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走進民企看發展 | 山西祥達集團:從“后勤管家”邁向“人才搖籃”

人民網記者 段思齊
2025年05月30日11:2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走進山西祥達后勤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祥達集團”)洗衣工廠,轟鳴的機器聲中,幾名身著工裝的學員正在導師指導下操作全自動洗滌設備。

47歲的退役軍人李利峰已經是祥達洗業的總經理,他看著身旁的學員想起了剛入職的自己:“來祥達集團20多年了,最開始什麼都不會,慢慢通過集團培養,從逐步掌握各類智能化設備操作,到成長為洗業經營的行家裡手,整個人生都改變了!”

祥達集團是山西省晉城市一家從窗帘加工作坊起步的民營企業,用28年時間編織出了一張覆蓋物業、餐飲、家政、洗滌、康復醫養等18個領域的生活服務網絡,員工規模超7000人,累計服務超500家政企單位和10萬家庭用戶。以“小城市大后勤”的獨特優勢,成為區域后勤社會化服務的領跑者。

祥達家政公司為客戶清潔高層辦公樓玻璃。

祥達家政公司為客戶清潔高層辦公樓玻璃。

在祥達集團總部,一面“軍旅榮光牆”記錄著特殊的企業文化——100多名退役軍人定格的笑容,詮釋著這個集團獨特的人才密碼。

“軍人的執行力就是生產力。”祥達集團董事長馬晉章撫過牆上的軍裝照,這位1989年入伍的老兵,把商海征途變成新的“練兵場”。

2020年春天,晉城市首家民營企業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在祥達集團挂牌。走進中心的技能培訓室,安保主管張朝朝正帶著新入職的退役軍人演練應急處理流程。“當初隻會站崗巡邏,現在能設計園區的安防系統。”這位參加過集團與職業院校合作培訓的退役軍人坦言,是祥達集團讓他重獲職業新生,在集團裡,像張朝朝一樣的退役軍人已有400余名,集團核心管理層中退役軍人佔比超40%。

在祥達集團,職業教育不是貼在牆上的口號,而是融入血脈的發展基因。

“我們的員工80%來自農村、80%為女性、80%隻有初中文化,幾乎都是沒有學歷、沒有背景、沒有專業的‘三無’低收入人員。”馬晉章說,正因如此,我們要在全體職工中樹立起“像學校一樣培養人”的理念,在促進職工“有創業平台、有專業技能、有成長空間”上用真招。

在成長空間上,祥達集團突出抓好黨員隊伍、退役軍人隊伍、管理人員隊伍、技能技術人才隊伍和入職10年以上老員工隊伍這“五支隊伍”,多種渠道、不惜代價為大家提供培訓、鍛煉、學習、提高的機會。

特別是對普通員工的培養培訓,集團專門成立職業培訓學校,設家政、保安、烹調、維修等十多項專業教學,建成具備較強教學能力的后勤專業培訓基地,每年免費培訓內部職工2000至3000人次,職工每年考証達300余人。

祥達醫療后勤公司標准化建設。

祥達醫療后勤公司標准化建設。

此外,集團還會每年命名“祥達工匠”、開展“師帶徒”活動,每兩年組織一次覆蓋集團所有專業的職業技能大賽,建立中、高級技能技術人才庫,常年不間斷開展交流學習活動。僅2023、2024兩年,祥達就有13人在國家、省、市級技能競賽中奪得一等獎,50人奪得其他獎項。

2023年,在首屆全國家政服務業職業技能競賽決賽中,來自祥達集團家政公司的司靜雲一舉摘得“母嬰護理”一等獎桂冠。那時,離她入職還不到3年。

每當有人問她成功的經驗時,司靜雲總是會真誠地說,“我就是把在祥達集團家政公司日常的訓練搬到了現場,如果沒有公司的嚴格培訓和公司提供的各種學習機會,我不可能做到。”

“人才不是成本,而是資本。”馬晉章算著一筆賬,近三年超2000萬元的職教投入看似龐大,但員工流失率逐年下降、人均效能逐年提升,讓他堅信這條路走對了。

家政公司講師為員工培訓母嬰護理知識。

家政公司講師為員工培訓母嬰護理知識。

人才培養的投入正轉化為強勁的發展動能。這家企業用“標准化培養+個性化成長”的職教體系,讓普通人掌握安身立命之技,更讓傳統服務業掙脫“低端鎖定”的桎梏。

祥達集團所書寫的,不僅是一家企業的成長故事,更是一條以深度職教為引擎、以特色文化為基石,推動區域服務業提質升級的堅實路徑,在看似平凡的“大后勤”領域,創造著不凡的價值與可能。(圖片由祥達集團提供)

(責編:段思齊、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