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責任 穩面積 提單產
山西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全面提高

7月17日,走進呂梁市孝義市大孝堡鎮東盤糧村,隻見大豆田裡土沃苗壯,東盤糧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范忠正在地裡查看長勢,“我有空的時候就到村裡的大田裡、蔬菜大棚裡都看一看。今年種大豆的時候雨量偏少,我們用的是節水滴灌技術,大型播種機開溝、施肥、播種、覆土一次性完成。農技專家連續多年給我們技術指導。專家們說,通過優化植株田間分布,搭配‘滴灌+地膜覆蓋’種植技術,能夠減少熱量損失、提升土壤溫度,產量預計能提升20%以上。”
我省以穩面積、增單產為雙輪驅動,糧食生產根基持續穩固,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全面提高。2024年,我省有效應對“倒春寒”“干熱風”、干旱等自然災害,全省糧食播種面積4727.4萬畝,產量達293.7億斤,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289.6億斤的任務目標。
扛責如山,黨政同責筑穩產根基。今年,省委常委會多次專題研究部署,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擘畫穩糧保供全局,省市縣各級領導深入田間察苗情、問效益。一紙《糧食安全責任清單》壓實了從省委到市縣黨委政府的層層重擔。省政府精心部署,財政保障及時有力——耕地地力保護、農機購置等惠農補貼如春雨潤田,精准滴灌至種植主體,為豐收夯實制度與物質根基。
科技增糧,項目推動破增產瓶頸。2024年,我省在20個縣開展整縣整建制單產提升,帶動626萬余畝糧食提高單產。支持1234個糧油規模種植主體應用新技術、新品種、新裝備130余萬畝,項目區單產平均增加10%以上。應用地膜覆蓋668萬畝,探墒溝播、膜側播種、“一免五增”等有機旱作技術5000萬畝次,水肥一體化技術130余萬畝,測土配方施肥5100多萬畝次,為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省農業農村廳組織1.4萬余名農技員躬身田疇,把論文寫在豐收大地上。我省印發山西省糧食作物大面積增單產行動方案,扎扎實實落實。目前,全省夏糧已經顆粒歸倉,秋糧長勢良好。
未雨綢繆,科學防災護豐收果實。面對頻發的極端氣候,全省構建起“省級包市、市級包縣、縣鄉包村”的“層層包聯、村村覆蓋”四級聯動防護網。針對“倒春寒”,預警先行,薰煙、灌水、噴防凍劑組合出拳﹔冰雹防御能力顯著提升,災害損失銳減。迎戰“干熱風”,省政府“三夏”專班統籌全省網格,人、機、物、資“一網四到位”,900余萬畝次小麥“一噴三防”筑牢防線。抗旱保墒,地膜覆蓋、探墒溝播、高效節水灌溉技術顯威﹔1109萬畝次科學灌溉、及時人工增雨作業協同發力,1000余萬畝次玉米大豆“一噴多促”力保秋糧。
省委、省政府以上率下,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將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層層壓實於三晉大地。從指揮中樞的運籌帷幄,到田間地頭的精細耕耘,一條條硬舉措、一項項實投入,共同鑄就了三晉大地的豐收奇跡。這不僅是對國家糧食安全重任的堅定回應,更是“端牢中國飯碗”最嘹亮的山西和聲。(記者王秀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