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擁抱綠色智能新未來

這裡,曾是煤焦鐵產業的“主戰場”,黑色的煤炭、熾熱的鋼水、熊熊的爐火,構成了這座城市工業發展的底色。但在時代的浪潮下,傳統產業面臨著嚴峻挑戰:能耗高、污染重、附加值低……如何破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也能發展新質生產力。”臨汾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系列重要論述和重大部署,以及對山西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聚焦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持續夯實高質量發展產業基礎,以數字賦能、綠色轉型、全鏈升級為突破口,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7月23日,走進臨汾市晉南鋼鐵集團,廠區內綠樹成蔭,空氣中沒有刺鼻的氣味。“以前可不是這樣。”老員工李師傅回憶道,“那時候,車間裡灰塵大,噪音也大,每天下班回家,鼻孔裡都是黑的。”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晉南鋼鐵集團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綠色改造。在煉焦環節,引進先進的干熄焦技術,實現100%全干熄焦,不僅大幅降低能耗,從源頭減少污染物排放和水資源的消耗,還將余熱轉化為電能,實現了能源的循環利用。現在,干熄焦裝置每年能發電1.2億千瓦時,相當於一個小型發電廠。
2025年1月,晉南鋼鐵集團旗下立恆焦化順利通過中國煉焦行業協會的評估監測,成為全國首家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的焦化企業,向著綠色、低碳、可持續的方向大步邁進。
全市4.3米以下焦爐全部關停,要求新建項目必須配套化產回收裝置,促使全市焦化先進產能佔比從2018年的22.86%飛躍至2024年的100%。
產業鏈的延伸為煤焦產業開辟新增長空間,焦爐煤氣制甲醇、煤焦油精深加工等項目紛紛落地臨汾。2024年,臨汾焦化下游化產品產值突破200億元,氫能重卡運輸、二氧化碳捕集制甲醇等創新模式不斷涌現,將傳統“黑金”逐步轉化為清潔“綠能”。多家焦化企業積極與科研機構攜手,研發新型環保材料用於生產,拓展下游化產品應用領域,全力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推動焦化產業持續向綠色、高端發展。
臨汾市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積極培育壯大數字產業,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在堯都區東泰鑫源煤業有限公司,佔據整面牆的電子屏上,數據實時跳動,清晰呈現著井下各類設備的運行狀況。借助先進的5G網絡,8.8米超大採高智能化綜採工作面實現了遠程操控。這座設計年產90萬噸的煤礦,憑借強大的“智慧大腦”,打破傳統採礦模式束縛,重構了延續百年的採礦歷史,開啟了煤礦智能化生產的嶄新篇章。
臨汾市與華為、上海創力集團簽署三方協議,打造“礦山裝備+AI算法+應用”的新一代礦山智能化裝備,催生出綜採面遠程操控、MEMS慣導找直、三機聯動等20項創新應用,使井下作業人員減少40%,生產效率提升25%。
古縣盛隆泰達引入的“一鍵煉焦”系統,融合5G、物聯網與自動化控制技術,實現裝煤、推焦、熄焦全流程無人操作,單日增產焦炭300噸的同時,能耗降低15%。截至目前,臨汾市累計建成智能化煤礦32座、智能化採掘工作面120處。
為了推動數字產業快速發展,臨汾市政府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布局,提升網絡通信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同時,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對數字經濟企業給予稅收優惠、財政補貼、金融支持等,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一批數字經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字節跳動、阿裡雲、百度標注、360、優炫凌雲、華為雲創、網易雲創等企業匯聚堯都雲商產業園,重點發展以大數據、雲計算、電子信息、物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創新及應用產業,致力於打造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建設“智匯”新高地。園區還與太原理工大學、山西電子科技學院等多所高校共建區校合作基地,實現數字技術人才、科研、產業全鏈條貫通,進一步助力臨汾在數字經濟時代的浪潮中乘風破浪、駛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記者郭玉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