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構建服務轉型發展的金融生態
作為資源型省份,山西長期依賴煤炭等傳統資源產業,導致產業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弱。實現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形成產業多元支撐的結構格局,是山西需要深入思考和突破的課題。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經濟的轉型離不開金融的“精准灌溉”。圍繞金融“五篇大文章”,山西統籌証券、基金、擔保等金融工具,助力能源轉型、產業升級和適度多元發展。
做好資本市場服務 助力國企提質增效

北方銅業生產車間。受訪企業供圖
熱軋開坯、冷軋精軋、退火處理……相比電解銅箔,壓延銅箔的晶粒結構呈纖維狀,柔韌性提升30%以上,耐彎折次數可達數萬次。然而,薄於蟬翼、細過發絲,導電性能卓越也伴隨著工藝的復雜、成本的高昂。
“該生產線2024年啟動建設,總投資14億元,其中7億元來源於定向增發募資。”北方銅業副總經理丁宏介紹,得益於產品的技術突破以及市場的精准卡位,企業也實現了從“銅礦”到“銅箔”的全產業鏈布局。
回望北方銅業的發展歷程,公司成長壯大的諸多關鍵節點都和資本市場緊密關聯。
作為省屬國有企業,2021年,北方銅業實現“借殼”上市。上市之初,中德証券依托兄弟公司資源通過“股權+債權”的模式向北方銅業提供了6億元的資金支持,幫助企業清理不良資產﹔重組階段,助力北方銅業通過收購山西北銅新材料、侯馬北銅等,推動北方銅業集團母公司(中條山集團)資產証券化率躍升至83.5%。
讓金融“活水”更好流向實體經濟,金融機構不僅要做好自己的綜合服務,更要助力企業系統性提升自身的金融意識、金融能力。
獲得滬深交易所“知名成熟發行人”資格,儲架式債券發行便利……“從本質上看,這些資質是監管部門賦予企業的‘融資加速器’,可為企業提供可持續資金支持。”中德証券工作人員高飛服務山西交控已達4年:“基於對企業長時間服務,我們更能准確辨識企業的各項優勢,做好企業對接資本市場的‘翻譯官’。”
基於山西省縣域路網建設中的獨特優勢,將鄉村振興戰略與企業募集資金用途相結合,山西交控成功落地省內首單鄉村振興公司債﹔擁有固廢資源循環再生、新能源網絡布局、智慧出行無感支付以及生態保護修復技術等在內的多項科技創新成果,完成多期科技創新債券發行,票面利率屢創新低,至1.93%。
產業基金耐心用心 賦能科技成果轉化
甲烷是僅次於二氧化碳的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控制甲烷排放,具有減緩全球溫升、能源資源化利用的多重效益。
山西航天國泰正是將甲烷體積濃度不超過8%的煤礦瓦斯和風排瓦斯進行無焰氧化分解銷毀,並利用分解產生的熱量發電。但在公司成立之初,該技術“無人問津”。
航天國泰副總經理戴兵兵感慨:“市場對於新技術的認識和接受是一個長期過程。公司成立之初,沒有穩定的營收,傳統的金融模式大都無法充分評估科技成果轉化的財務可行性,而甲烷治理項目需要先行墊付資金,項目收益主要來自后期運營。”
“山西的甲烷排放主要來自煤礦作業,每年煤礦釋放的甲烷,相當於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變廢為寶、循環利用一定是朝陽產業。”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合盛資本管理投資經理白廣雲發現了這家公司的潛力。
在多次盡調的基礎上,2018年,雙方發起設立1.31億元低濃度瓦斯綜合利用專項產業基金﹔12月20日完成基金組建當日,3300萬元資金就已到賬。
戴兵兵介紹,隨著首筆資金的投入,三家煤礦的供熱示范項目陸續完成,每年實現碳減排93萬噸,節約標准煤10.2萬噸。
對於融資企業特別是初創和成長前期企業而言,企業可以通過產業基金投資獲得長期資金支持,不用支付定期利息,不必提供資產擔保,甚至不必然承擔歸還義務﹔而在助力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基金管理人不單扮演“出資人”的角色,還承擔著協助完善企業治理、組織結構、品牌構建等多重任務。
在黃土高原,“石頭餅”是一種傳統小食。依靠這份傳承,山西海玉食品成長為年產值達6億元的食品加工企業。從面餅小作坊起家,海玉食品是典型的家族民營企業治理模式。
“通過3次產業基金的接續投資與退出,我們佔有海玉食品15%的股權。”山西太行產業基金投資經理王志強介紹,從首隻產業基金進入,我們就對公司生產發展提出了要求。

海玉食品生產車間。受訪企業供圖
研發團隊攻克“石子成型”和“餅石分離”核心技術,獲得30項相關專利﹔引入自動化生產線,提升產能、把控品質﹔引入上市倍增基金3000萬元,幫助公司規劃未來發展,優化組織結構、完善公司治理。
作為山西首家實現產業基金接續投資的企業,董事長張文海介紹,基金管理人有著較為豐富的行業發展、企業運營等經驗,其認知、資源等對企業的管理層是一種外延補充。
7月29日,山西省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發布了天使基金、低空經濟及通用航空基金兩隻政府投資母基金的市場化遴選結果。目前,天使基金“1+4”母子基金矩陣基本成型,低空經濟及通用航空基金按照既定規劃穩步落地。
暢通數據要素流通 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中,區域性股權市場是服務中小微企業的“塔基”。然而,企業入場效率低、數據體系不完善等痛點,長期制約著這一作用充分發揮。
山西股權交易中心金融科技部總監崔慧敏坦言,在調研發現,市場內企業質量參差不齊,政務數據與市場數據之間存在壁壘,導致資本服務難以精准觸達需求主體。瞄准這一短板,中心組建“融鏈未來”團隊,創新打造“數據+資本”雙輪驅動模式:
一方面,搭建覆蓋全省的市級融資信用服務平台,整合工商、稅務、司法、社保等10余類公共信用信息,同時融合第三方征信信息與企業自主申報數據,構建起包含200余項指標的企業可信數字檔案﹔另一方面,依托區塊鏈技術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的安全流通,串聯起企業畫像生成、信用評級、融資撮合全流程,形成閉環式數字化服務鏈。
在具體應用場景中,這一體系的賦能效果已逐步顯現。在“資本市場企業培育”模塊,智能算法通過分析企業多維數據自動生成畫像,不僅實現去中介化挂牌審核,提升企業入場申報效率,還能依托上市模型篩選擬上市重點企業——借助新三板“綠色通道”機制,聯動券商、專業機構提供定制化上市服務﹔同時,為上市主管部門提供企業上市核驗支持,打通監管與服務的數據通道。
截至目前,該服務體系累計服務企業突破90萬家,累計幫助中小企業實現融資341.26億元,有效激活區域數字金融生態。

山西數據交易中心。受訪企業供圖
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過程中,數據正在成為重要驅動力。循著數據產品化、數據資產化和數據資本化三個節點,構建數據資產運營、數據交易、數字信用金融服務、數據產業創新孵化四大平台。作為山西金控集團在數據市場領域的重要布局,山西數據交易中心成立於2024年12月,除了傳統的能源、電力行業,業務已擴展至氣象預測、文物保護等7個專區,促進農業災害防御、提升文物活化利用水平。
“數字金融是‘五篇大文章’之一,與其他四篇協同發展。既可整合內外部數據,助力科技型企業畫像,也可運用數字技術提升碳減排管理能力,推進‘雙碳’目標實現。”山西金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振宇表示,集團將以支持綠色、科技作為自身發展的重要方向,致力於同全省經濟轉型實現“同題共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