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汾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系列報道①】
焦化廢水“零排放”的泓博實踐

從省城太原出發,沿著綠意蔥蘢的濱河西路向南行駛50多公裡,便來到了清徐精細化工循環產業園,前不久,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欄目走進這裡,聚焦該園區企業生產一線,講述了煤炭在這裡的“變身”之旅。
一塊煤炭在清徐精細化工循環產業園,經過多個工藝環節,變為環保溶劑油、高純度氫氣、碳纖維復合材料。在這一神奇變身過程中,大量的工業廢水不可避免地產生。焦化廢水成分復雜、污染物種類繁多,含有揮發酚、多環芳烴等,特別是其中的雜鹽處理起來非常麻煩,被業內視為工業廢水淨化中“難啃的骨頭”。就是這塊“難啃的骨頭”,被清徐泓博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啃”了下來。
四大關口深度處理焦化廢水
8月8日,記者來到了清徐泓博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在地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清徐泓博地處山西美錦華盛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山西梗陽新能源有限公司、山西亞鑫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三家企業之間,該公司事實上也與三家企業有著密切關系,由三家企業合資組建,負責處理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全部廢水。
清徐泓博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廠區內綠意盈盈,四處干淨整潔,要不是工作人員介紹,看不出這裡每天有1.8噸左右、極難處理的焦化廢水正經過四大關口,最終實現“零排放”。
說起焦化廢水這塊“難啃的骨頭”,清徐泓博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安康說,這還要從工藝流程的最終確定開始。當初,王安康走遍了全國所有的焦化廢水處理企業,聽取了五六十種處理方法,可當時面臨的是要處理三家企業的全部廢水,尤其是其中的焦化廢水處理難度大、處理量大,沒有成熟經驗可取,只能自己摸索。在項目設計之初,他們就秉承著“將焦化水治理進行到底,讓環保成為生產力”高要求,並且貫徹落實國家環保產業發展和產業布局部署,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成化”的定位和“裝備一流、環保一流、能耗一流”的運營標准來設計和建設。
為了工藝流程的穩定性、可靠性,通過將近10個月的交流和考察,他們從40多家企業中選出16家工藝可行性較高的企業,邀請國內頂級專家團隊多次論証,遴選出最佳的水處理“零排放”方案,也就是他們現在採用的“生化處理系統+中水處理系統+蒸發結晶處理系統”的工藝方案。王安康介紹,這套系統自2021年運行以來,充分發揮了應有的作用,讓進入污水處理廠的焦化廢水真正達到了“零排放”。
中水全部返回企業實現再利用
工作人員齊美榮帶著記者來到該公司污水處理車間,“實施污水當地資源化實現污水對外零排放”的醒目字眼讓人印象深刻。
按照雨污分流、清污分流的原則,美錦、梗陽、亞鑫3家焦化企業均布設了工業廢水管網、雨水管網、中水回用管網,並建設事故水池與初期雨水收集池,企業“管、控、治”一體化數據平台24小時智能監測,杜絕無組織排放,實現廢水100%收集。收集的焦化廢水呈現深棕色或深褐色,且帶有刺鼻氣味。經過一系列處理后,來到終端車間。齊美榮打開終端控制閥門,清澈的水從管道裡流出來,記者接到手裡,帶著溫度的水清澈透明且沒有任何異味。齊美榮說:“經過我們四道工藝處理的水質,超出了國家標准,遠遠優於企業生產使用的新鮮補充水。”
這些經過深度處理的中水通過管道,按照來水比例又全部返回來水企業作為循環冷卻水系統補充水,為企業節省了用水支出,形成了良性循環。2024年,泓博處理梗陽廢水約239萬噸、美錦廢水約237萬噸、亞鑫廢水約119萬噸,而三家企業的回用水量則達到542萬噸。
不僅實現焦化廢水“零排放”,他們在處理過程中,也十分注意用料可循環,避免產生新的廢棄物。在清徐泓博的活性炭吸附及再生車間,兩名工人正打開 一袋活性炭,准備加到頂部的處理器中。齊美榮抓了一小把活性炭遞給記者:“你看,我們使用的活性炭是顆粒狀的。粉末活性炭在處理運行中使用量大、費用高,且對污染物的吸附選擇性差,面臨吸附污染物飽和后廢棄物處置難等困境。我們使用的顆粒活性炭吸附能力強,經過特殊工藝流程后,可循環使用,大大降低使用消耗。”
清徐泓博積極探路工業廢水處理,為工業園區焦化廢水深度處理提供了有益借鑒,如今,他們已成為行業領軍者。
從“污染源”到“資源庫”的華麗轉身
在清徐泓博的鹽處理車間,堆放著兩排用白色袋子裝好的物料。齊美榮告訴記者:“這是我們廠污水處理的副產品,也就是從焦化廢水中提取出的氯化鈉和硫酸鈉,咱們看到的這些已經有人預訂,很快就會拉走。”
氯化鈉和硫酸鈉是兩種工業生產中常見的無機鹽,用途多集中在基礎化工、食品、建材等領域。兩者均可在工業廢水處理中通過分鹽技術實現高值化利用,例如氯化鈉可制次氯酸鈉用於消毒,硫酸鈉則用於調節水處理酸鹼平衡。齊美榮說:“現在,我們生產的硫酸納和氯化鈉產品,常常供不應求。”
在泓博的處理車間,濃水進入蒸發結晶系統,利用MVR+多效蒸發組合工藝,最終產出純度很高的工業氯化鈉和硫酸鈉,並對外銷售,實現了“廢品”向“產品”的飛躍。
泓博所處的清徐精細化工循環產業園是太原市建設國家級新材料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園區秉承“首尾相連、吃干榨淨、循環利用”思路,實現項目間、企業間、產業間環環相扣、物盡其用。泓博的焦化廢水深度治理項目為焦化企業解決了后顧之憂,為園區正常運行提供了堅實保障。
工業園區是我省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深入打好汾河谷地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戰場。為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實現“一泓清水入黃河”,我省以煤化工類工業園區為重點,狠抓突出環境問題排查整治,著眼長遠開展綠色低碳循環改造,持續提升工業園區綠色發展水平,出台了《關於加強重點工業園區環境污染綜合治理的若干措施》,提出多項綜合治理內容,包含了實施污染深度治理、增強污水集中處理效能、建設“無廢工業園區”等。
王安康說,清徐泓博污水處理項目是分鹽成功的一個典型案例。日均1.8萬噸焦化廢水在這裡實現了從“污染源”到“資源庫”的華麗轉身,他們用創新突破,為我省汾河谷地污染工業廢水深度治理開辟了一條可供借鑒的新路,也為全國工業廢水治理樹立了新范式。
在“一泓清水入黃河”的生態攻堅中,清徐泓博的實踐正吸引全國同行“取經”,恰似清澈的汾河水終將匯入黃河,這種“治污智慧”的擴散,或將重塑工業與自然的關系圖譜。(記者程國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