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为纲 项目为王 改革为要 创新为上】项目建设 绿色先行

2020年08月17日06:40  来源:山西日报
 

8月14日,晋中市龙湖东大街北侧,锦东大道以东,绿草茵茵,灌木葱葱,塔吊林立,施工机械穿梭。59岁的汪胜利和工友们在一幢6层建筑物内忙碌着。他带领着68人的劳务队伍,目前负责对山西职教港(一期)项目5栋宿舍楼及一座食堂进行二次结构施工。4月20日,他和26名工友乘坐项目部的包车从武汉返回山西复工。

“我在太原及周边县市工地打工已经20年了,参加过太原幸福里等项目建设,看着在伙伴们的辛勤浇筑下,城乡一天天变了模样,非常有成就感。”而且汪胜利感受到了包括项目部在内的来自社会各方面对建设者的尊重和关怀。

集团作战

——内设15个子项目部,日施工人数最高达3000人

山西职教港(一期)项目将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晋中卫校、晋中体校等五校合并建设,共建共享。项目包括90栋单体建筑,总建筑面积达57.6万平方米,总投资28.75亿元,由山西建投集团承建,是全省目前规模最大的EPC房建项目。目前68个建筑单体已主体封顶,室外管网完成90%,外墙装修完成40%,绿化完成60%。项目完成产值17亿元。预计今年12月底大部分楼座都可具备交付使用条件。校区建成后可容纳1.7万名师生,项目致力于打造引领辐射全省的产教融合示范区,为山西转型发展提供强大职业技术人才支撑。

如此大体量的EPC(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项目对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协调运行、生产施工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山西职教港(一期)项目部内设15个子项目部,山西建投旗下总承包部、建工集团、二建集团、五建集团等多个单位参建,日施工人数最高达3000人,目前现场施工人员仍有1900多人。

从负责数千万元、上亿元项目到投资额达28.75亿元的山西职教港(一期)项目,从二三十人的常规项目部到拥有350多名管理人员的“大项目部”,张晶亮深刻感受到了山西建筑企业实力的日益增强和项目团队发生的变化。“项目管理队伍显现年轻化,本科生、研究生占比逐年上升,学习创优氛围浓厚,施工队伍专业性增强,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使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紧密连接在一起,大家鼓足了干劲要为城市、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拼出美好未来。”

绿色理念

——项目规划绿地面积38.3万平方米,现已完成60%

秉持永临结合、绿色先行理念,山西职教港(一期)项目部将传统施工放在最后的附属设施建设、道路硬化、绿化等提前进行筹划,以内环主干道、善行广场、精技广场为主要区域,先期完成道路硬化、绿化、景观、路灯及其他附属设施,大大节省了前期临建费用,也提高了施工效率。项目规划绿地面积38.3万平方米,现已完成60%。一座座建筑物在草木映衬下拔地而起。项目部办公所处的二层建筑便是“永临结合”理念的典型代表。工程完工之后,该建筑无需拆除改建,便可作为校区的办公楼投入使用。“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不一样的工地,让建筑工人在公园化工地中作业。”张晶亮说。

该项目采用了大直径综合圆管涵、围护结构、预制楼梯、钢结构、ALC墙板等装配式施工技术,装配率达30%,大量预制构件在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园区实现工厂化生产,再运到工地进行吊装。“现场湿法作业减少,工作环境改善了,施工效率也提高了。”张晶亮说。

汪胜利见证了建筑行业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使劳动强度减轻不少。作业场地干净又亮堂,大家伙儿干劲足,干活速度快,收入也高了,一个熟练的砌砖工日工资能拿到400多元,一个月下来就有上万元收入。”

技术引领

——申报科技成果60余项,其中省级以上成果6项,专利20项

武恒是该项目技术部的一名技术员,2018年他从山东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后,便投身到家乡山西的城乡建设中。在国道晋城G342过境改线项目、山西职教港(一期)项目中,小伙子很快褪去了新兵的青涩。他和伙伴们吃住在工地,积极开展技术创新、QC攻关、总结工法、申报科研项目。谈起项目采用的超大能级强夯处理、新型剪力墙加工等新技术,武恒如数家珍。

27岁的宁焰鹏所在的第八项目部负责区域,有两栋单体建筑的主体已经封顶,即将开展二次结构施工。这几天他正忙碌着撰写技术方案,从工序到砌砖的每一个细节,都需细细推敲。宁焰鹏同时还在备考一级建造师,经常在办公室复习到深夜。从安全员、工长、主工长一路成长为单个项目技术负责人,他深感学习的重要性。“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努力走在行业前列。”

造型新颖、功能多样的图文信息中心是校区的核心建筑,图文信息中心项目部总工程师杨刚告诉记者,承建单位山西建投二建集团为该项目部设立的创优目标是争创“鲁班奖”,这个目标挑战大压力也大。为此,钢结构建筑、绿化配套等15个子项目部的总工程师建立了工作群,大家互相交流学习,商讨解决技术难题。

张晶亮介绍,山西职教港(一期)项目采用多项新技术,实现智慧管理,并充分发挥员工的自主能动性,鼓励大家进行技术创新。截至目前,项目申报的科技成果共计60余项,其中省级以上成果6项,专利20项。该项目采用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的9大项44小项,以及自设计综合管涵支架体系、屋面防水保温一体化、空气能等多项技术,努力打造现代化、多元化标杆。(记者辛义生 晋帅妮)

(责编:雷昊、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