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建设美丽山西

2021年01月27日06:40  来源:山西日报
 

2020年,我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强化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联动协同效应,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法治手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全面有效实施,奋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最新数据显示,我省2020年PM2.5平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比例达到71.9%,同比增加8.3个百分点。优良天数平均增加31天,重污染天数共计减少37天,在京津冀及周边省市中,优良天数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六项污染物排名中,PM2.5和臭氧均排名第二。

三管齐下从源头防控

温南社国考断面是汾河流域太原市的出境断面,一直是重污染的劣Ⅴ类断面,也是汾河流域的第一个劣Ⅴ类断面。其能否按期按要求消除劣Ⅴ类,不仅关系到太原市水环境质量目标的实现,也直接影响到汾河下游其余地市断面能否退出劣Ⅴ类。为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2020年,太原举全市之力,予以强力推进。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闫文斌说:“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2020年1月至12月我市地表水监测断面中,国家考核断面(水库出口、上兰和温南社)水质达标率为100%。与2019年同期相比,温南社断面主要污染物氨氮、总磷浓度分别下降83.3%、61.4%,打赢了汾河流域消除劣Ⅴ类水体攻坚战。”

2020年,我省下大力气推动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我省清洁取暖取得了长足进展,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煤烟型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我省逐步扩大“禁煤区”范围,进行清洁供暖改造,严禁散煤燃烧。截至2020年10月11日,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01,同比下降10.9%;PM2.5平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7%;优良天数比例70.1%,同比提高9.9个百分点。特别是SO2平均浓度达18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同比下降25%,在2018年下降41.1%、2019年下降20%的基础上,连续3年保持20%以上的降幅。全省在2017年—2019年累计完成清洁取暖改造350余万户、削减散煤近1400万吨的基础上,2020年继续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推进了137万户实施清洁取暖改造。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我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一定要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殷切嘱托,把黄河(汾河)流域治理保护作为全省重大发展任务、民生任务、政治任务来全力推进。为加强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累计实施332项省级水污染治理重点工程,极大提升了水污染治理能力。2020年9月15日,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消息,全省地表水环境整体持续向好,特别是8月,58个地表水国考断面全部消除劣Ⅴ类。当年1月至8月累计全部退出劣Ⅴ类,提前4个月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注重源头防控,建立并公示《山西省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对全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进行了部署,推进2个农用地类试点项目、6个污染地块类试点项目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严格总量控制,实施减排工程23个,开展涉锡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建立了污染源排查清单和整治清单,整治完成16家,完成率84.2%。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及农膜回收,农药化肥使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农膜回收率达到78%。

运用科技手段铁腕治污

一年来,我省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多部门联合,持续发力,铁腕出击,下大气力整治环境违法行为,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重点难点问题。

2020年,朔州市全面启动了“数字环保”“智慧环保”建设,建成空气颗粒物连续监测系统,能够全天候、连续、自动监测环境颗粒物的实时变化情况。此外,大气监测走航车、道路移动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车也成为流动的监测站,为污染防治提供详实的数据资料和决策参考。科技成为朔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得力“帮手”,2020年,朔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285天,优良率提升至77.9%,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大幅下降。

2020年,我省生态环境部门与国网山西电力进行合作,将电力大数据运用在生态环境领域。10月22日,省生态环境厅与国网山西电力签署“生态环境+电力大数据”战略合作协议,开展重点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用电监测。11月9日,省生态环境厅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联合开发环保智慧“电侦察”系统,以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污染源的全过程监控,与政府联动将监控数据运用至环保监管执法、排污量预警等多个领域,大大提升了生态环境部门对工业企业排污的监管能力。

紧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继2019年启动违法排污大整治“百日清零”专项行动基础上,2020年,“清零”行动再次升级,全省各市、县(市、区)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全部成立了领导组并制定工作方案。11个省级监督帮扶组进驻各市开展“把突出环境问题‘清零’进行到底暨监督帮扶工作”,在清零问题上增深度,在结构“开刀”上用力度,在环境质量改善上加速度,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上有硬度。各市生态环境部门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坚决打一场清零歼灭战、攻坚战、决胜战,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美丽山西。据生态环境监测部门监测数据显示,在行动开展的当月,全省PM2.5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创历史最好成绩。

紧盯“四个重点” 向结构“开刀”

2020年10月26日,太原市三兴煤炭气化有限公司60万吨4.3米焦炉关停;10月30日,山西银炎集团娄烦东升煤焦有限公司60万吨4.3米焦炉关停……一批焦化厂关停的背后,是我省打赢蓝天保卫战、坚决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向结构“开刀”的决心。

由于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重煤,我省的大气污染问题突出,治理难度大。2020年伊始,我省便瞄准重点,向结构“开刀”,坚持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用地结构入手,紧盯重点区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重点污染物(PM)、重点时段(秋冬季)、重点领域(散煤燃烧和散乱污企业)等“四个重点”,创新建立太原及周边(1+30)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整合资源、协同减排,打造区域联防联控“山西样板”。

2020年,我省出台《山西省打赢蓝天保卫战2020年决战计划》,召开全省决战决胜蓝天保卫战电视电话会议,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4市、汾渭平原4市和太原及周边“1+30”重点区域为主战场,全面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工业企业污染深度治理、散煤治理、“公转铁”、降尘污染治理和重污染天气攻坚力度。2020年8月份,全省优良天数比例达82.1%,创历史最好成绩;臭氧平均浓度169微克/立方米,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排名最好,臭氧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2020年,我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5.17,创历史新低,优良天数比例增加8.3个百分点,“好天气”比2019年多了1个月。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百姓频频为青山绿水好风光点赞,如今,三晋大地处处都在演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赞歌。(记者程国媛)

(责编:雷昊、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