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城:揚優聚勢繼續拼 決勝未來啟新程

今年是晉城建市40周年。40年披荊斬棘,一座“農民托起的小城”成長為“全省有地位、有亮點、有影響”的現代城市。40年風雨兼程,這個始終與時代共進、刻滿閃亮印記的“爭先者”又站上了繼續奮斗的新起點。
明確目標願景,深化改革創新﹔強化項目支撐,推進產業轉型——晉城以“揚優聚勢繼續拼”的勇氣和干勁,決戰“十四五”、夯基“十五五”,信心百倍奔向嶄新征程。
轉型升級再提速
激發產業動能
2024年晉城市GDP同比增長6.8%,排名全省第一﹔煤炭先進產能佔比95%,超過全省12個百分點﹔煤層氣產量及增量連續5年保持全省第一﹔制造業投資增長15.8%,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8%,排名全省第一﹔光機電產值突破700億元,近四年年均增長42%﹔服務業增加值增長5.2%,排名全省第一……這些亮眼的數據背后,是該市在產業轉型升級賽道上一路疾馳的身影。
近年來,晉城圍繞構建“1+5”現代產業體系,積極推動煤炭、鋼鐵鑄造等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傾心培育壯大煤層氣、光機電、文旅康養、現代服務業、數字經濟五大新興產業。如今,目標依舊,力度倍增,晉城矢志不渝激發產業轉型發展新動能。
在能源產業領域,今年將加快總投資337億元的五大礦井建設,提升3座煤礦產能,實施34個生產煤礦技改項目,確保煤炭產量穩定在1.4億噸以上,先進產能佔比達到97%﹔組建煤層氣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緊抓總投資256億元的12個地面開發項目,推動煤層氣從“燃料”向“原料”轉變,打造“沁河碳谷”,力爭實現煤層氣產量突破80億立方米﹔推進總投資600億元的大唐晉城“風光火熱儲一體化”、總投資164億元的46個新能源項目,確保實現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規模佔比保持在50%以上,新型能源體系逐步成型。
錨定光機電主攻方向,大力實施“政府+鏈主+園區”招商模式、“供應鏈+金融”模式,延伸拓展視覺系統、新材料、人工智能3條特色產業鏈,加速壯大產業集群,確保今年產值達到1000億元。尤其要加快銻化物激光器芯片、半導體復合襯底等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開展“量子通信系統核心量子器件”重大專項攻堅,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落地。為此,該市用好用活新出台的“以投促進24條”“創新10條”“加力20條”,全方位優化產業生態,打造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高地。
聚焦文旅康養產業,進一步提升“示范區+大景區+百村百院+精品線路”產品供給體系,深化完善社區頤養、文化潤養、森林康養等“全齡康養”模式,優化10條特色精品線路,豐富避暑旅居、冰雪運動、山野徒步、自駕騎行、親子游樂等特色產品,繼續舉辦全國康養產業發展大會,叫響“東方古堡、人間晉城,雲錦太行、詩畫晉城”品牌,構建全域全季全齡的文旅康養嶄新格局。
與此同時,晉城還將圍繞“以數實融合促進產業融合”“以消費升級推動產業升級”“以開放空間拓展產業空間”等全面發力。通過實施數字經濟三年行動計劃,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雙向賦能、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協同發展﹔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通過簡化補貼流程、舉辦各類促銷活動,提振重點領域消費,倒逼相關產業升級﹔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重大戰略的深度對接,更好承接先進地區產業轉移。由此,實現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兩位數增長,服務消費進一步擴容提質,外貿進出口總額質升量穩。
拉弓滿弦抓項目
筑牢發展根基
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近年來,晉城市省級重點工程開復工率、完成率以及固定資產投資等各項指標穩居全省第一方陣,對高質量發展形成有力牽引。持續鞏固拓展經驗成果,晉城決心全力以赴抓項目,蓄積動能增后勁。
今年,緊緊圍繞“兩重”“兩新”、產業轉型、能源革命、生態環保、社會民生等重點領域,採用“三劃一體”“三專結合”的方式,精心謀劃推出總投資860億元的1561個重大項目,為經濟發展儲備充足的“彈藥”。用足用好“四全工作法”,建立重點項目智能化調度系統,完善重大項目“指揮部+公司”、督導幫扶、清單管理等機制,充分發揮“一辦三中心”作用,啟動新一輪“賽馬”比拼活動,以有力舉措確保掀起“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奮進熱潮。
為推動項目盡快落地,對於計劃開工的637個項目,量身定制“一項目一清單一方案”,加快前期手續集中辦理,一季度新建項目開工40%以上、上半年開工80%以上目標正超計劃完成。多途徑解決用地指標,全過程跟蹤服務項目用地組件報批,推動土地資源和項目資源精准對接、高效配置。實行工程建設領域高頻事項集成辦理,全面提升審批服務效能。統籌環境容量和用能指標,優先向重大項目、優質項目傾斜。持續開展項目問題“大起底”,及時破解堵點難點,推動項目建設取得更大成效。
深入貫徹落實全省“重大項目建設年”部署,晉城確定牽引性、帶動性強的37個重點項目,市級領導包聯推進,全力打好項目建設攻堅戰。抓好總投資98億元的晉城機場“1+4”工程,加速推進民用機場、機場大道建設﹔抓緊推動總投資68億元的東南過境高速、總投資82億元的陽運高速晉城段以及高平西部專用鐵路、東大鄭庄裡必專用鐵路控制性工程、西北部專用鐵路等路網項目﹔抓實總投資616億元的太行一號文旅康養和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示范帶、總投資269億元的百裡沁河生態經濟帶、總投資352億元的“大水網”等戰略性工程,為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全方位轉型提供堅實支撐。
深化改革強驅動
釋放經濟活力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晉城市秉持這一理念,近年來先后承擔68項省級以上改革試點任務,林業改革發展、長期護理保險、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青年發展型城市等多項改革試點走在全國前列﹔在全省率先啟動“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的基礎上,再開“一本制”審批服務改革先河,使平均辦結時間縮短30%以上,前期費用降低20%以上﹔創新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市屬國企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均居全省榜首,全市“小升規”目標完成率連續兩年排名全省第一。
面對新機遇、新挑戰,晉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更加堅定。
劍指重點領域改革,深入開展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不折不扣完成7大類28項改革任務﹔完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長效機制”,深化拓展“晉心服務”,全力培植民營經濟茁壯成長沃土﹔扎實推進林業改革、“無廢城市”建設等國省級改革試點,統籌抓好教育、醫療、衛生、農業農村等領域改革,努力形成更多首創性經驗和標志性成果。
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通過認定、立項一大批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平台、科技計劃項目,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走上生產線、走向大市場﹔積極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小巨人”企業,支持“鏈主”“鏈核”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新一輪職業教育“雙高計劃”,支持山西科技學院建設應用型本科院校。接續實施“引鳳興晉”引才計劃,用好“人才新政20條”和柔性引才辦法,加強人才待遇、住房就醫、子女入學等方面服務保障,讓各類人才在晉城出彩圓夢。
深耕開發區“主戰場”,推動晉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省級轉型綜改示范區,支持高平、陽城開發區打造綠電園區、消費品特色園區﹔縱深推進“三化三制”改革,強化“畝均論英雄”導向,確保開發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以上﹔做強重點產業鏈、培育壯大專業鎮,擴增“鏈主”“鏈核”企業和專業鎮隊伍,力爭十大產業鏈營收突破1400億元,全市專業鎮營收突破750億元,全面釋放經濟新活力。
有志者,事竟成。銳意進取、真抓實干的晉城必將譜寫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以優異成績為建市40周年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記者王天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