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黨建

以“黨建紅”點燃“發展強”引擎

——從三家民企看黨建與經營互促共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2025年06月23日09:45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近年來,我省民營經濟蓬勃發展,黨建工作在凝心聚力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走上了高質量發展之路。

黨旗引領聚合力

一條適應企業實際、符合業務發展需要的黨建工作新路子,是公司發展壯大的有力保障。1997年,山西建邦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建邦集團”)成立黨支部時僅有9名黨員。28年來,通過“一個支部一座堡壘,一個黨員一面旗幟”的先鋒理念,建邦集團將黨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通過“老黨員帶新兵”的傳幫帶機制,形成老黨員示范引領、青年黨員沖鋒在前的生動局面,走出了一條非公有制企業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的創新之路。  

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如同車之雙輪,唯有深度融合,才能激活創新動能。建邦集團以“黨建+創新”雙輪驅動發展,構建起“先鋒引領—機制保障—生態協同”的創新體系。黨員在技術攻關、工藝優化中始終沖鋒在前,先后帶頭攻克稀土微合金化鋼筋工藝研究、高碳鋼碳偏析控制技術等工藝瓶頸及難題。

通過“黨旗插在攻關一線”工作法,建邦集團組建黨員領銜的職工創新工作室,建立“‘三會一課’+技術研討”融合機制。在專利矩陣構建中,各黨支部聯動技術中心形成創新合力,累計獲授權專利586項,均應用到公司新產品、設備中,形成黨員揭榜挂帥—團隊協同攻關—成果全員共享的創新生態。

在產學研合作中,建邦集團與多所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戰略合作,搭建需求對接—聯合研發—成果轉化的立體化創新平台。同時,將黨建共建協議嵌入技術合作協議,通過項目黨員責任區制度,確保關鍵技術攻關與黨組織作用發揮同頻共振,實現組織聯建、人才聯育、技術聯攻。

目前,建邦集團已成為工信部第二批符合鋼鐵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國家級綠色工廠、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全國節能減排示范企業。它以黨建“軟實力”筑牢發展“硬根基”,實現生產模式向智能化跨越、產品結構向高端化升級、管理機制向現代化轉型,是新時代黨企共進在“黨建強則企業強”方面的生動實踐。

先鋒文化鑄企魂

企業文化是企業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是企業發展進步的源頭活水。創建於2001年的山西中德集團公司(簡稱“中德集團”)從一間3平方米的辦公室起步,歷經25年發展,成長為年產值近50億元的行業標杆。  

“黨建引領則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企業創始人程田青說,面對新時代民營經濟轉型挑戰,中德集團黨總支以問題為導向,將晉商“誠信為本、和衷共濟”的精神內核與黨建深度融合,創新打造“商德黨建”品牌,探索出“黨建+文化傳承”“黨建+技術創新”“黨建+安全生產”的融合路徑。

面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風口,中德集團黨總支成立“黨員先鋒隊”,以產品技術創新、營銷模式創新、經營管理創新為抓手,自主研發專利80余項,具備了將傳統型材技術轉化為輕量化零部件的核心競爭力。黨總支還設立黨員示范崗,要求黨員“坐下來能寫、站起來能講、領上人能干”,推動技術骨干從“工兵”向“將才”蛻變。

針對制造業安全風險,中德集團成立獨立稽核審計部,黨員牽頭制定《清廉風險防控十項制度》,在採購、質檢等關鍵崗位設立“廉潔承諾牆”。通過“黨員身邊無隱患”活動,2024年排查整改隱患800余條,實現重大安全事故零發生。

中德集團黨總支打破傳統學習模式,將組織生活與企業文化場景結合,打造了門窗博物館,以歷代門窗實物為載體,創新沉浸式主題黨日活動。在新建的2000平方米科技體驗館中,黨員通過模擬五恆(恆溫、恆濕、恆氧、恆靜、恆潔)系統研發過程,理解“黨建+技術”的融合邏輯。該模式被省工商聯列為非公黨建示范案例,吸引全國200余家企業參觀,成為晉商精神與新時代黨建結合的有益探索。

中德集團以“商德”為魂、以黨建為舵,在傳承與創新中書寫了新時代晉商精神的華章。這一實踐表明,將傳統文化基因注入黨建品牌建設,不僅破解民營企業發展瓶頸,更能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特色黨建增動能

走進山西沁新能源集團(簡稱“沁新集團”)的生產車間,“產品如人品質量為生命”的標語格外醒目。多年來,該集團通過構建科學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持續打造行業領先的產品質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鑄就了“沁新品牌”的金字招牌。這背后既是沁新集團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步伐,也是沁新集團黨委把黨的領導有效融入企業治理各個環節,把黨的建設與生產經營有機融合,為企業持續創新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這是沁新集團黨委的實踐箴言。沁新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集團黨委將提升黨建水平、發揮黨建促生產作用融入企業的長遠和高質量發展中,充分發揮政治引領作用,通過“黨建+企業發展”開啟“雙輪驅動”,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

沁新集團黨委班子實行“交叉任職”制。黨委班子7名成員,分別進入董事會、監事會、經營班子,確保了黨組織是企業的政治核心作用。黨支部班子實行“雙建雙推”制。企業經營班子兼任黨支部班子,黨支部班子成員全部由企業員工推薦、黨員推選,實現了黨組織與經營管理“交叉兼職”。在管理體制上,實行“兩參與四領導”制,集團黨委堅持參與董事會各項重大決策,參與中層以上干部任免工作,領導集團黨的建設、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設、群團建設,使黨建工作與企業經營目標同向、思想同心、工作同步。在黨組織建設管理上,建立黨組織班子履職考核辦法,簽訂黨建工作責任制,採取單獨組建、聯合組建、挂靠組建等形式,下屬各企業全部組建了黨組織,設立了黨員活動陣地,企業實現了全覆蓋。

近年來,沁新集團黨委持續推進以講政治為“1條主線”,聚焦政治、思想、組織、服務、隊伍“5項內容”,做到黨建工作與制度建設、作風建設、中心工作、業務管理“4個結合”,不斷推動思想認識、安排部署、壓實責任、督導責任“4個到位”,探索推行“1544”黨建工作法,構建起“1+ N”融合式黨建體系,有力推動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的相互促進。

如今的沁新集團,在煤礦井下,“黨員責任區”標識隨處可見,安全隱患排查清單實時更新﹔在研發中心,“黨員攻關組”的旗幟插在實驗台前。黨建成為看得見的生產力——該集團現躋身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並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記者李煉)

評論

充分發揮黨建的引領作用

民營企業蓬勃發展,民營經濟由弱變強,已經成為推動中國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隨著民營經濟不斷壯大,民營企業的黨建工作也成為新課題、必答題。實踐証明,黨的建設也是企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黨建的根基作用,在於重塑治理體系的內生動力。近年來,全省各地積極探索“黨建+”創新模式,通過設立黨員示范崗、組建攻堅黨支部等方式,將黨組織嵌入企業治理結構。這種治理結構的現代化改造,有效破解了傳統民企治理的短板,構建起目標同向、思想同心、工作同步的融合機制,成了企業治理的穩定器與助推器。

黨建的催化作用,在於激活創新發展的核心引擎。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而黨建恰能為其提供組織保障和精神動能。將組織生活與業務實踐同頻共振,讓黨員先鋒站在技術攻關的前沿陣地,這不僅是資源整合的優化,更是一種創新文化的深度培育。黨建的紅色引擎,驅動企業突破技術壁壘,實現從制造向創造、從規模向品質的躍升。

黨建的鑄魂作用,在於涵養基業長青的精神沃土。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精神脊梁,黨建則為其注入時代靈魂。企業文化若缺乏時代精神的滋養,便易淪為空洞的口號﹔而黨建的深層價值,恰在於將黨的理想信念、紀律作風融入企業精神血脈,塑造兼具市場活力與社會擔當的現代商業文明。黨建的鑄魂,本質是賦予企業以時代方位感。它讓誠信從商業策略升華為道德信仰,將工匠精神鍛造成集體追求,從而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不竭的精神源泉。

實踐証明,黨建強則企業強。以制度化的治理體系奠定發展基石,以組織化的創新機制點燃進步引擎,以價值化的精神涵養鑄就長青基業——這正是黨建引領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深層邏輯。(李煉)

(責編:武笑、麻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