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朔州一期5GW单晶硅项目投产
3 /6

三一朔州一期5GW单晶硅项目投产

走好资源型县区转型发展之路

平鲁是山西省第一大产煤县区,煤炭产能1.141亿吨,年均产量1亿吨左右。像众多资源型县区的故事一样,平鲁在因煤而兴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

2022年的数据显示,该区二产占比70%以上,而二产中90%依赖煤电行业,财政收入90%依赖煤电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特征。

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对山西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奋进“两个基本实现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平鲁区委书记郝云表示,“我们要抓住转型发展的时间窗口,通过布局新产业、培育新动能,破解‘一煤独大’,蹚出资源型县区转型发展的新路来。”

印象平鲁

打造中西部硅基材料产业基地

  • 7月28日,朔州市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三一硅能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中西部硅基材料产业基地。作为山西第一大产煤县(区),近年来,平鲁区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培育壮大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新兴产业。此次签约,对企地双方发挥各自优势,抢抓新机遇、抢跑新赛道、抢占新市场,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取得新突破均具有重大意义。

万亩油菜花尽显好风光

  • 近年来,平鲁区委、区政府全面转变观念,不断“加码”文化、“赋能”旅游,推动文旅产业实现新突破,特别是立足农业和文旅产业发展实际,在西北乡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推广种植既有观赏价值,又具经济价值的万亩油菜,形成了高附加值的现代乡村和农业产品体系,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旅游化”路径。

走进平鲁

特色种植

独特的自然条件,为小杂粮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种植品种丰富、产品品质优良,特别是荞麦、藜麦、莜麦等集营养、保健、食疗于一体的名特优小杂粮,备受市场青睐,被确定为中国小宗杂粮商品基地区。同时,平鲁区还有其他优质的农产品,马铃薯具有块大、整齐、表皮光洁、淀粉含量高、商品性好的特点,为良好的制粉及食品加工原料;油料以胡麻为主,亚油酸含量极高,为国际公认的健康食用油等。平鲁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2022年,全区种植荞麦8万亩、莜麦16万亩、谷子4万亩、其他谷物18万亩、马铃薯6万亩。在稳定种植规模的同时,聚焦红山荞麦、马铃薯、胡麻、莜麦等优质农产品的产地保护、绿色种植、深度加工、质量控制、品牌宣传、附加值提升工作。

特色养殖

平鲁区紧紧抓住全国草牧业示范区、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建设契机,推广“牧繁农育”养殖模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农牧结合、草畜一体、加工带动、产出适度”的原则,引导农民从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积极调整养殖业结构,深入推进优质牧草种植、优质种羊培育、优质生态肉羊养殖、优质屠宰加工和有机肥生产“五大基地”,扎实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133家,规模养殖户达到2000户,全区养殖总量达到200万头只,获得畜牧业绿色发展省级示范区称号。完善优化饲料饲草、肉制品加工园区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入园企业投产达效,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价值链,推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以鲁丰肉业、长良农牧为龙头,加快推动建设西北乡镇八个绿色生态肉羊养殖基地,带动全区肉羊产业稳步发展。

特色文旅

平鲁区坚持“打文化旅游牌、走转型发展路”的发展方针,像挖煤一样挖文化,下大力气推进全区文化旅游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投资10亿多元,依托西北山区“龙洞滴珠”“固山巍焕”“明海湖”最负盛名三大景观,构建“城洞映辉”“龙凤呈祥”“塞外长城明珠”旅游景区,并配套建设塞上新农村,开启晋北旅游的北大门,形成与晋陕蒙旅游线路相连接的旅游产业经济圈。同时,开工建设了门神文化园、下木角尉迟故里旅游区、体育馆、艺术中心、大梁水库旅游度假区等五大文化旅游工程。正在兴起的文化旅游业,使平鲁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全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小杂粮、中药材、门神系列产品以及布艺、根雕、剪纸等民间手工艺品和旅游产品的全面繁荣。去年全区旅游总收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达到了3.71亿元,同比增长36.9%,占财政收入比重逐年递增。

2 / 7
  • 1
  • 2
  • 3

图说平鲁

 平鲁烽火台

平鲁烽火台

 塞北雄城

塞北雄城

 明海湖

明海湖

 尉迟恭塑像

尉迟恭塑像

 北固山

北固山

 平鲁城区

平鲁城区

 新能源

新能源

 万亩油菜花

万亩油菜花

奋进平鲁

山西首个规模化光伏单晶硅项目投产

9月28日,三一朔州一期5GW单晶硅项目在朔州低碳硅芯产业园正式投产,这是山西省首个规模化光伏单晶硅项目,标志着传统能源大市朔州向制造业、新能源产业进军迈出新的一步。

朔州低碳硅芯产业园区是朔州市积极落实“双碳”目标,倾力打造的千亿级低碳硅芯产业园区。按照一期重点发展光伏、电子、碳化硅等基础材料产业,该产业园3年内将基础材料产业规模做大,逐步引进相关下游高端产业,5年内打造成为低碳硅芯产业集群。

此次投产的单晶硅项目,是三一集团在山西建设的首个智慧光伏、绿色低碳标志性工程,标志着三一集团新能源产业板块在山西落子布局。项目年产1.2万吨单晶硅拉棒,年产值约22亿元,预计创造就业岗位600余个,实现税收3亿元/年。项目采用行业内最先进的1600型低氧炉台,生产N型高效单晶,制成的光伏面板光电转化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今年以来,朔州把招商引资与发挥比较优势、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为保障项目的快速落地投产,朔州市、区两级不断创优营商环境,以“一流项目、一流速度、一流服务”的标准和要求,倾全力推动项目建设。该项目5月8日达成合作意向,9月28日正式投产,创造了从对接到建成投产仅用140天的“朔州速度”,同时这也是三一集团海内外投资决策最快、落地最快、投产最快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