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银行:“实干为要” 扶贫产业遍地开花

2020年08月19日22:12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打水井、种黄花、建猪场、盖冷库、办超市、改村貌、评先进、开电商、建杏果加工厂……一系列“硬核”帮扶举措,大大提高了贫困户经济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如今,由晋商银行帮扶的大同市云州区聚乐乡西关、张庄两个村都已脱贫。

2015年,晋商银行扶贫工作队入驻西关、张庄两个村,五年多来,该行累计“输血”帮扶资金311万元,引入社会帮扶资金3800万元(其中90万元项目配套资金),全行党员领导干部对接帮扶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7万元。

从曾经靠天吃饭的贫困村到扶贫产业遍地开花;从基层党组织涣散、集体经济为零到获得先进党组织称号……帮扶工作队的入驻让西关村和张庄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强化党建“扶信心”

2015年4月,晋商银行派驻大同云州区扶贫工作队一行7人到张庄村和西关村两个定点扶贫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一干就是五年多。

“刚到村里时,村委条件较差,没地方开会,只能临时找几把椅子供开会用。两村基层党组织都比较涣散,村集体经济基本为零。”想起当年的举步维艰,包村队长陈一兵仍记忆犹新。他和队员们挨家挨户走访摸底,将情况汇报总行,晋商银行拿出7万元党费改善两村党建活动室,强化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增强两村党支部凝聚力。驻村工作队组织成立了首家“西关村村民服务中心”,把村两委、党团妇活动室、村民诉求值班室、村民文体活动室、红白理事会、卫生所、爱心超市等集中在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全方位服务。

工作队还在西关村成立爱心扶贫超市,将社会各界捐献的各种物品在超市实施统一管理发放,与积极参加村集体活动、主动参加各种技能培训、评选先进结合起来,在超市实行积分制销售模式,鼓励群众自力更生。专门设立“孝心慈善基金”,用以救助两村特困群众,做好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之间的“桥梁”,解决贫困户个性化致贫难题,努力实现“靶向式”帮扶。

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俊飚定期深入定点扶贫村开展调研,了解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现场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勉励驻村工作队“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确保了扶贫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西关村村委主任兼书记李建说,在扶贫工作队的带领下,现在西关村大部分村民不再“等靠要”,而是靠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村民的思想觉悟高了,观念变了,扶贫工作体现出了真正的价值。

立足长远“扶产业”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根本出路和有效手段。如何实现产业发展促增收?如何让老百姓能就业、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这是晋商银行思考最多的问题。

西关村和张庄村土地贫瘠,靠天吃饭。水资源缺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2015年,晋商银行筹资50万元,为两村各打机井一眼和修建蓄水池一座,为两村增加1700亩水浇地,工作队随后又免费铺设4500米灌溉管道,彻底解决两村用水难题。

杏果种植是两村群众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受销售期短且不好保存影响,杏果销售成为村民一大难题。2017年,晋商银行引进紫晨大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帮助两村销售十几万斤杏果。2018年,晋商银行利用社会扶贫资金30万元为两村建成冷库并配备烘干加工设备。村民可把杏果加工成杏干进行全年销售。工作队为种植杏果的村民引入农业保险机制,如遇到自然灾害导致杏树未能结果,保险公司将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进行赔付。

为拓宽两村农产品销售渠道,2019年7月,工作队成功搭建晋商银行电商扶贫工作站,不仅能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还能够引导群众规模化、合同化种植。前期的推广和客户积淀,晋商银行电商平台上架10种农产品,订单量渐渐增加。目前累计为村民销售小杂粮、杏干等农产品600多斤。

凝心聚力“扶集体”

2015年,工作队入村时,两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

云州区素有“黄花之乡”的盛名。工作队把黄花产业作为“扶集体”的重要抓手。2016年,工作队筹资90万元为两村种植130亩黄花示范田,配置了喷灌设备和农机设备。在黄花盛产期到来前,黄花的种植、管理、维护等工作均由驻村工作队负责。2018年移交给两村黄花合作社自主管理后,为两村集体增加9万元收入,实现村集体破零目标。2019年,工作队通过争取社会资金建成了5600平方米的晾晒场地,为两村增收30万元。今年7月份,晋商银行出资近20万元为两个村购买了两台旋耕铺膜一体拖拉机,改善村民的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同时,晋商银行还创新金融扶贫载体,为贫困村民确定每人2到3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由村集体成立合作社投资入股养殖项目,贫困户以贷款入股每年收取分红。村民变股民后,每人每年可分红3000元,仅此一项就能保证贫困户稳定脱贫。目前,企业已累计向两村贫困户发放分红款210多万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晋商银行将坚持“摘帽不会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原则,与西关、张庄老百姓共同绘制出“百亩黄花乡,千亩杏满园,万头肥猪壮,两村奔小康”富裕新农村的美丽画卷。(雷昊) 

(责编:雷昊、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