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持續推動數據知識產權登記確權

國網山西電力以電折煤測算分析數據及相關成果完成數據知識產權登記后,實現了對重點煤炭生產企業的監測分析和煤產量預測,2024年全省煤炭測算產量與報送產量偏差幅度小於5%,助力各級政府及時定位異常生產企業50余家,節省相關人力成本超200萬元……省市場監管局開展數據知識產權試點以來,全面穩妥推進數據知識產權制度構建、存証登記、流通交易、權益保護和價值實現,推動一批創新程度高、經濟社會效益好、復制推廣意義強的數據知識產權完成登記。
數據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生產要素,是發展數字經濟的核心與基礎。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提出,“建立保障權益、合規使用的數據產權制度”“研究數據產權登記新方式”。
數據知識產權是數據處理者對依法獲取、經過一定規則處理、具有實用價值和智力成果屬性的數據集合所享有的權益。登記制度是要素產權界定和流轉的基礎,通過數據知識產權登記,對要素產權界定,有助於明晰數據的產權歸屬、權益邊界、權屬狀態。
為規范我省數據知識產權登記工作,加強數據知識產權登記管理,維護數據處理者合法權益,促進數據要素開放流動和開發利用,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等10部門聯合制定《數據知識產權登記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並從2024年6月28日起正式實施。《辦法》分為總則,登記申請,登記審查和核准,登記証書的撤銷、變更、續展、注銷,管理運用,附則六章,共計29條。
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証書承載了數據來源、數據結構規模、應用場景等一系列數據流通使用所必要的信息,並且還內含了數據處理者對安全合規要求的聲明承諾和登記機構對登記信息的審查結果,可以在數據交易流通、收益分配、質押融資等方面作為權屬証明,以起到明晰數據權屬、降低數據交易成本的積極作用,從而有助於數據高效流通使用,激活數據要素價值,激勵創新創業創造。目前,全省已頒發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証書50張。(記者孟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