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為底 書寫能源革命新答卷

朔州三一新能源商用車項目成功落地平魯經濟技術開發區,一期生產線建設隨即啟動,該項目致力於打造綠色電力與智能制造深度耦合的示范,對朔州構建新型綜合能源體系意義重大﹔晉能科技斬獲法國6兆瓦農光訂單,以柔性制造與技術創新深耕歐洲市場,並憑借“量產一代、中試一代、研發一代”的技術迭代戰略,電池轉換效率持續領跑行業……
今日之山西,從雁北塞外到河東盆地,從太行之畔到呂梁山間,綠色低碳成為能源大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做好綠電大文章,積極參與能源領域創新合作……山西以“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引領,先行先試、探路領跑﹔重點圍繞“五大基地”建設,以奮進之姿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努力在能源革命進程中走在前、作示范。
[技術引領]
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盛夏時節,綠意盎然。山西焦煤山煤國際霍爾辛赫煤業主井不遠處矗立著一座拱形建筑,一排工業設備高低錯落、布置有序。在這裡,煤矸石經過破碎、磨粉、摻入漿液等工序,通過長長的管道精准注入煤層開採后形成的離層空間,使“三下”壓煤重獲新生,讓煤矸石“變廢為寶”,探索出一條煤炭資源綠色開採的新路徑。
推進煤炭綠色開採,是實現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關鍵一環。在我省,依托煤礦智能化建設帶來的新機遇,陸續建成一批充填開採、保水開採、煤與瓦斯共採等各類型綠色開採技術試點示范煤礦,11個市、9個礦區均分布有無(小)煤柱開採煤礦。同時,推動《煤礦保水開採技術規范》《煤礦離層注漿技術規范》兩項綠色開採地方標准出台,進一步規范各類綠色開採技術路徑和建設標准。目前,全省累計建成智能化煤礦280座,佔全國30%以上,居全國第一。
推進煤電提質升級,是實現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有效舉措。我省不斷加大煤電機組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力度,煤電機組已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十四五”以來,我省累計完成煤電機組“三改聯動”7442萬千瓦,其中節能改造4024萬千瓦,供熱改造949萬千瓦,靈活性改造2469萬千瓦。燃煤機組平均供電煤耗由2020年底的319克標准煤/千瓦時降至2024年底的311.9克標准煤/千瓦時。
推進煤化工高端化發展,是實現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徑。我省以改造提升傳統煤化工為方向,以循環經濟園區為載體,積極發展現代煤化工,推動煤化工產業規模不斷壯大,集群效應逐步顯現,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產業布局持續優化,實現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特色化發展,促進煤炭原料化、高值化利用。在潞安化工180萬噸/年高硫煤清潔利用油化電熱一體化示范項目,黑色的煤炭穿過數千米的各類管道和反應器,變身為CTL全合成基礎油、費托烯烴、液體石蠟、穩定輕烴……2024年,該項目轉化煤炭約452萬噸,推動了煤炭由單一燃料向燃料與原料並重轉變。
[錨定綠色]
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
大力發展綠色能源,是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關鍵所在。我省錨定綠色低碳目標,積極推進風電光伏規模開發,推動非常規天然氣增儲上產,發展氫能、甲醇全產業鏈,穩步發展地熱能、生物質能等,綠色能源發展持續提速。目前,我省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佔比突破50%,外送電量位居全國前列,其中綠電外送量保持全國第一。
進入7月,晉北採煤沉陷區新能源基地50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正酣。此項目的全面實施,是我省加快建設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重要舉措,建成后預計每年可向京津冀提供清潔電能93億千瓦時。
近日,呂梁經開區首批交付的30輛49噸氫能重卡成功往返於呂梁周邊縣區和清徐縣之間,試跑車輛運行狀態穩定且運力強勁,標志著呂梁在氫能源核心技術產業化領域取得實質性突破。
華電中來忻府區300MW光伏項目場區,一排排光伏板整齊排列﹔格盟國際神池霸業梁風電場二期,66台風機隨風旋轉。忻州市把新能源作為優化能源結構、推動能源轉型的主攻方向,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1265.69萬千瓦(含儲能45.88萬千瓦),連續6年位居全省之首。
巨型“充電寶”,居然佔地40畝。中條山下,40座一人多高、藍白相間的廂式儲能單元“活動房”十分壯觀。永濟市國雲微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近4億元的100兆瓦獨立混合儲能調頻項目,在全國尚屬首例。
隨著新能源規模不斷發展壯大,對新型儲能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不久前,我省印發2025年新型儲能項目管理工作通知,新增2025年新型儲能項目庫項目119個,總裝機規模達2400萬千瓦。新增規模在全國省級儲能規劃中位居前列,這意味著我省新型儲能產業正從規模擴張轉向高質量發展。
日前,山西電力交易中心發布2024年山西電力市場交易年報。2024年,山西新能源外送交易結算電量169.2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6.6%,創歷史新高,為全國經濟綠色低碳轉型貢獻清潔動力。積極拓展外送綠電市場廣度,山西綠電首次送達福建,外送綠電交易規模達75.38億千瓦時,是2023年的3.26倍,位居省級電網第一。
[完善市場]
深化能源領域創新合作
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平台注冊交易商規模突破3萬戶,客戶群體覆蓋煤炭生產、消費、貿易、物流等全產業鏈核心環節,生態集群效應顯著,標志著交易中心的影響力和市場集聚效應進一步增強。
山西焦煤焦炭國際交易中心“焦煤數字金融3.0”在河鋼、太鋼、重鋼等長協企業順利落地,標志著煤鋼焦產業鏈的產融結合邁入數字化新階段,提升了煤鋼焦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力與抗風險能力。
我省積極推進能源領域體制機制創新,持續完善能源市場體系,加快建設輻射全國的煤炭、焦炭交易中心,積極參與全國電力現貨交易規則制定,推進區域電力市場建設。
作為國家電力現貨交易的首個試點省份,山西肩負著探索能源體制改革的光榮使命,已建成“省間+省內”有效協同、“批發+零售”有序銜接、“中長期+現貨+輔助服務”有機融合、“綠電+綠証”協同發展的完整電力市場體系,市場主體數量和交易電量規模實現雙重躍升,成為連續運營時間最長、市場品種最全、交易最活躍的省級電力市場。山西電力現貨市場自2023年12月22日轉入正式運行后,2024年迎來首個完整運行年。全年共組織市場化交易1720次,交易電量累計達2571.94億千瓦時。截至2024年底,山西電力交易平台在冊經營主體20202家。
懷柔實驗室山西研究院與晉能控股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煤電靈活性、煤基固廢資源化利用、煤層氣(煤礦瓦斯)抽採利用等領域深化研發合作與成果轉化﹔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煤炭高效低碳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從基礎燃料到化學纖維、特種橡膠,一塊煤正在解鎖108種高端材料形態,山西煤化所以科技創新的反應器催化著能源革命的技術新高地。
同時,我省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能源領域合作,高標准辦好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拓展能源開放合作新局面,為推動全球能源革命貢獻中國智慧與山西力量。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省將繼續統籌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和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構建具有山西特色的新型能源體系,奮力譜寫能源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記者張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