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賦能三晉文化——
從破繭突圍到協同繁榮

從雲岡石窟的數字化煥新,到平遙古城的沉浸式夜游﹔從晉劇《庄周試妻》的創新演繹引發觀劇熱潮,到“晉侯鳥尊”文創的走紅出圈﹔從太行深處的“村晚”,到國際影展的星光熠熠……近年來,三晉大地文化脈動愈發強勁,一批帶著“山西印記”的文化成果持續“破圈”,彰顯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層活力,見証著文化事業與產業協同發展的生動實踐。
改革攻堅 激活文化新動能
文化體制改革,是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的關鍵一招。面對新時代文化發展的新要求,山西以啃“硬骨頭”的決心突破體制機制障礙,用“一盤棋”思維重構文化發展格局,讓沉寂的文化資源煥發新生。
頂層設計的“指揮棒”精准發力。省委、省政府將文化體制改革納入轉型發展全局,構建起“政策保障—機制創新—項目支撐”的閉環體系。《山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規劃》等文件明確改革“路線圖”,從國有院團轉制到文旅融合機制,從經營主體培育到數字文化發展,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直擊痛點。
國有文化單位的“轉型賬”算得明白。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曾是難點,山西通過“分類施策、精准滴灌”破解困局:省晉劇院推行“演出場次與薪酬挂鉤”機制,演員收入大幅提升,2024年演出超350場﹔太原市話劇團轉企后,以市場為導向,陸續推出《博物館奇幻之旅》等作品,從“等撥款”變為“找市場”,2023年—2024年營收增長5倍。
亮眼成績的取得,源於我省在細化政策保障和資金扶持上的持續發力。《關於進一步深化我省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工作方案》《山西省瀕危戲曲劇種搶救工程工作方案》《山西省藝術創作工作推進機制》《稀有劇種保護資金管理辦法》相繼出台。山西省藝術基金每年投入5000萬元,重點支持戲曲創作,同時積極爭取國家藝術基金。從2014年至今,我省共有249個項目獲得國家藝術基金立項資助,資助金額近2.5億元,在全國名列前茅。
融合並進 共譜發展新篇章
文化事業是根基,文化產業是引擎。山西打破“事業”與“產業”的界限,讓公共服務的“溫度”與市場運作的“熱度”相互賦能,形成“1+1>2”的發展效應。
公共文化服務“普惠共享”暖民心。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全面建成,山西省圖書館新館、山西大劇院等地標性建筑成為市民“精神糧倉”,智慧圖書館、鄉村文化驛站讓偏遠地區群眾“家門口”享服務。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共完成免費送戲6995場,完成率69.9%。“鄉村村晚”“廣場舞大賽”等群眾性活動蓬勃開展,左權民歌匯、和順牛郎織女文化節等接地氣的活動,讓文化真正走進百姓生活。文博事業同樣亮眼:山西博物院“晉魂”展覽年接待觀眾超120萬人次,雲岡石窟數字化展廳讓文物“活”起來,考古成果不斷“上新”,“考古山西”成為熱門話題。
文化產業“提質增效”強引擎。依托資源優勢,山西打造出一批特色產業集群:文旅融合方面,五台山“五個五台山”建設帶動周邊民宿收入2024年增長35%﹔今年上半年,《太行山上》實景演出91場,觀演人數超2萬人次。數字文化方面,雲岡石窟的三維模型數據集、晉祠VR體驗項目引領行業潮流,“山西文創”系列產品2024年銷售額突破3億元。品牌活動方面,平遙國際電影展吸引全球目光,山西藝術節成為藝術盛宴,“晉劇藝術周”讓傳統戲曲煥發新彩。
資源轉化“雙向流動”創價值。文化事業為產業提供“源頭活水”:博物館的文物元素成為文創設計靈感,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既參與公益培訓,又通過電商銷售作品﹔產業反哺事業:民營劇團參與“送戲下鄉”政府採購,文化企業捐贈資金支持鄉村文化設施建設。省話劇院的《塞北人家》既作為精品劇目參加展演,又通過商業巡演獲得收入﹔晉商博物院既免費開放,又開發研學課程,上半年接待研學團隊超3萬人次,實現了“公益屬性不變、發展活力倍增”。
品牌躍升 彰顯時代新魅力
三晉文化品牌從“養在深閨”到“走向世界”,憑借改革的勇氣與創新的智慧,不斷提升影響力,讓“晉風晉韻”成為鮮明標識。
傳統文化“老樹新枝”煥生機。晉劇《打金枝》“梅花版”2023年—2024年巡演超50場,上黨梆子《西溝女兒》走進2010年上海世博會后熱度不減,絳州鼓樂《楊門女將》多次登上央視舞台,傳統戲曲在改編創新中贏得年輕觀眾。非遺保護成果豐碩:平遙推光漆器、平定砂器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非遺+電商”讓老手藝成“新熱點”,傳統文化在當代找到新坐標。
文化品牌“走出去”揚美名。“山西文旅”形象持續升級,“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品牌響徹全國,太原—北京—西安“古建游”線路成爆款。國際傳播方面,雲岡石窟與國外博物館聯合辦展,山西皮影戲巡演歐洲,“山西美食節”走進多國,文化交流從“請進來”到“走出去”,三晉文化的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
人才隊伍“薪火相傳”添動力。改革打破人才流動壁壘,形成“事業育才、產業用才”的良性循環:國有院團藝術家到民營劇團指導,高校教授參與文創設計,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收徒傳藝,青年編劇、導演嶄露頭角。新一批簽約作家屢獲全國大獎,年輕晉劇演員在央視戲曲頻道走紅,一支“老中青”結合的文化人才隊伍,為山西文化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從體制改革的“破冰突圍”到協同發展的“深度融合”,從惠民服務的“暖心升級”到產業轉型的“強勁躍升”,三晉大地正書寫著一場深刻的蛻變。站在新起點,山西將繼續以改革為筆、以創新為墨,在傳承中發展,在開放中提升,讓千年文脈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為文化強省建設譜寫更加精彩的篇章。(記者王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