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山西要聞

長治:以一域發展為山西全局添彩

2025年05月03日06:39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在充滿生機與希望的春天,長治經濟發展活力無限。現代化綜採工作面上,智能一鍵割煤效率提升15%﹔國內首台電網側獨立調頻飛輪儲能電站成功並網,澎湃著“綠電”新動能﹔京長合作的號角吹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再踏新程……  

“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長治扛牢轉型綜改、能源革命等重大使命任務,積極用好多重國家發展戰略疊加優勢,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深化全方位轉型,以一域之發展,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西篇章貢獻力量。

穩中求進 夯實經濟根基

在關於煤化工高端化精細化發展的敘述中,我們熟悉了煤變油的長治故事,對焦爐煤氣—粗苯—己內酰胺—尼龍新材料的產業鏈“司空見慣”。而煤為主角,它們的故事仍在延續。以煤焦油為原料、焦爐煤氣為燃料,高溫裂解形成的炭黑及尾氣經收集、分離、造粒、干燥,廣泛用於輪胎、橡膠制品、新能源等多個行業,這個高分子納米材料領域的關鍵角色,在長治正以20萬噸的年產規模成為市場黑馬。  

煤炭工業過去為長治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現在仍然是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這是長治經濟發展最堅實的根基,也是最突出的優勢。堅決扛起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責任,持續做深做透煤炭這篇大文章,長治全力支持煤焦冶電企業深耕主業、衍生鏈條,積極運用數智技術和綠色技術,推進設備更新、標准升級和產品迭代,不斷提升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在新的高度上挺起經濟“脊梁”。

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長治著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在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上加力提效。瞄准高端前沿,加大科技投入,煤炭行業已經建成22座綠色開採煤礦、17座智能化礦井和215個智能化採掘工作面,實現了“一鍵啟動、鼠標割煤”,煤炭、焦化行業先進產能分別達到93%、94%以上。

以煤化工產業高端精細化工為方向,長治加快因地制宜推動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特色化發展。延伸煤焦化、煤電化、煤氣化產業鏈,擴大化工產品總量,推動焦爐煤氣、煤焦油、粗苯等副產品回收加工利用,實施了包括碳基工業循環經濟一體化、1萬噸PVDF技改、2×15萬噸水溶肥等項目,促進煤炭原料化、高質化利用。圍繞煤制高端化學品、煤制高端碳材料等領域,大力發展高端精細煤化工,推動煤炭從燃料向原料、材料、終端產品轉變,建設國家級煤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基地。

從煤炭產銷儲蓄運一體化,到“綠色能源+”和綠電大文章的統籌推動,在科技創新的加持下,長治傳統產業迸發新活力,不斷夯實“穩”的底盤,積蓄“進”的后勁。

向“新”躍升 釋放澎湃動能

在高新區,安博泰克創新藥物研發和產業化項目加速推進﹔在經開區,高科華燁MLED新興顯示面板生產項目繼續擴建,成功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技術改造項目生產線升級改造完成﹔年產10萬噸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的數字化綠色工廠、高端制造領域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10萬噸鋰電負極材料項目……放眼上黨大地,處處可見經濟向新躍升、提質升級的矯健“身姿”。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今年長治開年第一會——市委經濟工作會上,聚焦產業科技話創新、謀未來,部署用科技改造現有生產力、催生新質生產力。全市上下積極行動,謀新策、出實招,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經濟結構加快優化、全要素生產率穩步提升、新動能新優勢漸次壯大,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和支撐力。

產業變革深入發展,長治向著科技高峰全力攀登。用“鏈式改造”激活產業新動能,發揮獨特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各類新材料,重點推進低碳氫冶煉及中試基地、特種鋼新材料優特品種鋼技改等項目,發展機器人專用鋼、高溫合金鋼﹔統籌推動中成藥、生物制藥、醫藥中間體等產業發展,加快構建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現代醫藥產業體系﹔資源綜合利用、食品、數字經濟、信創、氫能、低空經濟等競相發展,著力打造1個千億級、8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實現了傳統產業老樹新花、新興產業競相發展、未來產業孕育孵化。

科技浪潮滾滾而來,緊盯前沿技術,長治圍繞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持續加大科技投入,制定了支持科技重點項目的7條措施,單個科技項目最高補助達1000萬元,實施了30項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項目。以“人才+項目”為導向,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柔性引進1200多名博士專家人才,28名院士來長治交流合作,建成51個高校科研延伸平台和94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眼下,該市正針對產業發展需求,列出“揭榜挂帥”項目近百個,集中在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吉林大學等進行了專場對接。

向“融”發力 促進協調發展

拆除綠化分隔帶,撤銷路口駐足島,遷移原有公交站點……3月16日,備受長治人關注的威遠門路公交車站改移及交通優化工程,提前5天全部完工。全長5公裡涉及16個公交站台的工程,解決了長治市區多年的“腸梗阻”。交通“小手術”,暢通“微循環”。

4月3日,長治市召開城市更新專題會議,提出要以開放的視野、先進的理念,編制完善城市規劃設計方案,使長治更富有特色。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用現代化理念規劃、建設、管理城市,持續推進兒童友好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我們看到,濱湖生態新區加快建設,城市路網持續優化,“三河一渠”活力迸發,15分鐘便民生活圈再度升級。

“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長治高質量發展的短板,也是最大潛力板。今年以來,長治各地馭勢而動、向“融”發力,持續釋放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活力,努力把短板變成潛力板。高速公路聯通,干線路網提質,旅游交通“快進慢游”,一城、四區、八縣聯動發展的長治再加速、再擴圈……不斷開辟發展新空間。

構建起以縣城為樞紐、小城鎮為節點的縣域經濟體系,長治各縣區立足各自功能地位,完善產業有序轉移機制、區域利益協調機制、新型幫扶協作機制等,培育發展帶動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特色產業,促進產城融合。各地各部門把推進區域協調發展落到具體工作,一件一件,久久為功,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加速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向鄉村覆蓋。

向“融”發力,既向下,也向外。長治高新區RCEP國際合作產業園區、中德國際合作產業園區,多層次承接國際先進要素,引進落地一批外商投資項目。持續深化京長對口合作,充分利用首都資源優勢,拓展教育、醫療、科技、產業、文旅等領域合作,探索跨區域項目聯合策劃、成果共享機制。貫徹落實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長治加強公平競爭審查,推進市場准入效能評估,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打造良好市場環境。

今年,長治兩會提出,要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長治,正在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堅定扛牢責任擔當,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記者李家鳴)

(責編:趙芳、麻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