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本網關注

這份“時光浪漫”,由大學生志願者送達

焦搏文 張超寧
2025年08月29日10:29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8月27日,七夕前夕,山西省晉中市太谷區民盛小區,85歲的王憲法和許榮生老人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組精心拍攝的婚紗照。鏡頭前,王爺爺西裝筆挺,許奶奶頭戴輕紗,兩人共同舉起那張1962年的結婚証,相視一笑。

這份溫暖的背后,是晉中信息學院大學生志願者們發起的“時光愛人”圓夢計劃。3年來,志願者已經為太谷區的111對老人免費拍攝婚紗照,用鏡頭定格下一份份“時光浪漫”。

“哇,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結婚証!”志願者初次登門時,許榮生老人小心翼翼地從衣櫃中取出她和老伴的結婚証,泛黃的証件見証了兩人63年的相依相伴。

王憲法和許榮生老人婚紗照拍攝現場。人民網 張超寧攝

王憲法和許榮生老人婚紗照拍攝現場。人民網 張超寧攝

說起與老伴的相識,王憲法眼裡滿是笑意:“我在紡織廠當修理工,她是擋車工,我看她特別順眼就總找借口去她的機器旁檢修,一來二去兩個人就慢慢認識了。”

“我們的婚禮太簡單了。”王憲法說:“當時廠長在食堂給我們主持的婚禮,擺了兩桌飯,我老爸從老家帶來一壺酒和60元錢,我們就這樣結婚了,那時候條件有限,也沒拍婚紗照。”

“今天我們就為爺爺奶奶補上這份浪漫!”說著,志願者們分頭忙活起來,選服裝、准備道具、調試設備、布置拍攝場景……

儀式感也不能少。開拍前,志願者特意讓爺爺在門前迎接。當門緩緩打開,爺爺上前摟住奶奶,大聲表白:“老婆美,老婆我愛你。”

志願者的工作,不止按下快門。團隊裡負責記錄的隊員會把一對對老人的愛情故事收集整理,3年下來,這些文字已累計成20多萬字的“不老愛情”筆記。

一上午拍攝結束,志願者們趕回學校的工作室選片、修圖、打印照片。

工作室裡,記者看到一本厚厚的“時光紀”相冊。志願者張旭說:“這本手工相冊收錄了團隊服務過的每一對老人,這也成為我們和新拍攝對象溝通的敲門磚,相冊還有很多空白,未來我們會用更多老人的幸福瞬間將它填滿。”

志願者和老人一同看“時光紀”相冊。張超寧攝

志願者和老人一同看“時光紀”相冊。人民網 張超寧攝

講起活動的源起,項目指導老師李奧兵說:“2022年的‘三下鄉’活動中,同學們走進鄉村,發現許多老人年輕時受限於經濟和技術條件,從未拍過一張像樣的結婚照,也沒體驗過穿婚紗、打領帶的浪漫。這讓同學們萌生了為老人們圓一次‘婚紗夢’的想法,項目就此誕生。”

除了為老人補拍婚紗照,項目還延伸出許多暖心服務:幫助老人修復老照片、邀請老人走進校園,體驗大學生活、請老人們分享人生經驗,給大學生上“幸福課”等等。隨著項目吸引力提升,團隊每年都有新鮮血液加入,截至目前,參與志願者達到400多人。

愛在接力,也在傳遞。李奧兵講起一件溫暖的插曲:“起初,團隊隻有兩件婚紗,尺寸號碼有限,學校的老師們得知后,主動捐贈出自己結婚時的婚紗,現在團隊已有了9套婚紗和5套西裝,老人們的選擇更多了。”

王憲法和許榮生老人拍攝婚紗照。人民網 張超寧攝

王憲法和許榮生老人拍攝婚紗照。人民網 張超寧攝

除了送照片,同學們還堅持對老人進行回訪。“我印象最深的,是對白塔社區郭奶奶連續3年的回訪。”志願者陳齊旺說,“記得第二年去探望時,門剛一打開,郭奶奶就一眼認出了我,拉著我的手,現在想來還感覺特別親切。”

為了讓更多老人受益,志願者們不僅服務學校周邊,還深入太谷區各個社區,通過志願服務基地聯系願意拍攝的老人。每為10到15對老人完成拍攝,團隊就會舉辦一場攝影展,吸引更多老年人參與進來。

當天下午,志願者們將打印好的照片送到王憲法和許榮生老人手中,老人捧著照片,笑著看了又看,還給在外地的孫女打起了視頻電話,和她一起分享這份幸福。

兩位老人拿到婚紗照看了又看。人民網記者 焦搏文攝

兩位老人拿到婚紗照看了又看。人民網記者 焦搏文攝

“這個項目對我觸動最深的,就是爺爺奶奶之間的感情。拍攝時,如果爺爺或奶奶有些害怕鏡頭,他們就會緊緊握住彼此的手,給對方鼓勵。”志願者孟晶晶感慨地說。

一對對老人在照片中追尋青春,一顆顆年輕的心在奉獻中收獲成長。“今年5月份,團隊為第100位老人拍攝了婚紗照,算是一個小的裡程碑,希望將來為第1000對老人拍攝婚紗照時,我們能舉辦一場盛大的攝影展,讓更多人見証這份跨越時光的浪漫。”李奧兵許下心願。

(責編:王晏如、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