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山西要聞

臨汾:在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2025年05月05日08:31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連續第三年獲得“中國投資熱點城市”稱號,連續第二年被評為“浙商最佳投資目的地”……2024年,臨汾經濟強勢領跑、趕超進位,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邁入山西第一方陣前列,形成了板塊經濟、縣域經濟、園區經濟錯位發展、協同發展的良好態勢。

乘風踏浪再擊槳。臨汾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全市干部群眾銳意進取、擔當實干,堅持轉型升級、數字賦能、綠色發展,著力構建具有臨汾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力爭在奮進“三個努力成為”新征程上不斷取得新成效。

增“數”添“綠”

傳統產業提質升級

走進堯都區山西東泰鑫源煤業有限公司,超大電子屏呈現著井下各類設備的運行狀況。工作人員輕輕按下啟動鍵,工作面的採煤機滾筒隨即啟動,滾滾“烏金”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被輸送至地面。借助先進的5G網絡,這座設計年產90萬噸的煤礦實現了智能化生產。

在臨汾,智慧礦山新藍圖已經繪就。中煤華晉集團王家嶺煤礦引入機器人智能巡檢系統,故障排查時間從2小時縮短至15分鐘,年節約運維成本超千萬元。蒲縣豹子溝煤業有限公司通過AI視頻監控,實現井下違規行為識別准確率98%,安全事故率下降70%。

目前,臨汾市有32家煤礦企業與華為油氣礦山軍團合作。今年要全面提升礦山智能化水平,建成安澤安鑫煤業等10座智能化煤礦,完成堯都金辛達煤業等4個綠色開採項目,煤炭先進產能佔比達到91%以上,以礦山“智慧蝶變”引領帶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數字賦能、綠色發展。

在山西立恆焦化有限公司,裝煤推焦全程密閉操作,干熄焦裝置將余熱轉化為電能……這家全工序超低排放的焦化企業,用技術革新書寫了行業標杆。今年,臨汾市將發揮現有焦化產業規模效應,用好化工園區牌子,加快推動古縣宏源、安澤聖鑫先進機焦項目達產達效,浮山晉鑫主體工程開工建設,全市運行產能達到1650萬噸。

鋼鐵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晉南鋼鐵構建“鋼—焦—化—氫”全產業鏈,形成年減排二氧化碳200萬噸的循環經濟圈。今年要重點實施曲沃通才工貿精品鋼管生產線等總投資95億元的3個項目,全市優特鋼佔比達到30%。

臨汾市持續推動裝備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方向發展,聚焦白色家電、煤機制造、特種設備等領域,靶向招引產業鏈上下游智能制造企業。加快推動華翔(洪洞)智能科技產業園四期、霍州創力智能煤機等總投資84億元的21個項目建設,努力把臨汾打造成千億級規模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

據統計,今年一季度,臨汾市工業經濟穩步增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分門類看,採礦業增長8.9%,制造業增長17.1%。分煤與非煤看,煤炭工業增長7.6%,非煤工業增長19.7%。

追“新”逐“智”

戰新產業加速布局

4月15日下午3時,載著快遞的無人機從安澤縣多焱飛鷹低空“村村通”物聯中心騰空,8公裡山路在電子導航屏上縮成一道筆直的藍線,6分鐘后穩穩懸停在該縣府城鎮田家庄村收貨點,相當於快遞員騎行翻越二十裡坡路。

新興產業聚勢,未來產業搶灘。安澤縣作為臨汾低空經濟“村村通”物流試點,於2月27日實現首飛成功。臨汾市以戰略眼光緊盯發展趨勢,大力推進低空經濟等新業態蓬勃發展,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當前,創新已成為推動城市和區域發展的核心動力。

臨汾市打造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平台,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及新材料三個重點產業發展,力爭年內新引進科技型企業和科創團隊不少於30家。

誰抓住了新質生產力,誰就抓住了未來。臨汾市今年要加快推進現有的三個數字產業園差異化發展。雲商產業園要沖擊“數字高地”,推動全行業全領域全產業數字賦能﹔臨開智慧數字產業園要主攻“工業互聯”,幫助企業科學決策、優化流程、降低成本、找准市場﹔侯馬智聯數字產業園要聚焦“電子商務”,以數字貿易、跨境電商、智慧物流、外貿綜合服務等為重點,搭建功能完備的數字貿易平台。

時下的平陽大地,處處涌動著干事創業的激情,激蕩著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新能源汽車聚焦底盤零部件、動力電池等重點領域,實施臨開聖德曼汽車制造、侯馬中信機電特種車輛智能制造等總投資181億元的26個項目﹔醫藥大健康聚焦制藥原料、醫藥研發、醫藥制造等重點領域,實施安澤岳康中醫藥、堯都晉元堂醫藥等總投資12億元的10個項目﹔用好騰訊微短劇基地和央視頻共創點“金字招牌”,加快發展微短劇經濟,全年投拍企業保持在50家以上、拍攝微短劇100部以上……同時,前瞻謀劃生物制造、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促進新興產業聚鏈成群、提速發展。

深耕細作

文旅業態全面煥新

四月的臨汾是花的海洋。吉縣黃河壺口的蘋果花芳香馥郁﹔隰縣的梨花雪海與小西天滿堂懸塑遙相呼應﹔安澤的連翹花漫山遍野,花香四溢﹔古縣的千年牡丹雍容華貴,灼灼盛放……

汾河岸畔、古城牆上,廣大市民和游客紛紛拍照“打卡”,樂享古韻新風。臨汾市深耕細作,做好文旅產業這篇文章,去年A級景區接待游客1750萬人次、同比增長12%,門票收入近3億元、增長20%。

臨汾市加快形成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今年圍繞“提質創新、做響品牌、轉化流量”,聚焦“吃住行、游購娛、研學演”,加快補齊文旅產業短板,全力打造“玩得好、留得下、帶得走、記得住”的旅游。

打造景區集群新矩陣。深入挖掘堯文化、晉文化、根祖文化、黃河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元素,堅持以點帶面、串珠成鏈,聚力構建全域全季全時旅游發展格局。充分依托沿黃核心景區、博物館之城、市區文化主軸主脈等文旅IP,以3個5A級景區和12個古建筑群為支點,有機串聯54處國保單位和50個A級景區,打造一批跨區域主題精品旅游線路﹔加力實施中鎮霍山旅游康養度假區、陶寺遺址公園、丁村民俗博物館等文旅項目,今年再創建A級景區5家以上。同時深入開展全域“回家”服務品牌創建活動,引導傳統景區和度假區配套升級、服務提質﹔開發春游、夏養、秋行、冬享四季旅游產品,豐富研學、自駕、康養等滿足不同年齡段游客需求的業態,推動文旅市場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解鎖旅游消費新體驗。大力發展新產品、新業態、新場景,讓“好吃又好玩”成為臨汾旅游新熱點。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星級酒店、“網紅”民宿和美食街區,推出精品旅游演藝、爆款文創產品,提供更多優質文旅消費體驗﹔提速發展游戲+文旅、街區+文旅、微短劇+文旅、體育+文旅、低空經濟+文旅等新業態,組團打造小西天、廣勝寺、汾城古鎮等《黑神話:悟空》現象級文旅IP,努力把文化含量轉化為價值增量。

通過推動文旅業態全面煥新,引導游客在臨汾從“游一點”變“游全域”﹔在此基礎上著力做大流量,讓臨汾文旅“潮”出旺盛生命力,從“網紅”變“長紅”﹔同時還要不斷創造流量,推動跨界融合,以爆棚破圈的創意、沉浸式的體驗、時尚化的消費,吸引更多游客在臨汾追尋“詩和遠方”。(記者郭玉琴)

(責編:段思齊、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