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山西要聞

東南邑:大同古城的“流量密碼”

2025年07月30日09:20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大同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早在作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時,就已經修筑有規模宏大的城池,為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條綿綿巷”的棋盤式裡坊格局是大同古城標志性的風格特色。現存大同城牆為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將軍徐達奉命依遼、金、元舊城基礎增筑新城,略呈方形,東西長1.8公裡,南北長1.82公裡,周長7.24公裡,佔地3.28平方公裡。

在大同古城內,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景觀修復更新,不僅為當地居民帶來了嶄新的歷史文化體驗和高品質的業態場景應用,也為外地游客帶來了“詩和遠方”的憧憬,讓市井的文化沉澱與今天的生活方式在這裡發生探索性的聯系。

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厚重的文化沉澱及市井生活氛圍是這片街區的靈魂,而殘存文物與歷史建筑——老包台、電線杆、高音喇叭及老物料都保留了過去的痕跡。

伴著夏夜的風,大同古城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一座座古朴的院落人流如織,已然成為大同古城新的“流量擔當”。

一街一韻致,一巷一風骨,燈光璀璨處盡是人間煙火。李懷角,木質門窗、石條台階,斑駁迷人的傳奇化身磚瓦,留待今人探尋﹔非遺小院,元素交融、形式多樣,代代傳承的手藝守望相伴,續寫古城新篇﹔靈丘小院,歷史厚重、山水清新,亦古亦新的建筑溫情不語,吸引來人駐足觀看……

傳統之外,東南邑的消費新場景、新業態同樣精彩。東門大巷水街及絲路廣場建設初現雛形,一處文旅新地標悄然成形﹔“東南有好戲”實景演繹系列活動精彩紛呈,帶游客穿越千年,親歷北魏繁華﹔登報拍照、主題集市、非遺體驗……各類網紅打卡點創意無窮,為奔忙的生活增添一抹趣味。

在東南邑,17處不可移動文物院落與15處歷史建筑院落,展現著大同古城的獨特印記,更煥發著街區新的生機與活力。漫步其間,仿佛踏入一座時空交疊的劇場,既能觸摸北魏裡坊制的千年肌理,又能感受到現代生活的鮮活氣息。

今夏,東南邑推出首個沉浸式互動戲劇展演——東南有好戲·行見絲路。演出以絲綢之路為敘事主線,結合大同作為北魏都城、絲路起點及裡坊文化、民族交融等歷史背景,通過戲劇、音樂、舞蹈等多元形式在街巷之間再現當年“平城互市”的盛景,展現大同城市文化。據了解,6月19日至10月7日(每周二四六+節假日),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將開啟持續約4個月的絲路文化盛宴。

另一邊,作為東南邑自主孵化的市集品牌——東南有好市,吸引眾多市民前來游玩。聚焦非遺手作、文創零售、風物美食三大板塊,2025年夏,東南邑將舉行為期4個月的主題市集活動,開啟一場別樣的夏日文化之旅。在這裡,游客既能遇見非遺手藝人的堅守,也能感受藍染、泥塑、草編、根雕等傳統技藝的魅力,不失為一處安逸的休閑之所。

自2024年7月開放以來,東南邑便以集文、商、旅、居於一體的獨特定位,成為大同古城的新地標。近日,絲路廣場集中推出13家商鋪,能根據不同時段的需求變換外觀與功能,與絲綢之路“流動”的特性遙相呼應。每一家店都不只是商品的陳列地,更是絲路故事的講述者,為來往游客訴說那段繁華歲月。

在東南邑,歷史的記憶被一一撿拾,青磚黛瓦之間,游客既能感受北魏歷史的厚重,也能體驗現代生活的生命力。每一座古建,每一塊石碑,都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也記錄著今天的發展。(李學林)

(責編:段思齊、麻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