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綠洲 積蓄綠色發展動能

來到山西朔州,總會被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所吸引,山脊線上一排排白色風機徐徐轉動,群山之間一塊塊光伏板錯落有致,它們與高壓塔架編織成網,源源不斷將綠色電能送到千家萬戶。
中電建懷仁1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光伏板沿著山坡排布。人民網記者 焦搏文攝
在朔州市懷仁市窯子頭村,近18萬塊光伏組件已安裝調試完成,中電建懷仁1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將於今年10月正式並網發電。
“我們還在積極推進1200兆瓦抽水蓄能項目,項目建成后,將承擔電網調峰、填谷功能,增強區域電網的調節能力和運行安全。”山西懷仁金沙灘抽水蓄能電站項目中電建負責人董鵬說。
地處晉蒙交界的朔州市,近年來一手抓煤炭產業綠色轉型,一手抓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推動能源結構持續優化,不斷積蓄綠色發展動能。
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
在山西晉坤礦產品股份有限公司,煤炭伴生物煤矸石實現了“變廢為寶”。
“煤矸石通過破碎、研磨、干燥、煅燒活化等工藝處理,變成硅鋁質高絕緣性能基礎原材料,再經表面改性處理,最終制成具有高絕緣性能的電纜絕緣材料,成為煤矸石高值資源化利用的一條新路徑。”山西晉坤礦產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亞軍介紹。
科研人員進行煤矸石轉化研究。人民網記者 焦搏文攝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是資源型地區轉型的重要舉措,今年8月,山西(朔州)第十二屆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大會上,5個固廢利用項目成功簽約,涵蓋地質聚合物水泥、綠色礦山膠凝材料等方向,總投資近7億元。
目前,朔州固廢綜合利用企業發展到170戶,業務覆蓋煤矸石、粉煤灰、脫硫石膏等多個領域,產品涵蓋七大類二百余個品種,朔州市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從“十二五”末不到40%提升至73%。
儲能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在朔州經濟開發區,山西國潤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40萬平方米全氟離子膜自動化生產線和百兆瓦級全釩液流電池智能生產線正有序運行。
“現在我們的單電堆功率已經做到了42千瓦,單模塊功率500千瓦,使用壽命20年以上,未來我們還將聚焦全釩液流電池的研發,不斷對產品進行更新升級。” 山西國潤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武登進介紹。
與此同時,在朔州市應縣,山西省首個全釩液流電池與磷酸鐵鋰電池混合獨立共享儲能電站已進入調試階段,項目投運后,可集中儲存周邊3個100兆瓦光伏電站的電力,成為保障電網穩定的超級“充電寶”。
發展儲能產業是保障電網穩定性、促進新能源消納的有效舉措。2025年,朔州市重點建設懷仁市光伏儲能一體化項目、新華電力朔州共享儲能電站項目、山陰朔奇燁獨立儲能電站項目,3個項目規模達到715兆瓦/1415兆瓦時,朔州儲能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容。
構筑產業發展的人才支撐——
“我是寧波人,但現在每年至少有半年時間都在朔州,這裡不僅有資源,更有創新氛圍。”朔州雙碳產業研究院與上海交通大學孵化企業的合資公司朔州文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蔡俊說。
朔州雙碳產業研究院自2024年成立以來,發揮自身平台優勢,與上海交通大學、中石化石科院、山西大學、太原科技大學等諸多科研院所緊密合作,逐漸成為吸引優秀人才的“強磁場”。目前,朔州雙碳產業研究院已建成實驗室、研發中心和中試車間一體化的創新平台,聚焦氫能源、煤基固廢高值化利用等方向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
朔州雙碳產業研究院是朔州構筑產業發展人才支撐、加快發展新興產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朔州高標准建設“晉創谷·朔州”創新驅動平台,構建起“企業出題、政府立題、協同解題”科研機制,推動訂單式研發與成果轉化。目前,朔州已培育26家省級創新平台和125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
今年8月,與研究院配套的“朔州院士之家”正式揭牌,通過營造優質的科研與生活環境,吸引更多頂尖專家來到朔州。
秋日的朔州市山陰縣桑干河國家濕地公園。人民網記者 焦搏文攝
起伏的山坡,滿眼的綠意。右玉精神不僅染綠了這片黃土地,更深深浸潤著朔州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行走塞上綠洲,今朝綠意更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