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要聞

農業產業多元發展 工業項目前沿低碳

山西省沿黃地區綠色轉型邁出新步伐

2025年07月19日08:43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我們研發的700兆帕級超高強鋁合金鑄棒,已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高端制造領域,徹底打破了這類高端鋁材依賴進口的局面。”7月15日,元泰高導材料(山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蔣斌介紹道。這家位於黃河岸邊興縣的鋁鎂產業鏈企業,正是我省以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升級、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生動縮影。近年來,我省始終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作為發展基准線,在產業結構調整與綠色發展協同推進中取得顯著成效,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山西動能”。

作為黃河流域重要省份,為全面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在省一級成立了由省委書記、省長任雙組長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先后印發《山西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山西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條例》,配套出台“十四五”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形成“規劃+條例+方案”的制度閉環,提供剛性約束與政策指引,全力推進產業綠色轉型。

農業轉型激活生態價值。堅持生態與經濟雙贏路徑,我省通過技術創新與模式優化推動沿黃地區及全域農業產業升級。黃河岸邊的永和縣,依托萬畝林地資源積極發展羊肚菌林下經濟,既修復了生態環境,又讓農民年人均增收超3000元,成為農業結構調整的典范。沿黃地區結合當地實際,發展各類特色農業項目,帶動群眾就近就業增收。

結合“三北”工程推進,我省創新“生態建設+產業幫扶+鄉村振興”模式,沿黃地區發揮地域優勢,積極培育出特色鮮明的經濟林產業帶。晉南地區以紅棗、蘋果產業為主導,黃河沿岸形成規模化紅棗基地,北部重點發展仁用杏、沙棘種植,核桃產業則遍布工程區全域。目前,全省經濟林基地已帶動100多萬農民穩定增收,實現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有效轉化。

工業升級引領綠色革命。針對傳統能源產業佔比高、能耗排放量大的省情,我省特別是沿黃地區以“雙碳”目標為引領,打出工業綠色轉型“組合拳”。一方面加速清潔能源替代與科技創新,推動重點行業低碳轉型﹔另一方面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倒逼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芮城縣的實踐頗具代表性。該縣依托中條山荒坡資源與充足光照條件,建成光伏先進技術示范基地、農林光互補示范基地和觀光旅游示范基地,形成風電、光伏、生物質能多元互補的清潔能源格局,大幅降低煤炭發電佔比。2023年底,芮城縣庄上村“光儲直柔”新型配電系統,在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榮獲“能源轉型變革者”獎項,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中國案例。

作為全國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我省煤炭產業智能化轉型扎實推進。目前,地下採煤工作面實現100%綜合機械化,54%的煤炭產能完成智能化改造,先進產能佔比超80%。“十四五”前三年,全省能耗強度累計下降10.9%,降幅位居全國前列。

創新驅動培育新質生產力。我省將科技創新作為全域綠色轉型的核心引擎,在關鍵技術領域持續突破,高速飛車、8英寸碳化硅長晶爐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進展,16條省級重點產業鏈不斷壯大,18個省級特色專業鎮梯度培育,79個“山西精品”走向全國,沿黃地區高質量發展闊步向前。

同時,依托黃河文化與生態資源,我省大力發展文旅產業,全長1238公裡的“黃河一號旅游公路”串聯起乾坤灣、黃河蛇曲地質公園、紅軍東征永和紀念館等200余個景點,形成“紅色文化+綠色生態+黃河風情”的旅游集群。數據顯示,該線路年接待游客超千萬人次,帶動沿線餐飲、住宿等產業增收超50億元,成為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的典范。(記者李全宏)

(責編:武笑、麻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