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筑堡壘 南關闊步振興路

在忻州市忻府區南關村,寬敞筆直的民宿街與現代化的農業生產基地相映成輝,數字化治理平台實時跳動著民生數據,黨群服務中心裡辦事群眾笑意盈盈——南關村和以前不一樣了。曾經,這裡基礎設施陳舊、產業結構單一,村集體賬上的“干癟數字”讓鄉村發展捉襟見肘。如今,南關村以黨建為“紅色引擎”,以76名黨員為先鋒隊,按下了鄉村振興的快進鍵。截至2024年,南關村實現近五成的農戶經營業態多元化,集體經濟收入年增長率20.5%,人均年收入躍升至2.5萬元。
6月初,記者走進牧瑤溫泉民宿,大片玻璃窗通透明亮,門前蒼鬆與綠植相映成趣,潺潺流水和中式亭子的造景,更添靈動韻味。這家民宿由南關村委會多方籌資建成,每年能為村集體增收41.5萬元。同時,作為南關村“村企合作”項目,民宿從建設初期到運營階段,在用工方面都優先聘請本地村民,讓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南關村位於忻州古城南翼,怎麼能借忻州古城火爆‘出圈’的東風,發揮緊鄰古城的區位優勢,村委會多次召開黨員村民代表大會集思廣益,還多次組織大家去本地優秀的民宿酒店考察學習,這才定下以民宿經濟為抓手發展村產業。”南關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馬燕榮說,“黨員村民代表大會上,每一條意見都會被認真記錄、充分討論,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大家自然踴躍參與、暢所欲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牧瑤溫泉民宿的輻射帶動下,南關村自建民宿的數量增至66戶,形成年接待5萬人次的產業集群,越來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文旅飯”。
容小隱民宿主理人薄趙紅是南關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說:“在古城這邊我開了4家民宿,生意都很紅火,每到假期房間供不應求。”
為了形成民宿集群,讓南關村民宿有口皆碑,村委成立了南關民宿運營管理公司,制定《南關村民宿管理辦法》,明確行業統一標准和服務要求。同時,開展了民宿集中區整體風貌提升工程,配套鋪設瀝青馬路、規劃建設停車位,有效促進了南關村民宿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產業發展與民生改善相輔相成。在鄉村振興進程中,村黨支部以民生為本,通過構建“黨員聯戶+網格管理+數字賦能”服務體系,把服務觸角延伸至村裡的每家每戶。
獨自居住的史大娘,今年已經88歲高齡,子女遠在廣東務工。不久前,老人如往常一樣出門遛彎,卻不慎滑倒難以起身。情急之下,她按下了隨身攜帶的24小時紅色呼叫按鈕。接到智慧平台警報后,負責該片網格的黨員盧文通立刻放下手頭工作,不到5分鐘就趕到現場,一邊細心攙扶老人檢查傷勢,一邊聯系村醫上門診療。這個嵌入基層治理體系的“一鍵呼叫”系統,正是南關村“數字賦能”服務的生動注腳。
一個立體化的數字治理網絡正在完善。自來水改造遇阻時,黨員趙海俊通過聯戶走訪得知“責任田”內村民的顧慮,主動將水井選址引入自家門前,並用小程序實時反饋工程進度﹔耕地澆地難問題經網格上報后,村“兩委”及時統籌資源,讓1100畝農田告別“靠天吃飯”……除了“一鍵呼叫”的暖心應用,南關村還整合智能感知終端與“南關微治理”小程序,構建“雲端議事廳+網格服務站”雙平台,實現29個智能攝像頭全域覆蓋、42個一鍵求助終端即時響應,特別是針對老年群體開發的“紅色代辦”系統,累計辦理醫保認証等高頻事項800余件。76名黨員化身“紅色管家”,一人一塊“黨員責任田”,依托這些數字工具與889戶群眾精准對接,建立了“一戶一檔”民情台賬。當民情台賬數據轉化為治理效能,省委“完善數字賦能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正在南關村落地生根。
從破舊村落蝶變為振興樣板,南關村的每一步跨越都鐫刻著黨建引領的鮮明印記。村黨支部書記馬燕榮說:“基層黨組織是黨在基層的堅強核心,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關鍵要強化黨建引領,筑牢戰斗堡壘。未來,我們南關村將持續深化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激發村民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共同繪就南關村產業興旺、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畫卷。”(高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