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1999年,十年倏忽如昨。我以镜头为眼,贴近这座城的脉搏,映下最本真的烟火质地。光与影交织,定格古都的斑驳沧桑,也留住上世纪九十年代太原的市井百态。
我用相机将这些杂糅的滋味,细细封进胶片——这不是复刻旧景,而是把老太原的情愫,酿成了可触摸的艺术。十年光影,只为让你我在此重逢:那个鲜活、真实,且从未走远的90年代太原。
山西,这片镌刻着烽火印记的土地,曾是抗战前线的重要战场,无数英雄在这里浴血奋战,用生命守护家国山河。
本期“影像山西”,聚焦10位山西籍或曾在山西战斗、生活过的抗战老兵。他们的平均年龄已近百岁,但在时光刻下的皱纹里,仍闪烁着当年的坚毅与荣光。谨以此致敬所有为这片土地付出青春与热血的英雄,他们的故事,永不褪色。
黄河从山西偏关老牛湾入晋,至垣曲碾盘沟出境,于三晋大地蜿蜒了968.5公里。
作为摄影师,2015年至今,我拍摄了数十万张照片,定格她的壮阔与温情——从老牛湾雄关碧水、娘娘滩塞上江南,到石楼曲流婉转、乾坤湾天地回旋,再到壶口激浪澎湃、大禹渡文脉绵延、圣天湖静谧如画,回首顶风冒雨的日夜,我对黄河的情感愈发炽热,我将继续以镜头为笔,让母亲河的故事传得更远。
2500多年的古城太原,有着厚重的历史沉淀。进入新时代,太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成为一个青山绿水的宜居之城。
对于81岁的我来说,摄影已经伴随了我人生的漫长阶段,成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让自己自豪和感动的,是镜头里记录了许多太原的山水风光、城市建设、交通住宅以及丰富多彩的百姓生活画面。这些画面是不同阶段的时代印记,它记录了现在,也留给了历史或未来。
自“黑神话悟空”引发大众对山西古建筑的关注以来,我便更专注地用镜头记录家乡的古建瑰宝。山西的每一座殿宇、每一尊雕塑,都是沉默的史诗、地上的山河。
作为山西摄影人,我系统拍摄并分享这些古建影像,它不仅是建筑之美,更是黄土高原上信仰、艺术与生活的永恒切片。也希望让世界看见山西——这座“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唤起人们对文化遗产的敬畏与守护。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我是土生土长的平遥人,总为家乡这座2800年的古城心生自豪。
平遥古城至今仍焕发着强劲生命力,关键就在于:它是座满溢烟火气的“活态”古城。近年来,我常踏入古城,以“原生态”的镜头记录百姓的日常生活与古城里的寻常故事,用真实、生动的自然影像,真情解读它的独特个性,触摸那份最暖的烟火气。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是我对这座古城的满满爱意。
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美如立体山水长卷,每一处景致皆显大自然鬼斧神工,令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从清晨“天门”晨光奇幻、峡谷碧水行船灵动,到雪后“天空之城”银装静谧、群峰古建庄重;从溪流冰绿相映清绝、游船穿崖壮阔,到“玉皇宫”星河梦幻,再到秋日斑斓、夏日热闹。每幅画面尽显雄浑大气与四时韵味,更融人文自然之妙,让人深切领略“太行第一雄峡”的震撼魅力。
我的故乡山西,拥有全国数量极丰、保存极完整的地上古建筑遗存。这份珍贵家底,唤起了我对家乡古建的 “寻古”之旅。
我想用大画幅相机,梳理并记录散落在田野乡村的古建遗珍,以其独特像场真实传递心声。将残存的历史、世代居住的子民、泥土的芬芳与当下的风貌,借页片画幅的出色图像转化为新的呈现,让人们领略山西古建的独特风韵与傲然风骨。
摄影师通过镜头,捕捉晋商博物院的四季之美。
春日海棠映朱楼,夏日碧波绕青檐,秋日金叶缀黛瓦,冬日白雪覆琼台。四季景致与百年晋商古建相映成趣,如同一幅幅流动的史诗画卷,展现了这座历史建筑群在不同时节独具特色的风貌,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