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线上的守护者

——山西省全力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重症患者

2020年02月27日07:53  来源:山西日报
 

“在疫情防控这场遭遇战、阻击战、攻坚战中,尽最大努力实现确诊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目标。”省委书记、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楼阳生指示。肩负着重任的我省医务工作者,与死神赛跑,同病毒搏击,用精湛的医疗技术和细致入微的人文护理,拯救了一个个危重症、重症患者。

有一种泪叫感激

“是你们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2月21日,康复离开监护室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眼含泪水,紧紧握着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赵爱斌戴着防护手套的手说。

作为山西省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1月28日,山西省第一例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转至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负压病房。“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每一位危重症、重症患者。”院长董永康调集全院力量保障救治,党委书记郭永芳组织党员干部冲锋在前。

能否守住“双零”目标,高龄危重患者的救治是关键。晋中转来的86岁张大爷是位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入院后情绪焦虑,抵触无创呼吸机等治疗,病情急转直下,只能插管上了有创呼吸机。赵爱斌带领团队不顾被传染的风险,日夜守在老人床旁,密切监护,滴定式救治,一天半就脱了呼吸机。拔管时,老人完全不配合,“家里的孩子们都在等着您回家,他们不能来看您,我们替您的孩子们尽孝。”老人的眼泪夺眶而出,开始配合。

要实现新冠肺炎“零死亡”,就一定要确保危重症、重症患者的呼吸。呼吸衰竭是危重症、重症患者面临的第一道难关。插管可以帮助患者渡难关,但对医生来说不仅面临分泌物喷出感染的危险,还要面对穿上厚重的隔离衣、两层口罩、三层手套、护目镜,蚕蛹般笨拙操作的考验。

2月21日两例重症患者出院,2月22日两例重症患者出院,连日来一批又一批重症、危重症患者转危为安……在过去的数十个日日夜夜,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团队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确保危重症救治“零死亡”。

有一种治疗叫先脱水

来自平遥的危重症患者畅女士,十几天没吃东西,彻底绝望,她还患有高血压、哮喘病。但当转至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液体进入到她身体后,她灼烧的肺部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她觉得自己有救了。

让畅女士轻松的液体是:甘露醇与白蛋白交替使用,按照国家指南适量使用甲强龙。这是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范梦柏参照国家指南,结合非典后历次疫情经验,提出的重症患者肺脏脱水疗法。目前,这一方案已在集中收治的11例危重型、12例重型患者,共计23人身上使用,全部效果明显。

大同转来的郭先生刚来时说不活了,要跳楼,已经达到了气管插管的标准。重症团队评估后决定先搏一把。住院手续还没有办理,就先把脱水剂给郭先生静脉输入,同时积极给予心理干预。两小时后患者安静了下来,12小时患者利出了3000ml水分,呼吸困难得到缓解。

在护理新冠肺炎危重症、重症患者时,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采用的是24小时不间断、无缝交接,不但要全天候做好生活护理,床边还要有专人监护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数值变化。与患者加微信留电话,入病房心理支持,把人文关怀体现在每一个重症危重症患者身上。

患有脑血栓后遗症的胡大娘,大小便无法自理。“大娘,我来帮你!”“姑娘,你出去吧,臭。”“没关系!”“虽然不知道你长啥样子,但我知道你很美丽。等我好了,我去找你,给你带好吃的。”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王燕护士说自己心里顿时一股暖流。

有一位大爷与老伴同在ICU治疗,但是大爷因病情较重在监护室,与老伴一墙之隔,整天担心老伴听力不好,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闫芳等医护人员便当起了信使,及时把病情转好的消息告诉对方,目前两人都脱离了危险。

截至2月26日,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共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40例,其中危重型11例、重型13例、普通型16例,年龄最大86岁高龄,为危重型患者,最小12岁。重型、危重型比例占到60%以上。目前,在院患者7例,其中1例危重型、6例普通型。

另外,我省汾阳医院通过中医药介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成功救治一位重症患者,这是我省省级定点医院之外,唯一一例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有一种约定叫看看你是谁

在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重症患者的过程中,赵爱斌提出了“三集中”“四优化”原则。“三集中”是指集中救治场所、集中救治设备、集中重症优秀医护人员。“四优化”是指优化救治专家队伍,优化救治流程,优化救治方案,优化各参战单位、部门的协作。

山医大一院、山医大二院、省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太原市人民医院等省市医院先后派百余人支援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大家都穿戴一样,谁也不知道对方是谁,但这是一个目标一致的战斗集体,那就是打败新冠病毒。

“不管工作到多晚出来,看到热腾腾的饭安静地摆放在桌上,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赵玉霞说。

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应急病房刚刚成立时,护理部主任杨红雨送来第一份早餐,反复叮嘱:“你们必须照顾好自己,我是你们坚强的后盾。”院领导责成办公室柴娥,给姑娘们买来许多她们喜欢的零食。护士王璐也送来了水果。

隔离区的护士是举步维艰的,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三层手套,平时“一针见血”,现在所有的工作都被迫慢半拍、且要付出成倍的力气。大家戏称:“隔离区的护士是治疗班护士的腿和手,治疗班护士是隔离区护士的眼和耳。”大家彼此依靠,配合默契。

“我很感谢我的姐妹们,平时连瓶盖都拧不开的姑娘们,现在每天除了完成治疗护理工作外,还要收集至少6大桶医用垃圾,甚至更多,满满26大袋垃圾,打包、扎口、消毒、装桶、再消毒,一气呵成,完全是标准流水线啊!”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张磊说。

“有许多年轻的孩子们,我不知道隔离服后他们的模样,我们约定抗疫胜利后,大家相互看看谁是谁!”这是赵爱斌和他的61位外援医护人员在微信群里的约定。(记者 曹秀娟)

(责编:张婷婷、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