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國際國內

首批5000多萬公斤認証種子上市,預計帶動增產上億斤

種子“持証上崗”  農業更添保障(大數據觀察)

本報記者  郁靜嫻  董澤揚
2025年05月13日07: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數據來源: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制圖:張丹峰

  立夏前后,玉米、水稻等作物春播進入高峰。近期,一批種子“持証上崗”,出現在各地的農資門店,吸引不少種植戶咨詢、選購。這些種子,就是包裝上印有“中國種子認証”標志的首批認証種子。

  種子認証,是一項國際公認的高質量種子評定制度,被譽為好種子的“信用証”、種子企業的“體檢証”。好種子如何認証?效益咋樣?怎麼選購?記者進行了採訪調研。

  如何認証

  開展田間檢驗,把關生產、加工、包裝等環節

  海南三亞市墾豐種業南繁中心,一場針對種子的田間檢驗正在進行。

  大豆植株排列成行,身穿工作服的兩組檢查員進入鑒定田,觀察起每一壟地上插著的種植編號標識。

  “用編號標識,是為了加密,就像評卷的時候隱去考生信息一樣,避免檢查員提前得知種子的企業歸屬,影響鑒定結果。”負責地塊種植管理的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員胡喜平介紹,本次鑒定共涉及30個樣品,重點聚焦品種真實性和品種純度指標。

  兩組檢查員進行著田間檢驗,時而俯身、時而站起,仔細觀察和記錄植株葉形、花色等特征,判斷種子植株在形態性狀方面的典型一致程度。“這株的話,光看花色不夠,還得看絨毛色。”檢查員相互交流、提醒著。

  “形態性狀,是指示種子品種純度的重要特征。”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大豆專家劉廣陽介紹,“檢查員要在每一壟田裡找不同,看看在一塊區域內有多少株和其他長得不一樣,再計算佔比,就能得出種子品種純度檢測值。”

  幾小時后,兩組檢查員之間將進行交叉驗証,若有明顯誤差,則由全體檢查員組成復核組,確保鑒定結論准確無誤。

  田間檢驗,是種子認証的環節之一。“種子認証技術性強,得做到環環相扣,才能保証最終生產的種子符合高標准。”北京京農科檢測認証有限公司負責人易紅梅介紹,制種前,要從源頭上確保親本種子質量﹔苗期,需把關制種田的生產條件、前茬影響、隔離情況等﹔花期,則開展花期檢驗,讓雜交種母本去雄及時徹底、種子田雜株去除干淨,這是保証種子遺傳純度的最關鍵環節﹔收獲加工時,要做好防混雜檢查﹔包裝時,也應對照相關標准,檢驗每批種子的質量。

  易紅梅介紹,種子企業可向種子認証機構自願提交申請。作為獨立的第三方,北京京農科、長沙華智這兩家種子認証機構會根據技術規范要求,對種子親本質量及生產、加工、包裝等全流程進行監控,保障“持証上崗”的好種子名副其實。

  效益咋樣

  發芽率和品種純度水平均顯著提高

  好種子進入市場,能帶來多大效益?

  “發芽率和品種純度,是種子質量的重要指標。”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黨委書記張曄介紹,通過認証的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種子,發芽率和品種純度水平均顯著提高,其中認証玉米種子相較單粒播標准,兩項指標分別提高4個百分點和1.5個百分點﹔認証雜交水稻種子相較國家標准,兩項指標分別提高8.6個百分點和2.9個百分點。

  對此,河北深州市王井張廣農資經營部負責人張朋有著真切感受:“種植戶買種子時,重點看發芽率和品種純度。數值越高,說明種下去能出苗的比例越多、雜株越少。如果種子摻雜了別的品種,就會長得參差不齊,造成損失。”

  好品種轉化為好種子,有望帶來好收成。據測算,種子發芽率提高1個百分點,產量可增加1個百分點﹔品種純度提高1個百分點,雜交種產量可增加0.5至2個百分點。對經濟作物而言,使用認証種子還有利於保持產品品質的一致性,從而提升經濟效益。

  依托種子認証制度,也有助於建立信任關系,實現制種戶、種植戶和種子企業多方共贏。以北京聯創種業有限公司為例,目前有中科玉505D等3個品種的約957萬公斤玉米種子通過認証。公司營銷總監劉榜介紹:“在嚴格的全程質量控制下,種子質量得到提升。跟我們合作的制種戶,每畝能增收220元。”

  湖南亞華種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匡新華算了一筆賬:“公司7.4萬公斤臻兩優8612水稻種子通過認証,預計播種后畝均增產糧食約60斤,種植戶增收約80元。”湖北康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彭緒冰也表示,公司生產的約154萬公斤康農玉8009玉米認証種子,平均發芽率和純度都達到98%,“每袋種子能多賣5元錢,但還是供不應求。這對我們打造品牌和提升美譽度來說,是一種正向激勵。”

  據了解,種子認証是一種“優中選優”的機制。事實上,根據相關法規,普通的非認証種子也要達到最低質量門檻,才能流入市場。去年底,又有新修訂的3項強制性種子質量標准發布,適度提高了部分農作物種子發芽率和品種純度等質量指標,規范了種子標簽和使用說明的標注和制作要求,並將於今年10月起正式實施。

  質量標准“抬底線”、種子認証“拉高線”雙向發力,共同推動著種業行業的轉型升級,並有望進一步提高我國種源質量安全水平。種子認証制度實施以來,首批35個品種、27家種子企業獲頒証書,目前已有5000多萬公斤認証種子上市,預計可帶動增產上億斤。

  怎麼選購

  選用適宜品種,認准“中國種子認証”標志

  從種子認証制度建立,到首批認証種子上市,經歷了約1年半的時間。

  2023年8月,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關於開展農作物種子認証工作的實施意見》,標志著國家統一推行的農作物種子認証制度正式建立。此后,隨著種子認証首批目錄、實施規則和技術規范等配套文件相繼印發,首批兩家種子認証機構取得相應資質,首批種子認証檢查員獲得注冊資格,種子認証制度在去年落地實施。經過一輪生長周期和認証流程,首批認証種子自今年3月起正式進入市場。

  眼下,獲得認証的種子已投放至各地農資門店,開始銷售。包裝上帶有“中國種子認証”標志和種子認証機構名稱的,就是認証種子。

  “公司通過認証的7.5萬公斤蒙豆375大豆種子,主要銷往黑龍江黑河市、齊齊哈爾市及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等大豆主產區。”黑龍江五大連池市東農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盧艷鋼介紹,認証種子是新事物,銷售時會進行詳細講解,從現場情況看,不少種植戶都給予了認可。

  “適宜的品種,再加上認証的種子,是豐產豐收的保障。”張曄介紹,農民選種用種,除了選擇正規門店、認准包裝上的“中國種子認証”標志外,還要注意選用適合本地區種植的品種,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出認証種子的優質高產潛力。

  首批認証種子上市,是我國種子認証制度開花結果、種業高質量發展進入新階段的標志。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首席科學家、農業農村部玉米專家指導組組長趙久然表示,當前我國已全面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隨著種子認証制度深入推進、認証種子應用普及,糧油等重要作物增產將更有種源支撐,農業生產將更添保障。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13日 07 版)

(責編:武笑、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