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西频道>>本网关注

为视障群体“照亮心光”的科学少年

焦搏文、王帆
2021年07月29日10:30 |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小字号

“这是电路板、胶枪,那边还有3D打印机……”在太原第三十七中学120平米的科学实验室里孟书绮的介绍熟练而干脆。

靠门边最显眼的位置,一台磁式盲文多点触摸阅读器,那是他们创造一年的科学结晶。7月19日,在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上,初二学生孟书绮、冯伯尧凭借该项目拿到智能控制(中学组)一等奖的好成绩。

孟书绮、冯伯尧在比赛现场。

照亮眼前的这片黑暗

“家里的一个亲戚就是视障群体中的一员,我能切身感受到他生活的不便,对信息的渴求,现在市面上的盲文阅读器价格很高,我们能不能自己做一款价格低、耐用、能满足基本功能的盲文阅读器呢?”孟书绮早有想法。

校内的“梦溪坛”社团活动小组给了孟书绮实现梦想的平台。从2001年开始,太原市迎泽区成为全国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作为首批实验校,太原第三十七中学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动手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我们的目标。”分管学校科技工作的副校长张霞说。

太原第三十七中学科学实验室。

“梦溪坛”社团活动小组也是一个挖掘爱好、发现潜能的平台。在社团活动中,有着相似想法的冯伯尧主动和孟书绮沟通,两人顺利结成科学小组。实地调研、绘三维图、项目实操,盲人阅读器这一项目“有戏”。

“风起帆扬”这是孟书绮和冯伯尧给小组起的名字,也是他们对未来的期许。

孟书绮负责编写程序和外观设计,冯伯尧负责结构设计和机械组装,科技小组有声有色。

去年10月起,学校的科学实验室成了两人课余时间最常来的地方。“除了周四、周五的社团课程,周末也经常是背起书包就跑学校,我们相信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冯伯尧说。

“去了盲校之后更有一种责任感”

2021年4月,第一代磁式盲文多点触摸阅读器初具雏形。“那时候我们是信心满满的。”小队队长孟书绮说。

5月,项目在山西省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中获得一等奖,随后盲人电子阅读板也成功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

“不能把阅读器简单看成一个产品,也不能为了参赛而参赛,从心出发,发现视障群体的真实需求。”社团指导老师经常“敲打”小组成员。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省赛结束,一行三人决定亲自请盲校师生体验。

“键位太远容易误读”“面板盲文显示较少”“键位凸起高”,在盲校他们详细记录了产品的使用感受和不足。

太原市盲童学校老师的一句话给他们提供了新的思路,今后可以把盲文阅读器进一步开发成盲用教具产品,大键位比较明显,方便低学龄孩子们触摸和感受。

小组成员和盲校老师交流。

“科学不是无根的浮萍,长在生活的土壤里才有生命力,看到盲校同学们摸盲文就和看汉字一样快,我们也应该尽己所能用科学的力量去帮助他们。”孟书绮说。

将亚克力板替换为碳纤维板,把塑料凸起装置变为精度更高的3D打印件,优化板内磁铁排布结构……用视障群体看世界的方式改进产品,第二代磁式盲文多点触摸阅读器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对待科学要有一种尊敬的态度”

7月19日,“风起帆扬”小组踏上去北京的高铁,征战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智能控制组的赛场。

评委现场体验磁式盲文多点触摸阅读器。

“在全国赛场看到非常多好的想法和创意,智能头盔、创新车厢、防疫服务机器人……好的灵感都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对待科学更要有一种尊敬的态度。”冯伯尧说。

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风起帆扬”小组拿下了创意作品单元智能控制(中学组)的一等奖,学校的另一个项目“风帆小车”也获得了风能利用(中学组)的一等奖。

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颁奖现场。

“三位同学的表现都很出色,我经常被他们的热情感染。”张霞说,“综合实践活动和科技实践活动在三十七中已有二十年的历史,‘双态课堂’‘选课走班’教学模式逐渐成熟,郑懿铭、孟书绮、冯伯尧就是活动的受益者,我相信还有更多的孩子能从中走出来,更好地发展自己。”

眼下,暑假生活已经开启,太原第三十七中学的科学实验室每天依然人头攒动。编写程序、动手组装、反复测试,实验室里充满着好奇的探索和青春气息。

“人们总喜欢沿着前人的路走,但是也总需要有人开拓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路。”冯伯尧说,“科学对我的吸引力正是在无穷的未知中。”

谈到未来,冯伯尧想学地理、天文或者土木工程,这是他的热爱所在。孟书绮在手机上关注了B站的学习博主,准备继续学习编程课程……

赛后,一切从新开始。冯伯尧把比赛时穿的T恤认真叠好收藏起来,上面的话他很喜欢——“探知未来”。 

(责编:焦搏文、张临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