩離層注漿與連採連充充填開採工藝、晉北採煤沉陷區新能源基地等77項高端設備、高新技術和綠色高效發展成果。

在該展區大屏幕上呈現的是“設備全生命周期服務平台”,液壓支架、皮帶機等7類核心採掘設備的實時數據跳動閃爍,如同煤礦井下的“數字脈搏”。現場推介人員為記者介紹:“這不是普通的顯示屏,而是煤礦設備的‘智慧中樞’!隻需要輕點屏幕就能穿透到井下,每台設備的參數便一目了然。”隨后推介人員向記者演示,當模擬的設備油溫過高預警出現時,系統會自動推送處理方案,同時關聯運維服務界面,通過NFC卡和移動終端指揮井下人員精准檢修。

與晉能控股集團同樣備受矚目的是山西焦煤集團展區,生動展示了其在智能化建設方面取得的成效。現場技術人員介紹:“為何現在採礦省時省力又安全,智能綜採系統是關鍵。”作為遠程終端,智能綜採系統如同整座煤礦的“智慧大腦”。破煤、裝煤、運煤、支護……將採煤工藝中人工作業的操作流程編成智能化程序,化作智能綜採系統操作台上的一枚按鈕。指令發出,井下綜採工作面中的智能化採煤機便能按慣例進行割煤、採煤。

這一技術突破,標志著採煤作業方式從傳統人工操作向智能化控制的重大轉變。此外,原煤運輸過程中還離不開主斜井智能巡檢機器人保駕護航,它通過多傳感器融合技術,實現了對皮帶運輸狀態的實時監測與智能分析,在提升效率的同時大大降低了人為操作的安全風險。

延鏈強鏈,激活轉型新動能

在本次展覽會上,除了煤炭產業備受矚目外,由煤炭產業衍生出的化工產業同樣展現出重要價值。作為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關鍵環節,煤化工產業正推動著傳統能源向高附加值領域轉型升級。

步入潞安化工集團展區,一股現代科技與創新活力之風扑面而來。展區內,各類先進的能源技術和產品有序成列,大屏幕上循環播放著潞安化工集團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化工新材料研發等方面的精彩歷程,吸引著眾多參觀者駐足觀看。

展台中央,一瓶瓶晶瑩剔透的煤基合成潤滑油、特種蠟等產品格外引人注目。“這些不是普通的化工品,而是煤炭的‘華麗變身’。”現場技術負責人拿起一瓶潤滑油介紹,“通過費托合成技術,我們可以將煤炭轉化,進而生產出高端潤滑油,其附加值比傳統柴油高出幾倍。”

一位來自大同的老礦工摸著展台上的樣品,忍不住感嘆:“以前覺得煤就是黑乎乎的燃料,現在居然能變成各種各樣的東西,這變化太大了!”目前,潞安已建成涵蓋煤礦、電力、鋼鐵、化工行業特點的全系列工業潤滑油,產品銷售足跡遍布全國20多個省份。

與化工展區同樣“神奇”的是晉能控股集團的光伏展區。這裡矗立著幾塊面積相當於乒乓球桌的TOPCon雙面太陽能光伏組件,“TOPCon高效電池是我們的量產迭代產品,具有轉換效率高、衰減率低、高雙面率等優勢,光電量產平均轉換效率達26.4%,保持全球領先水平。”現場技術人員介紹。

發展光伏產業是破解“一煤獨大”困局,既為傳統能源接續發展提供新動能,又能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妙招。且山西日照資源豐富,同時擁有上游硅料、中游組件、下游應用的完整產業鏈布局。比如,在採煤沉陷區建設光伏電站,既可以修復生態,又能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伴隨著晉能控股工作人員的講解,記者的視線掃過一個又一個閃亮的光伏坐標,從山西的忻州、文水、山陰,到上海、安徽、湖北、江蘇,再到跨越國界的印度、越南、澳大利亞……晉能控股的藍色光伏矩陣正以燎原之勢,在全球能源版圖上標注出“山西制造”的新坐標。

數智潮涌,開創能源新未來

在S1展區內,人工智能與能源技術的跨界融合案例,勾勒出未來能源行業的無限可能。

走進華為公司展區,牆面上展示的“智能礦山解決方案2.0”令人耳目一新。現場的觀展人員感慨萬千:“過去,煤企數字化建設相對起步較晚,加上缺乏專業的信息化人才,難以結合最新技術和自身業務需求,給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頂層規劃。但現在無論如何,智能化之路已經勢不可擋。”

事實也的確如此,智能化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在與華為展廳相鄰的晉雲科技展廳內,展示著其與華為共建的全國首個省級煤炭工業互聯網平台。該平台以AI大模型為核心,構建了由算力中心、礦山AI大模型、應用商城、運營支撐體系和數據要素社區五部分組成的技術架構,形成了“一朵雲、千條路、上萬應用、百萬終端、無限數據要素”的新質業態,能夠有效賦能煤礦企業,輕鬆實現系統互聯互通,大大提升其智能化建設效果。

華為作為全球數字技術的領軍者,近日已在山西煤礦領域接連設立兩個標杆項目。4月12日,全球首個礦山全域風險防控智能體“礦安智腦”項目在太原理工大學明向校區宣告啟動,旨在通過智能化技術將礦工從危險環境中解放出來。4月13日,神達能源集團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發布的雲數據中心項目正式啟動,華為將依托其先進的雲技術,幫助神達能源集團構建“集團中心雲—礦端邊緣雲”兩級雲架構的工業互聯網平台。

在展覽會開幕當天,以“數智賦能,共赴煤炭安全高效新征程”為主題的華為智能礦山技術交流會也在太原召開。以上種種行動,無不彰顯出山西在這場能源智能化革命中的戰略地位。

站在展區中央環顧四周,AR眼鏡中跳動的數字孿生模型、大屏幕上實時滾動的安全預警、自主巡檢的機器人礦工……這些場景共同勾勒出一個清晰的未來新圖景:在AI的賦能下,山西正從“能源大省”向“能源強省”華麗轉身。而這場轉型的浪潮,必將影響中國乃至全球的能源發展格局。(記者張毅 皇甫子昕)

(責編:段思齊、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