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西频道>>地市链接

山西左权:潺潺清漳绕村流 乡村振兴蝶变来

赵芳
2021年10月27日17:50 |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小字号

太行山百里画廊,重峦叠嶂。清漳河蜿蜒绵长,风姿绰约。驶上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泛着油光的路从眼前铺开,迤逦延伸,车窗外一山一景,山转景移,美不胜收。立村约1500年的山西省晋中市桐峪镇左权县上武村在这群山环抱中宛如一幅岁月静好的田园画卷。

上武村村貌。

“很好,真的是很好。”谈及近来生活的变化,57岁村民刘翠萍嘴里都是“好”。刘翠萍的家是太行人家15号民宿,也是上武村打造的18户农家民宿的其中一家。按照村里的规划,刘翠萍将自家闲置的三间屋子打造成了客房,开起了民宿。

“政府补助2万元,沙发、衣柜、被子和床单都是统一购买,客人来住一个房间一天收80块钱,早餐免费吃。从去年建好到现在,天天都有客人入住,收入算下来快上万了。”原本靠种地收入的刘翠萍如今坐在家里就能挣钱,尽管儿子、孙子都在县城,她也舍不得离开家,“来村子的人多了,比以前热闹,收入也比以前多了。”

乡村美了,腰包鼓了。脱贫以后,乡村振兴如何接续,让村民有“面子”更有“里子”?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左权县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开启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左权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第一年。左权县委书记石勇表示,乡村振兴,必先产业振兴。依托左权山区特殊资源优势,发展增收产业,让更多农民参与、分享增值收益,是实现左权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特色产业夯实发展之路

“今年我家大棚里种了5亩西红柿,卖了15万元,除去一切开支,保底有12万元的收入,我还卖点种苗和化肥,弄点代收,对于我来说效益很高。”深秋时节,左权县芹泉镇下庄村村民牛华军大棚里的西红柿早已卖空。

一身简单的迷彩服,个子不高的牛华军曾经一直在煤矿上工作,“虽然挣得不少,但是,每年除去房租、生活费、往返路费,手里剩不下几个钱,父母年事已高,也顾不上家里。”

后来,听亲戚说,村里有人靠着大棚蔬菜致了富,牛华军动了心,决定返乡创业。

“用老百姓的话说,西红柿(挣得)这个钱尽可以放在银行里。”谈及大棚效益,牛华军介绍,大棚种植每年也就4、5个月的时间,不耽误玉米种植,冬天农闲的时候,还能外出打工。

“今年卖得特别好,价格高的时候能卖到2.5元多,像牛华军这样靠着蔬菜大棚收入破10万元的,还有10余户人家。”下庄村村支部书记尚向军介绍,随着设施蔬菜种植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村里。

芹泉镇作为左权县脱贫任务最重的乡镇,脱贫攻坚以来,通过坚持不懈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并在2018年建成了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芹泉镇副镇长吕娟介绍,截至目前,镇上有11个行政村种植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00余亩,覆盖农户800余户,带动脱贫户650余户。园区形成了育苗、生产、储存、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全年可生产蔬菜2500万公斤,实现收入7000余万元,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在增收的成绩单的背后,是技术力量的持续赋能。

“哪里有困难我就去哪里,就看大家需要。”今年是外聘技术员李永贵在左权县工作的第11个年头,每年的种植季,他吃住都在农村。李永贵介绍,村里280亩地全部安装了滴管,即可灌溉又可施肥,和传统方式相比,节水1/5,节肥1/3。

“今年我们还尝试了新品种,在大南庄继续尝试羊肚菌7亩11个棚,基本成功。”李永贵表示,我们这里温差大、水质好、土层厚,还开展了有机、绿色、无公害“三品”认证,组织芹泉镇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参加全市绿色食品认证培训,注册蔬菜品牌。

芹泉镇为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及营商环境,在基础设施上发力,建立交易市场7个、冷库7个、自由交易点多个,产品销售农民经纪人发展达60多个,目前园区已经实现储存、销售一体化。

各地收购商通过产品销售农民经纪人收购,相互之间建立代销机制,有效促进农产品销售,主要采取订单收购销往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湖北、天津等城市,彻底解决果农担心卖不出去的后顾之忧。在涉农整合项目推进,坚定实施“特”“优”战略,用好用活扶持政策,推动现代农业不断振兴。充分用好扶持政策、集中利用整合资金和集体经济扶持项目,继续扩大设施蔬菜规模,推广发展五代拱棚,尝试发展羊肚菌种植,让种菜成为芹泉百姓的“金饭碗”。

未来咋发展?芹泉也制定了“路线图”,加快推进“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注重发挥帮扶单位优势,继续扩大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技术培训,深入推动省级园区创建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出实效!

环境治理提升乡村颜值

在左权县城西16公里处的石匣乡赵家庄村,蜿蜒平展的太行一号旅游路竹丰线穿村而过,村东小河流淌,鸟儿清脆的鸣叫让人驻足流连;村子里,房屋美化一新,街道平整干净,崭新的游客接待中心,正在打造的民宿和农家乐,还有笑容满面的老百姓……

赵家村是太行山黑鹳自然保护区,左权县青少年环境教育基地,山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近年来,经过清漳河治理,这里树木增加、水域扩大,黑鹤、鸳鸯、雕鸮等一、二级国家重点保护鸟类,黑枕黄鹂、褐河鸟、蓝翡翠、苍鹭等省级重点保护鸟类的数量不断增加。

为了一睹各种鸟类的风姿,四面八方的观鸟人纷至沓来。遇到节假日,不少游客还会留下来小住几天,住农家院,吃农家饭,临别时再从老乡家里买些有机蔬菜、土鸡蛋等农产品。生态旅游的兴起,为赵家庄带来了一条重要的收入渠道,有效带动了村民收入的增长。

“去年,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村创业,在河水下游建起了游乐场,单日最高门票收入逾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曹献文介绍,得益于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与保护,该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回报。

赵家庄全村138户、318口人,过去是典型的穷山沟,脱贫前人均收入仅2000元左右,2018年脱贫后,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村里种植户、养殖户收入都超过了5万元。

“以前种玉米,现在都是高粱。为了保证村民的收入,村里和汾酒集团签订了合同,保底收购价格,高粱秸秆就地加工喂牛喂羊,垃圾不落地,实现了全产业链循环。”

“我们还投资50万元建成200亩高标准玉露香梨精品示范园,并在玉露香梨林下套种166亩药用菊花,不仅促进了村民增收,而且实现了生态、景观效益双赢。”

谈及村里的新发展、新变化,一向腼腆的曹献文似乎有了说不完的话。近年来,赵家庄村加强环境改善,投入3.7万元,改造蓄水池,投入90万元铺设了下水管网,投入154.6万元,平整土地及硬化村内街道,整治墙体立面;对河流景观进行设计,共植树150株、绿化草坪7300平方米,实施了村口、村内绿化和生态绿化补植补栽工程,打造了独具赵家庄特色的鹳鸟文化园。

无独有偶,在左权,借助水系连通项目东风,结合沿河村自然风貌和人文历史,打造景观带,林河村重点进行“水景村”建设;马厩村打造以生态观光、鲜果采摘、红色旅游和乡村风情的休闲度假区,积极争取光伏发电、赵家大院修复等项目落地建设……

清漳河流域。

“水好、山好”“我们这里土质好”“没有工业污染”……行走在左权,不少干部、村民、农业专家在感叹这里的碧空如洗、山明水秀。去年,该县又积极争取到国家级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项目,该项目是全国55个试点县项目之一,也是山西省首家试点县项目。

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左权,红色的左权。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等150余个党、政、军首脑机关在这里驻扎五年之久,老一辈革命家长期在此生活和战斗,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在此壮烈殉国,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块丰碑。

县域内密布的红色遗址,依稀可见的抗战场景,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资源。一手打出临时参议会旧址唯一性的“拳头产品”,一手整体提升麻田红色文化资源,使两处代表性的红色革命遗址,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使左权“红”的内涵更加拓展,“红”的龙头更加舞动。

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址。

天高云淡、灰墙深瓦,80年前,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桐峪镇成立。如今,一座沉浸式体验“红色小镇”正在这里形成。

左权县桐峪镇,自古以来被称作抗战名镇、文化大镇、商贸重镇,依山就势、峰抱林环。桐峪镇作为抗日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进驻开辟革命根据地,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在此召开,并提出“三三制”建政原则,开创了中国现代史上民主政治的先河,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也正式建立。80年来,革命先辈在这里留下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伟大的抗战精神已经转化为左权这个革命老区推进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

近年来,当地依托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旧址和抗日革命根据地旧址,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引入“红旅+”复合型产业,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IP,旨在以实景穿越手法,最大程度还原复建遗址资源及历史故事。

“这里不光有参议会旧址,桐峪镇桐峪村共有包括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冀南银行印刷厂、冀太联办贸易总局等21处红色遗址。”讲解员王晓丹介绍。

桐峪·1941项目总规划面积37.16公顷,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会议中心、临参会旧址片区改造、桐峪·1941博物馆、桐峪·1941老街复建及周边配套等,该项目以引领红色旅游“3.0时代”开发模式为理念,依托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旧址,引入“红旅+”复合产业,以实景穿越手法,最大程度还原复建遗址资源及历史故事,打造一个沉浸穿越的1941红色民主小镇。

蓝天白云下,一台黄色起重机正在进行吊装作业。截至目前,该项目总体规划已完成,配套设施正在建设中。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左权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张雪平表示,红色旅游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为乡村带来大量资金与物资,带动地方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解决大量农民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增收。

(责编:赵芳、张临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