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並舉 均衡發展
——長治市上黨區15年免費教育繪就幸福民生溫暖底色

上黨區城南小學學生在上體育課。
上黨區蘇店初級中學學生在勞動教育基地學習實踐。
新學期,新氣象。9月12日,長治市上黨區的學生們再次開始了緊張有序的校園生活。得益於全區教育全面優質均衡發展、“五育”並舉和15年免費教育的舉措,家長們擺脫了擇校焦慮,孩子們也在教育均衡發展的陽光雨露下茁壯成長……
教育,是一座城市的未來。近年來,上黨區大力實施“宜學”上黨戰略,按照“高中教育有品牌、初中教育站前沿、小學教育均衡化、幼兒教育有特色”的發展思路,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筑牢公平之基,讓教育成為這片土地上最亮眼的名片。
全面均衡發展
從“形式均”到“實質優”的突破
嶄新的教學樓、寬闊的操場、現代化的教學設施……走進上黨區向陽小學,這所曾經的城鄉接合部薄弱校,如今已成為區直重點小學教育集團的成員校。“加入教育集團后,不僅有40多名年輕骨干教師通過集團內部調配充實進來,城區優質校的課程體系和教研模式也同步落地,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和城裡一樣的好教育。”向陽小學副校長秦旭芳的話,道出了集團化辦學帶來的深刻變化。
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上黨區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核心抓手。近年來,該區錨定“宜學”上黨發展定位,以集團化辦學為重要紐帶,通過硬件升級、師資優化、內涵提升三維發力,讓教育公平的陽光照亮每個角落。
作為促進均衡的“加速器”,上黨區加強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辦學,組建了11個教育集團,突出優質學校扶持薄弱學校、區直學校扶持農村學校“兩個原則”,做到理念統一、管理統一、人員統一、財務統一、教研統一、考核統一“六個統一”,實現資源共享、師生共進、職責共擔、質量共升“四共目標”。在硬件建設上,上黨區投入5236萬元“改薄與能力提升”資金,推動集團內學校完成校舍翻新、設施更新、燈光改造及食堂升級,配齊課桌椅、公寓床等用品﹔投資3億多元建成育才幼兒園、蘇店九年一貫制學校等,均納入相應教育集團管理,確保新建校從起步就共享優質資源。
師資均衡是集團化辦學的核心。結合“縣管校聘”改革,各教育集團在核定崗位內統籌師資配置,通過“設崗—競崗—晒崗”流程促進教師合理流動。同時,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關鍵,從2017年起建立了每年招聘100名左右教師的長效機制,先后補充教師694人,申報並招聘了60名特崗教師,累計引進外縣區回鄉教師115名,先后引進了60余名高校優秀畢業生,全區教育事業展現出蓬勃生機。
“以前盼著孩子能進城區的好學校,現在家門口的集團校一點不差!”蘇店鎮蘇店村家長王慧敏的感慨,印証了均衡發展的實效。上黨區打出“集團化辦學+硬件升級+內涵提升”組合拳,不僅縮小城鄉辦學條件差距,更通過落實“雙減”政策、共享優質課程,讓均衡發展從“形式均”邁向“實質優”。
“五育”並舉發展
從“並重”到“貫通”的躍升
8月8日下午,奧運冠軍、乒乓球大滿貫得主鄧亞萍與籃球名宿、內蒙古籃球協會主席孟克·巴特爾走進上黨區,為西庄初級中學帶來了一場充滿激情與活力的體育盛宴。這不僅是體育明星與學生的近距離互動,更是上黨區推動學生“五育”發展的一次生動實踐。
一直以來,上黨區以“五育”並舉為核心,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通過“體育、藝術2+1項目”、勞動實踐基地建設、心理健康課程優化,以及與鄧亞萍體育產業投資基金的深度合作,逐步構建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為農村和城市學生提供優質均衡的教育資源。
上黨區積極響應教育部《關於在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的通知》,在全區中小學推廣“體育、藝術2+1”模式,即每名學生掌握兩項體育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西庄小學開設籃球、足球、武術、舞蹈、古箏等30多個社團,讓學生在文化課之余發展興趣特長。振興學校創新推出“課桌舞”,結合音樂與肢體動作,讓學生在課間放鬆身心,提升藝術修養……
2025年,上黨區教育局與河南鄧亞萍體育產業投資基金簽訂合作協議,引入專業乒乓球培訓體系。上黨區小學游泳、乒乓球、足球培訓項目正式啟動。同年3月,全區45所學校270余名學生參與中小學生乒乓球比賽,涌現出了一批優秀苗子。此外,上黨區還每年定期舉辦籃球、乒乓球、足球、游泳等賽事,推動體教融合。區教育局基教股股長侯成剛表示,未來將持續推進“每日2小時綜合體育活動”,培養更多體育后備人才。
勞動教育也是上黨區素質教育的亮點之一。西庄小學依托60余畝勞動實踐基地,開展種植、採摘、果樹養護等活動,讓學生在“出力流汗”中磨煉意志。2022年,上黨區與山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合作,研究勞動教育一體化基地建設,開發符合不同學段的勞動課程,並融入農耕文化、紅色教育等內容。2024年,長治市認定首批16家勞動教育實踐基地,上黨區佔據4席。
與此同時,上黨區還在做好“高中教育有品牌”方面堅持“基礎扎實、低進高出”“優中更優、特中更特”“科學分層、全面突破”的原則,著重培育以區一中為優質學校、區實驗中學和宏智中學為特長校的模式,讓教育成果惠及更多學生。2025年,上黨區一中高考本科達線率99.3%,為上黨高中教育品牌化發展探索出了新的途徑。
15年免費教育
從“減負”到“提質”的承諾
在長治市上黨區,“教育免費”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延續十余年的民生承諾。
上黨區委、區政府堅持教育問題優先解決、教育經費優先撥付的原則,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實施“兩免一補”的基礎上,把高中、學前教育全部納入免費教育工程,由此實現了上黨區戶籍適齡人口從幼兒園到高中15年教育全部免費。
早在2010年,上黨區就率先在全省推行了從小學至高中的12年免費教育,對全區普通高中學生免收學費,留住了本地優質的生源。2012年,該區又在全省率先推行幼兒園全免費政策,覆蓋公辦、民辦各類幼兒園,每年財政投入約2000萬元,最終構建起從幼兒園到高中的15年免費教育體系,不僅有效減輕了群眾的教育負擔,更筑牢了上黨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根基。
幼兒家長蓋麗華告訴記者:“女兒去年就近選擇了育才幼兒園,3年學費能節約一萬多元,而且新建成的幼兒園基礎設施也很不錯。”財政兜底學前教育費用后,不僅減少了家庭在幼兒教育上的開支,也讓幼兒園可以投入更多的資金進行硬件和軟件建設,提高教學水平,形成良性循環。
據上黨區教科局副局長王鑫介紹:“上黨區實行15年免費教育,到目前為止,累計投入免費教育經費約3.2億元。初步統計,有7萬余名學生享受了免費教育政策。”
從“能上學”到“上得起學”,再到“安心上學”,15年免費教育如同一塊基石,既托舉起萬千家庭的幸福期盼,更為“宜學”上黨繪就了幸福民生的溫暖底色。(白續宏 白雪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