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地市鏈接

呂梁交城:白玉木耳撐起“致富傘”

2025年09月05日16:54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沿著盤山公路駛入呂梁山西麓的呂梁交城縣龐泉溝鎮,一個個白色木耳大棚鱗次櫛比,宛如銀色海浪。棚內,83萬棒雪白肥厚的白玉木耳正迎來第三茬採摘﹔棚外,滿載的冷鏈貨車正裝車發往京津冀、長三角地區。

“24噸白木耳剛裝上冷鏈車,手機就響個不停。”清晨,龐泉溝鎮2號基地,村民李勇勇忙著核對出庫單。誰能想到,這位曾經靠挖掘機務工的“90后”一年前還在外地漂泊。

吸引李勇勇回到山溝的是一張寫著“民生實事”的財政清單。交城縣投入專項資金打造龐泉溝食用菌產業發展基地。同時,財政資金助力建設了恆溫貯藏庫,引入菌棒開眼機8台,為白木耳品質升級提供了硬件支持,提升了生產效率。

“錢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民意走,我們干起來底氣十足。”龐泉溝鎮黨委書記張繼國說,除了財政對大棚投資外,每棒菌棒補貼1.5元,鎮裡還與保險公司聯動,為每棒菌棒投保0.072元。

在運營模式上,龐泉溝鎮採用“基地+農戶”“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等多種模式。龐泉溝村村黨支部書記康繼宏掰著指頭算細賬:“村集體以土地、資金入股佔股20%,每年保底分紅﹔村民承包一個棚每年隻需交6000元租金。”

“以前自己種地,收入不穩定。現在把土地流轉入股合作社,不僅每年有固定的分紅,還能在合作社打工掙錢,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村民王大柱笑著說。

在恆溫庫裡,剛採收的白木耳正被分級包裝。“以前沒這設備,夏天採下來最多放3天,現在能存20天,等市場價好的時候再出手。”康繼宏繼續算起集體收益,“大棚租金加上品牌分紅,今年村集體能入賬35萬元,這些錢又能投去建深加工車間,把木耳做成脆片、菌粉,附加值能翻番。”

財政輸血只是第一步,讓“白玉木耳”打造成品牌才是終極考題。2024年,交城縣財政追加產業扶持資金300萬元,專款用於統一設計商標、制定團體標准、購買產品溯源服務及配套保險等。

交城縣順鑫農林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宋利明介紹道:“我們通過與各地的經銷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確保了木耳的銷路。同時,還積極拓展電商渠道,讓龐泉溝的白木耳走出大山,走向更廣闊的市場。”線上,龐泉溝鎮利用短視頻平台與公眾號進行宣傳推廣,在抖音、視頻號等平台發布介紹白木耳種植環境、生長過程和烹飪方法的趣味視頻,吸引了網友的關注,積累了大量消費群體。

如今,龐泉溝鎮已建成110個食用菌種植大棚,年產干木耳90.6噸,產值約289.9萬元,直接帶動400余名村民就業,村集體實現年增收20余萬元。(任志霞)

(責編:武笑、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