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測幫扶更加有效 收入水平穩步提高 民生保障扎實有力
山西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拓展

8月8日一大早,住在繁峙縣聚寶新區社區濱河移民小區的白計鳳洗漱完畢,步行前往小區附近的駿凱皮具箱包廠,她在廠裡上班已經有3年多了,是一名箱包縫制的熟練工,每月能拿3000多元的工資。
白計鳳原來是大營鎮西溝村的貧困戶,2018年搬到濱河移民小區住上了新房,並於2022年在小區配套的就業幫扶車間,也就是駿凱皮具箱包廠上了班。她感慨地說:“以前總琢磨著去外地打工,現在車間離家就5分鐘路,既能掙錢又能顧家,這日子過得舒坦。”白計鳳生活的變遷,是我省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縮影。
防止返貧致貧基礎更加穩固。強化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和幫扶,提升監測幫扶效能。截至2025年6月底,累計幫扶16.8萬監測對象穩定消除風險,其余均落實一對一結對幫扶責任人和針對性幫扶措施,有效防范整鄉整村規模性返貧致貧風險。
鞏固銜接政策機制平穩過渡。嚴格落實“四個不摘”重大要求,保持銜接資金投入總體穩定。將全省117個縣(市、區)劃分為46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40個整體推進縣、31個先行示范縣,分別明確重點任務,統籌政策支持、資金項目和成效考核分類推進。
脫貧群眾收入水平穩步提高。制定促進脫貧人口增收政策措施,從發展產業帶動增收、擴大就業促進增收、消費幫扶助力增收、政策兜底保障增收等四個方面發力,真金白銀投入、超常舉措推進。全省脫貧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0年底的10352元增加到2024年底的14905元,年均增長9.5%,高於同期全省經濟年均增速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基礎民生保障水平顯著提升。持續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水平,強化政策兜底保障。全省新建改擴建寄宿制學校1600所,脫貧家庭輟學學生持續保持動態清零。農村低收入人口和脫貧人口醫保參保實現全覆蓋,農村低收入人口住院合規綜合報銷比例達到88.9%。農村供水規模化率50.8%,自來水普及率98%。對6類低收入群體住房安全開展動態監測,確保“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全省農村居民低保平均標准由2021年的每月448元提高到2024年的539元,保障力度持續加大。(記者李全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