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為驅動 書寫山西產業體系新華章

五月好時節,奮進正當時。
走進我省產業建設發展一線,創新創造熱潮奔涌,項目建設喜訊連連。從高新技術研發的專注身影,到傳統產業升級的大膽革新﹔從新興產業崛起的蓬勃態勢,到特色產業深耕的篤定堅持,到處鳴奏著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全方位轉型的“奮進曲”。
以創新驅動為動力,以先行先試為法寶,全省上下牢記領袖殷殷囑托,奮力書寫“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的時代華章。
加快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破題巨筆。著力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增長動力轉換、發展方式轉變、質量效益提升,我省描繪的產業優、質量高、效益好、可持續的產業發展新圖景更加清晰。
綠電外送、煤層氣開採全國排名前列,“新三樣”制造態勢強勁,數字經濟加快發展,文旅產業生機勃勃……奮進強國路、闊步新征程,喜看全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花開絢爛,中國式現代化山西篇章書寫有力。
立足省情實際——加快構建特色優勢產業體系
由於資源特色、產業布局等原因,“長期以來,山西興於煤、困於煤,一煤獨大導致產業單一”。轉型努力一直在持續,但傳統產業佔比大、煤炭產業畸重是主要省情。
著眼國家大局、立足山西實際、聚焦重點領域,我省把統籌好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關系、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具有山西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重中之重。
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升級方面,我省大力推進煤焦、鋼鐵、建材、冶金產業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採用先進設備和技術提升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加快打造煤與相關產業一體化項目,提高資源轉化效率,實現綠色集約循環發展。如今,煤礦智能化改造早已不是新聞,一個個聰明的巡檢機器人,已成為礦工的“新同事”。“潞盾一號”“塔山礦盾構一號”等盾構機也接連前來助陣,不斷刷新著掘進紀錄。“又快又安全”,成為煤炭採掘的新標簽。煉鋼煉焦過程中產生的尾氣如今成為寶貴資源。晉南鋼鐵通過一系列復雜工藝實現“以化固碳”,讓尾氣資源得到高效利用。通過向高爐噴吹氫氣,不僅提高了冶煉效率,還實現年減少碳排放約60萬噸。大力推進高焦氫發展,構建的“鋼—焦—化—氫”綠色低碳全產業鏈,走在行業發展前列。晉南鋼鐵集團總裁張天福坦言,在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進程中,企業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
新興產業培育方面,我省以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現代煤化工等產業為重點,積極引進培育龍頭企業,瞄准行業高端,開發高質量技術、產品和服務,積極拓展市場,加快壯大產業規模。聚力低空經濟,我省通航產業加快發展,短途運輸航線不斷增加,無人機應用場景快速拓展,通用機場數量逐步增多。山西航產集團旗下山西通航集團積極推動“通航+文旅”融合發展,長治通天峽、臨汾壺口瀑布、平遙古城3個低空旅游項目廣受歡迎。山西喆航航空工業有限公司在直升機減速器、旋翼槳葉、飛控系統等方面擁有全部自主知識產權。研制的ZH281A直升機取得了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証和生產許可証,成為國內首家獲批生產直升機的民營企業。
以高速飛車、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為重點的未來產業,也積極布局科研力量、轉化平台、應用場景,努力追趕產業潮流,打造發展亮點。
目前,我省煤炭、焦化先進產能佔比分別達83%、100%,煉鋼先進裝備產能佔比力爭2025年底達到90%以上。外送電量位居全國前列,其中綠電外送量保持全國第一。軌道交通裝備、煤機裝備制造等步履扎實,提升了山西制造業整體水平。特種金屬材料、半導體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也跑出了加速度。
從“煤城”到“氫都”,從“重工”到“智造”,從“原材料”到“高精尖”……經過不懈努力,我省的眾多產業形態已在加速改變。
推動多元互補——早日擺脫〝兩個過多依賴〝困境
資源型經濟轉型的根本,是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為擺脫對傳統能源的“兩個過多依賴”,全省上下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先立后破,加快推動形成多點支撐、多元互補的發展格局。特別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不斷加快產業綠色化、低碳化、智能化研發。
在鹽湖水泵省級特色專業鎮,依托工業互聯網對水泵雲平台進行的優化迭代,可有效整合平台服務產業鏈的軟硬件資源,擴大水泵雲品牌效益,為鹽湖區更多有數字化需求的中小企業提供服務,有力促進水泵雲“小、快、輕、准”數字化解決方案的推廣應用。
積極響應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戰略,我省明確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深入實施《山西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和“數據二十條”,出台《山西省促進先進算力與人工智能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山西省數據工作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和推進數據工作頂層設計,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華為油氣礦山軍團全球總部落戶太原,太重軌道公司獲評全球“燈塔工廠”,眾多頭部數字企業在晉布局,多市打造“算力之城”……目前,全省數字經濟增速位居全國前列,綜合算力指數穩居第一方陣。
發揮得天獨厚的文旅資源優勢,我省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大力推動“文旅+”產業發展,打造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把文旅產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
借助《黑神話:悟空》影響力,我省推出“古建華章與彩塑滿堂晉北線”“樓閣飛雲與神仙洞天晉南線”“神奇上黨與絕美造像晉東南線”等3條主題線路,串聯雲岡石窟、應縣木塔、雙林寺等27處游戲取景地及山西代表性古建。太原和大同因文旅產業均呈現出多元化且全面發展的態勢,位列35個典型城市樣本,成為文旅產業發展的優秀“課代表”。以通關文牒發放、打卡蓋章、互動演藝等為代表的文創產業,銷售額突破12億元,同比增長43%。
現代服務業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我省大力發展專業化高端化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金融服務、電子商務等產業。並提出,以全面深化改革為指引,積極完善服務業質效提升機制,開展全省服務業生產指數編制試點,推進國家級現代服務業標准化試點建設。
今年3月,由交城縣工信和科技局主導、交城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攜手縣域多家農特產品企業在成都舉辦的第112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以“交誠匠情”縣域公用品牌為核心,向全國客商展示了沙棘汁、駿棗、養生醋、黃芥油等特色產品,收獲豐碩。
以此為代表,近年來,全省眾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以創新為驅動,深化與全國渠道商的合作,推動我省特色農業向高端化、品牌化發展,助力鄉村振興邁上新台階。
優化空間布局——強化協調融合的產業承載功能
“建設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是黨中央賦予山西的一項重大任務,也是實現山西轉型發展的關鍵一招。”立於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的土地上,看著幢幢拔地而起的廠房和加快現代化產業發展的生動氣象,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言猶在耳。
在太原之南、瀟河之濱,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中小企業產業園格外引人注目。該園區積極踐行“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的重大使命,建設之初就定位於重點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環保科技類企業進行招商,著力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態鏈條,助力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如今,產業園已吸引深圳尚為照明(山西總部)等一大批優秀中小企業入駐。首批落戶的山西螞蟻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以智能制造、精密儀器加工為主的企業。公司負責人段林表示,入駐園區,看中的就是這裡生產要素可以高效整合的天然優勢。
聚力建設“1+11”轉型綜改示范區,我省加大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力度,積極支持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做大先進制造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各市轉型綜改示范區也因地制宜,努力做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積極服務全省“一谷三園”建設。
突出市場導向,優化空間布局,我省努力提升城市群產業圈共建水平和能級韌性,扎實推動山西中部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深化產業創新、基礎設施等領域合作,培育總部+基地、研發+生產、生產+服務等產業模式,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原料供應、零部件生產和精深加工深度協作,打造區域性產業集聚發展的增長極。
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全省按照“抓好縣城、以城帶鄉、城鄉融合”思路,省市縣聯動,實施補短板、強弱項、提品質“8項行動”,新型城鎮化建設成效明顯。今年年初,我省遴選高平市、汾陽市、平遙縣、洪洞縣、臨猗縣為新型城鎮化國家試點地區,遴選原平市、澤州縣、襄汾縣為新型城鎮化省級試點地區。
著眼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扎實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加強農業全產業鏈建設,全面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作為轉型發展的重要平台抓手和項目建設的重要載體,全省開發區建設各顯其能,形成了一個個特色發展樣本,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大同市新榮經開區通過引進全球領先的太陽能科技公司頭部企業——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拉開了能源產業發展的序幕。之后,接連引進落地鴻達鑫儲能電站項目、銳華能源(大同)技術有限公司新能源裝備產業項目、南電科技新能源裝配產業項目、中聯數據零碳大數據產業(新榮)基地項目,形成了以制造變壓器、逆變器、大數據機櫃為新產品的產業圈。新榮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孫毅說,新榮經開區走出了一條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確的產業轉型之路。
堅持以點帶面——以高質量項目支撐高質量發展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以項目為支撐,以項目為累積。堅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我省加力擴圍推進“兩重”“兩新”,自上而下組織開展重大項目謀劃,加強項目謀劃儲備培訓輔導,謀深謀實一批體現國家意志、促進我省發展、具有標志性牽引性示范帶動作用的大項目。 從條條高鐵、高速公路順利通車,到高端裝備制造基地拔地而起﹔從新興產業項目加速落地,再到科技研發中心成果頻出……一個個重大項目如強勁引擎,推動我省產業不斷延鏈補鏈強鏈,加速邁向更新更好的未來。
省級重點工程項目是全省權威性最高、分量最重、推進力度最大、服務保障最強的綜合性項目。2025年,省級重點工程項目更加聚焦重大戰略,在延續產業鏈、專業鎮、能源革命、文化旅游、鐵公機、農林水等重點領域的基礎上,新增低空經濟、戰略腹地和物資儲備、新型城鎮化等領域項目。這些領域都是我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其中,新型城鎮化計劃投資752.7億元,佔全部省級重點工程項目年度計劃投資的20.4%。
圍繞重大產業布局,我省統籌推進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加強國家鐵路網、省內城際鐵路網、軌道交通網、高速公路網、國省道、機場、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實施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和現代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基礎設施領域,抓好全省5G基站及網絡配套、新改建“四好農村路”、雄忻高鐵、古交—婁煩—方山高速公路、黃河古賢水利樞紐等優質項目建設。以高質量項目支撐高質量發展,大力開展好重大項目建設年活動。中煤平朔煤基烯烴新材料、太原新昇集成電路用300毫米硅片產能升級等優質項目,滬硅半導體材料、爍科晶體碳化硅、閩光負極材料、吉利生產線改造升級等產業龍頭項目,成為新一年重點推進對象。
全省各地在布局重大項目時,也突出示范引領作用,按照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規模適度的原則,注重市場先進性、行業引領性,加快基礎設施和社會民生類項目建設。同時,“小而美”的科技攻關、創新驅動類項目也遴選上榜。項目建設中,我省同步拓展科技創新應用場景。圍繞煤炭智能化開採、地熱能開發利用、氫能甲醇制備利用、智慧城市、虛擬電廠等重點領域,加快推動產學研良性互動,積極搭建校企對接科研合作和成果轉化應用平台。加強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創建,支持中北大學、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等布局產教融合設施。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積極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鼓勵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按照先使用后付費方式靈活轉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
塔高千尋,逐級而登﹔路遙萬裡,闊步以行。在三晉大地上,無數建設者正以腳步丈量發展之路,以汗水澆灌產業之花,每一份努力都在為現代化產業體系添磚加瓦。(記者賀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