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為何持續加力治理超限超載

貨車超限超載問題,特別是“百噸王”違法運輸,一直是壓在道路交通安全和公路基礎設施上的重大隱患。今年以來,省交通運輸廳在歷年治超工作成效的基礎上,聯合公安部門發起了“百噸王”貨車專項治理行動,向頑疾亮劍,向亂象開刀。
為什麼要重拳整治“百噸王”?省交通運輸廳工作人員直言:“‘百噸王’不是簡單的超限超載,而是對生命安全的嚴重威脅。”山西礦產資源豐富,是全國重要的煤焦、原材料生產大省,資源型經濟特征明顯,也是西部原材料外運的重要通道,全省營運貨車58.76萬輛,司機超過50萬人,高速公路日均貨車通行近30萬輛次。長期以來,一些企業和個人以犧牲安全為代價,搞“掠奪式”運輸。
2007年,短短三個月,全省連續發生三起因超載導致的橋梁垮塌事故,慘痛教訓令人警醒。此后我省治超力度持續加大,超限超載率從13%降至0.2%以內。但隨著執法體制改革、省界收費站撤銷等新形勢出現,一些地方短途超載反彈,“百噸王”屢屢冒頭。今年4月起,省交通運輸廳、省公安廳按照上級安排部署,重拳出擊,全面啟動“百噸王”貨車專項治理,分階段、分區域,持續保持高壓態勢。
據省交通運輸廳治超處負責人介紹,此次專項治理行動突出“路警聯動”,通過制度明責、行動合力、數據互通等舉措推動形成常態化合力。
自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省共組織聯合執法1200余次,重點路段布控、重點車輛攔查,打出“全域布防、精准打擊”的組合拳。大同、朔州、太原等地跨界聯動,形成“聯勤巡查、點位設卡、源頭倒查”的三維打擊網絡。
省交通運輸廳近期還將聯合省公安廳出台通知,進一步加強對高速公路貨運車輛沖卡、逃避檢測等違法行為的聯合處置工作,明確公安、交通、運營企業責任,形成監測預警、應急處置、聯合查處、依法追責的閉環機制。
在源頭端,推動裝載企業和源頭廠礦納入監管范圍,全面落實“誰裝載誰負責”。在路面端,推行“固定檢測+流動稽查”“日查+夜查”的組合模式。在末端,嚴格落實“一超四罰”,同步開展“黑名單曝光”和信用懲戒,形成系統合力。
自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案例追蹤凸顯了震懾效應。在大同一次行動查獲9輛“百噸王”,在朔州一次集中整治查獲18輛“百噸王”……治理效果逐步顯現。
專項治理不是一陣風。省交通運輸廳正結合為期三個月的全省范圍內違法超限超載專項治理行動,圍繞短途超限超載治理、“百噸王”貨車專項治理、源頭企業監管、超限檢測站管理及違法大件運輸車輛治理等重點任務,以“百噸王”為重點,持續加大打擊力度。同時,依托治超聯席會議機制,交通、公安、市場監管等多部門加強數據共享,推動形成“不敢超、不願超、不能超”的治理格局。(記者冷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