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本網關注

山西陽城:精細化城市更新 讓“家門口幸福”看得見

武笑
2025年09月15日09:19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晨光漫過山西陽城鳳凰路的黝黑路面,30米寬的車道上車輛平穩穿梭,兩側步行道綠意盎然,晨練者的身影為這條道路添了幾分活力。

誰能想到,這條貫穿古城、縱跨縣城南北的3公裡要道,曾是不足10米寬的“擁堵黑洞”——高峰時段通行需半小時以上。

2024年11月,歷經一年建設的鳳凰路拓寬改造項目竣工,從平面交通升級為立體布局,不僅解了“出行難”,更讓城市顏值邁上新台階。這處蛻變,正是陽城以精細化更新勾勒“家門口幸福”圖景的起點。

陽城縣天橋北路鳴鳳段。吉學東 攝

陽城的城市更新,始終繞不開“歷史”與“現實”的交織。這座古稱濩澤的縣城,西漢置縣、唐天寶年間更名,其“城上城”古城格局為全國獨有——古城建於城牆之上,矗立在城市中心,承載著千年文脈。可隨著發展,古城的“包袱”也逐漸顯現:一面是橫亙縣城中間,阻斷南北發展﹔一面是沿線人口密集、商業扎堆,歷史遺留問題堆積。而鳳凰路,恰是破解這一困局的關鍵:作為陽城縣“一環、兩骨干、十次干”路網規劃的中心骨干,它不僅是交通動脈,更是串聯古城復興與新城發展的紐帶。

為啃下這塊“硬骨頭”,2023年底,陽城縣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項目領導組,舉全縣之力打響攻堅戰。從調研論証、全民獻策,到征拆協調、籌措13.5億元資金,每一步都緊扣“民生需求”。最終,改造不僅將路幅拓寬至30米,更同步完成2公裡主路翻新、1.9萬米地下管網升級、3.5萬平方米建筑立面改造、2.6萬平方米綠化優化,還規劃機動車停車位1548個,非機動停車位2000個,市民廣場還規劃兩座標志性建筑,形成“交通+環境+便民”的綜合格局。

如今,鳳凰街片區(濩澤古城)北、東、南三面城牆已修繕完畢,2萬余平方米的東門廣場成了市民打卡地,500多戶古城居民順利搬遷,曾經割裂的縣城南北,終於連在了一起。

陽城縣新陽街。程天慶 攝

鳳凰路的煥新並非個例。陽城山地面積近90%,近20萬人生活在13平方公裡建成區,局促空間成了城鎮化的“攔路虎”。為此,縣裡錨定“悠然陽城、公園山城”定位,推進“城建三年行動”,69個重大項目落地生根:駿馬嶺隧道、桑田大道等道路通車,“一環、兩骨架、十次干”路網基本成型﹔“十橋聯動”與7.2公裡“濩澤碧道”相映成趣,職教中心、婦幼保健服務中心等民生項目投運﹔陽阿廣場、16個口袋公園及五大森林公園開放,縣城建成區綠地率達41.7%,人均公園綠地13.71平方米。

城市骨架拉開的同時,“裡子”也在升級——目前已完成投資3.15億元,56個老舊小區“舊貌換新”,覆蓋3737戶居民,157棟住宅樓,改造總建筑面積46.9萬平方米﹔新陽街、惠澤路、高風街、榮澤路、瑤台路5條道路管網更新完畢,城市“血脈”愈發暢通。

傍晚陽城縣體育場裡鍛煉的市民。程天慶 攝

比起宏觀的城市骨架升級,更觸動人心的是家門口的“微更新”。鳳凰路沿線陽城縣實驗小學、鳳陽幼兒園門口,曾是家長們頂著烈日接送孩子的“痛點”,如今景觀涼亭拔地而起,花卉環繞,等待時光成了“賞花時光”﹔閑置土地變身游園,舊操場經平整清運成了運動場,140余處社區口袋公園、小微綠地星羅棋布,“小而美”的空間讓幸福觸手可及。

群眾的感受最真切:“路好走了,停車方便了,充電也不用跑遠路了!”今年以來,天橋北路鳴鳳段、育英西街、和諧路、美溪路、濱河西路連接線建成通車﹔新增停車位4144個,總數達6.5萬個,車位比1:1.1﹔新增充電樁298個,總數超3300個,出行“最后一公裡”的堵點,一個個被打通。

精細化更新,更需精細化管理。陽城縣建立城市管理聯席會議制度,統籌解決重大問題﹔清單化管控違建,責任到人﹔9個智慧城市應用場景高效運行,讓治理既有“力度”也有“溫度”。

家門口游園裡玩耍的孩童。人民網 馬夢迪攝

夕陽西下時,鳳凰路起始路段的新游園裡,居民納涼聊天、孩童騎車嬉戲,散落在縣城的“幸福珍珠”,串起了獨特的15分鐘品質生活圈。

眼下,陽城的更新步伐仍在加速。今年6月,“四片兩路兩園”拆遷工作全面展開,涉及10處地點、450戶居民、21.7萬平方米面積,通過新城建設、舊城改造、古城復興“三措並舉”,為城市品質再提級。而未來,古城城門城牆將依次矗立,古城東街商業建筑會分批次煥新,全國唯一的琉璃博物館將落成,與文廟、舊縣衙等古建筑交相輝映,歷史文脈與現代生活將在這裡深度交融。

清澈的濩澤河、林立的高樓、古色古香的建筑與藍天相映——陽城正以“悠然陽城、公園山城”為指引,把歷史底蘊揉進規劃,把民生需求裝進細節。這座千年山城,正以可觸摸的速度,讓“家門口的幸福”愈發濃厚。

(責編:麻潞、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