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反映,山西長治市上黨區、平順縣部分農村——
垃圾傾倒無序污染周邊環境(曝光)

![]() |
圖① |
![]() |
圖② |
![]() |
圖③ |
近日有讀者反映,在山西長治市部分鄉村散布著多個露天垃圾場,嚴重污染周邊環境。
據此,記者日前赴長治市上黨區、平順縣實地採訪調查,發現大量未做源頭分類的垃圾被傾倒在山溝、農田裡。這些垃圾露天堆放,無任何防塵、防滲措施﹔有的已外擴至山底,有的則侵入水體。
現場:國道旁60畝山溝堆滿建筑和生活垃圾
7月17日,山西長治市上黨區北呈鄉,在藍天白雲映襯下,連片的玉米地令人賞心悅目,但美景被一股股濃烈的腐臭氣味籠罩著。記者走進一戶村民家中,詢問臭味來源。村民指著一條未硬化的土路說:“沿著這裡過去就能看到,他們把沒有處理的生活垃圾全部倒在山溝裡。”
他們是誰?為什麼把沒有處理的生活垃圾倒在這裡?
一名村民告訴記者,近年來,因地質變化,東墳村東部和南部部分區域成為塌陷區,有村民陸續離開村子搬進城區。村民說,村裡住的人越來越少,運到村裡的垃圾卻越來越多,臭味越來越大。
記者順著村民指引的方向,沿著土路行走約500米,映入眼帘的是一條底部平坦的狹長山溝。據估算,這條山溝總長約1200米,較窄處有一二十米,較寬處有四五十米,面積約60畝(見圖①)。
山溝兩側堆放建筑垃圾:廢磚廢石、廢棄電纜、廢棄鋼筋、廢棄塑料板、廢棄遮蓋用綠網……有的散亂堆放,有的則用編織袋裝著﹔中間則堆放著10余米高,未被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垃圾場緊鄰二廣高速,從航拍畫面看,垃圾場像是玉米地裡一條裂開的“傷疤”。
“從2016年開始,幾乎每天都有車往這裡倒垃圾,多是晚上來倒的。”西坡村村民於勇(化名)告訴記者,“這些生活垃圾太臭了。”
當晚記者等候了3個多小時,20時許,果然看見車牌號為“晉D929L9”的大貨車駛入垃圾場,車廂上印著“美化長治 共創未來”。大貨車上蓋著迷彩遮擋布,司機下車觀察了一下后,將車廂上的遮擋布扯下,然后操控車斗傾斜,大量生活垃圾從車斗傾倒進山溝。隨后,司機卷好遮擋布,發動車輛駛離現場。
記者跟隨車輛行駛了約20分鐘,來到位於上黨區新建路和黎都街交叉口的“國投長州育德苑”住宅小區。司機將車斗卸下,留在小區廣場中間,便開車離去。一名小區居民告訴記者,這是居民集中丟棄生活垃圾的垃圾站。小區居民目前沒有對垃圾進行分類投放,垃圾直接放進車斗,裝滿后,就有專人運走。
走訪:傾倒多年的垃圾場散發惡臭、污染池塘
在上黨區北呈鄉,生活垃圾與建筑垃圾混放的垃圾場並非一處。
根據當地村民介紹,在南呈村,一處面積約20畝的開闊地也堆放著廢棄磚頭和各類生活垃圾。垃圾場入口處還立有落款“上黨區北呈鄉人民政府 宣”的公示牌,上面寫著“嚴禁亂倒垃圾 愛護環境衛生”。
記者在南呈村看到,每隔二三十分鐘,就有一輛大貨車裝載渣土,沿著村裡道路由東向西駛去。渣土車行駛過程中,后面的自卸斗不斷有渣土掉落下來。有風吹過時,塵土彌漫,道路能見度不足20米。
記者跟著渣土車,來到227省道西側的一片開闊地。渣土車停下后調轉方向,將自卸斗裡的渣土傾倒而下。“附近有地方在修路,挖出來的土都倒在這裡。”南呈村村民高亮(化名)說,最近一個月渣土車來得更加頻繁,給村民生活帶來不小的困擾,“渣土車不但造成大量揚塵,還把村裡的路壓得坑坑窪窪。”
除了渣土,這片開闊地上也堆著不少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見圖②)。多隻喜鵲正在生活垃圾堆裡覓食,記者走近查看,喜鵲振翅而飛。原來,生活垃圾堆裡有不少西瓜皮等廚余垃圾,吸引喜鵲來這覓食。衛星地圖還顯示,該垃圾場緊鄰當地季節性洪水河道——陶清河。
在北和村西側的池塘邊,大大小小的數十堆廢磚廢石、廢棄鋼筋等建筑垃圾隨處可見,一些煤矸石堆散發出濃烈刺鼻的硫化物氣味(見圖③)。此外,一些生活垃圾堆裡,有的塑料制品冒著煙﹔有垃圾侵入水體,導致水體發黑,散發陣陣惡臭。
“池塘邊上這些垃圾堆也有好多年了,一直堆著沒人管。而且不時還有卡車來倒新的垃圾。”北和村村民韓敏(化名)說。
7月18日,記者根據讀者提供的信息,前往長治市平順縣玉峽關鎮,在674縣道東側又看到一處堆滿垃圾的山坡。
航拍畫面顯示,該垃圾場從山底堆放至山頂,呈一個不規則的半圓形。該垃圾場未做圍擋,垃圾雜亂堆積﹔已有垃圾沿著山溝向下外流,有植被遭到破壞。記者進入垃圾場,刺鼻的腐臭味彌漫在空氣中,垃圾堆裡不僅有廢磚廢石、廢棄電纜、廢棄鋼筋等建筑垃圾,也有舊雜志書籍、破舊衣物、廚余垃圾等生活垃圾。從現場痕跡看,不少垃圾應該是近期傾倒的。
正在記者拍攝之際,一名自稱是村委會工作人員的中年男子走上前來詢問記者來意。據他描述,這是縣裡一處垃圾集中填埋場,周邊村庄的垃圾都在此傾倒,每天都有車輛作業,“已經好多年了”。
然而,記者在現場並未看到填埋場的相關標識及公示信息,也未見有填埋痕跡和相關防塵、防滲設施。
追問: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攻堅一年,此地垃圾不減反增
根據我國現行的《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准》,填埋場選址的標高應位於重現期不小於50年一遇的洪水位之上,並建設在長遠規劃中的水庫等人工蓄水設施的淹沒區和保護區之外﹔填埋場場址的選擇應避開活動中的坍塌、滑坡和隆起地帶、廢棄礦區的活動塌陷區﹔填埋場應實行雨污分流並設置雨水集排水系統,以收集、排出匯水區內可能流向填埋區的雨水以及未填埋區域內未與生活垃圾接觸的雨水﹔填埋場應建設圍牆或柵欄等隔離設施,並在填埋區邊界或其他必要的位置設置防飛散設施、安全防護設施、防火隔離帶。
從記者實地走訪所見,涉事垃圾場均不符合上述規定。
山西省2024年7月24日印發的《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方案》要求,要強化源頭分類回收,促進生活源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方案要求,到2025年,除太原市外,其他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需達到70%﹔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城市實現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全覆蓋。
方案實施一周年后,記者在上黨區、平順縣遇到的多名村民表示,近年來運到自己所在鄉村的垃圾不減反增,無論是工業固廢還是生活垃圾,都未經分類處理且隨意傾倒。
今年2月,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山西時,發現長治市“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建設缺口較大,生活垃圾仍以填埋為主”。6月27日,督察組通報稱:“長治市現有1座生活垃圾焚燒設施,覆蓋全市12個縣(區)中的8個,長期超負荷運行。”同時,分析原因指出:“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建設規劃推進不力,落實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措施不到位,填埋場日常運行維護和監督管理缺位。”
這些被傾倒垃圾后續將如何處理?本報將繼續追蹤報道。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8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