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烦文体旅元素亮相贵州“村超”
娄烦县打响秋粮抢收“攻坚战”
娄烦研学“首秀”:课本知识在旅程中“活”起来



秋粮抢收正当时![]()
“抢收小分队”参与田间抢收
休闲康养度假区![]()
娄烦县多路径探索壮大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活力县![]()
非遗文创展区感受当地文化魅力










娄烦县携六大非遗项目、特色土特产品及本土足球队精彩亮相“娄烦文体旅·贵州村超——晋黔两地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主题交流活动。此次赴黔,既是娄烦县一次文化展示的“走出去”,更是一次对标先进的“学进来”。下一步,娄烦县将用好用活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相关试点政策,积极探索“非遗+研学”“生态+民宿”“文旅农商体”多元融合路径,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资源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此次活动通过文物活化、场景还原、实践体验,在沉浸式的红色教育与精神洗礼中,引导学生们赓续革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娄烦县高君宇故居纪念馆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通过馆校合作开发红色研学课程,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奔涌流淌。

娄烦县文化馆与教育体育局联合启动“寻迹非遗·铭记历史”——探索娄烦之旅系列研学活动,天池店乡寄宿制学校的55名师生,踏上了这场文化寻根与精神传承之旅。此次活动以“行走的课堂”形式,串联起红色教育、历史探索与非遗实践,让课本里的历史走进现实。娄烦县文化馆与娄烦县教育体育局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推出系列研学活动,生动讲述娄烦故事,让青少年与传统文化“双向奔赴”。

扎实开展“创森”行动,实施“娄岚、娄古”两大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完成造林15万亩、通道绿化34公里、村庄靓化57个,努力在“修山增绿”中巩固脱贫成果、打造绿色景观。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成汾河干流、岚河、涧河、石峡沟等4处湿地,新增湿地4200余亩。累计完成农村“煤改电”1.4万余户,全县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综合指数排名连续为全市第一,保持全省前列。

实施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完成水源涵养林5万亩、汾河上游综合治理3.5万亩、库周塌岸治理15.9公里,入库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出境断面水质始终保持地表水二类标准以上。

马铃薯是娄烦县最具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今年打造千亩有机旱作示范基地5个、全省首批试验富硒马铃薯基地3万亩,努力创建全省高淀粉及鲜食型马铃薯生产区、晋西北种薯繁育区。

坚持“旅游开发带全局”战略,推进三次产业融合,着力构建汾河流域生态景观带、环库水乡休闲观光区、特色乡村旅游体验区、红色文化旅游教育区、绿色生态旅游康养区“一带四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全面启动实施绿色矿山建设,推进煤铁传统工业向中高端升级。强化园区承载、基地支撑、市场拓展,投资1.2亿元,建设集市场、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