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西频道>>产业经济

“啄木鸟”守护能源大通道

2022年03月24日16:44 |
小字号

428座桥梁、77座隧道、2044座涵洞,这是朔黄铁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真实写照。596公里线路上,活跃着一群以检修桥梁、隧道和涵洞为本职的桥隧人,他们就像一群不知疲倦的“啄木鸟”,以消灭病害为己任,守护着这条能源运输大通道。

朔黄铁路西段——原平公司地处沟壑纵横的吕梁山、太行山深处,自然环境较差。在长达256公里的线路上,桥隧相连,其中最长的长梁山隧道有12.8公里,是当时在建铁路第二大隧道。原平公司桥梁工队是“一群能吃苦、肯钻研的桥隧涵啄木鸟”,瞄准长大隧道、桥梁突出病害,攻坚克难、守护着这条道路。

精雕细“啄”,筑牢运输根基

设备越复杂、挑战越严峻,越需要比实干、比担当、比作为。随着运量的逐年攀升,两万吨重载列车的常态化开行,桥隧设备病害日益突出。突出的病害考验桥隧大修和维修工作,考验桥隧人精雕细琢的职业精神,考验桥隧人实时掌握的技术资料。

自能源保供以来,桥隧人以夯实设备安全为重点,人工巡视隧道衬砌病害。数九寒天,山区隧道气温骤降,考验着桥隧人的毅力,利用网电作业车看、摸、敲、照隧道衬砌,遇到有危及行车的衬砌掉块,撬棍这时就是嘴强直如凿的“啄木鸟”,利用撬棍清除隧道掉块,鲜红的手掌、乏力的手臂对他们来说已司空见惯。

为防止病害问题影响设备运行,桥隧人担负重点桥隧病害检查工作以及大中修任务。桥隧设备稳定直接关系到行车的安全运行,支座位移、线桥偏心、隧道渗漏水无疑是影响行车的关键病害,桥隧人在了解各病害的实际情况后,以风险防控为核心,开展危险源辨识,抓住关键环节,盯住重点领域,将桥梁综合整治、衬砌病害整治等重点施工项目严格卡控。使安全执行力持续增强,员工安全处置能力不断提升。

根据大中修施工计划,桥隧人已经对重点桥梁和涵洞进行了加固,更换不良支座来稳固梁体和桥墩的传输纽带,综合整治隧道杜绝影响行车的隐患,提升了桥隧涵的安全储备,有效的保证了冬季能源供应及安全运输需求。

履职尽责,彰显“啄木鸟”本色

班组是企业发展的根基,是企业各项工作的落脚点;人才是企业的根,那标准作业则是企业的魂。

班组层级的人才管理、选育用留,对于企业的发展尤其重要。用人要得当,“用当其时、用其所长”,“不能搞论资排辈”,用人就要尽其才,自原平公司履职能力建设开展以来,桥隧人秉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将“人岗相适、德岗匹配”核心思想铭记于心,在绩效考核上,原平公司以正向激励为原则,让正负激励“动”起来,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力,营造全员参与的创新活动,夯实企业健康稳健发展的根基。

标准化作业的要点就是多学,即每个员工都要主动地学习由公司编制的作业指导书、了解桥隧病害产生的原因,掌握病害的检查和观测方法;利用班后会时间多听由内部组织的讲课,制定学习方案、提出学习要求、圈画学习重点,夯实员工的知识点,树立标准化作业的意识。作业前严格落实计划审批制度,现场作业时多看,针对每座桥隧设备,不仅要看设备外观,而且要反复看设备内部,头戴安全帽、腰系安全带仔细检查有没有潜在的安全隐患,桥面状态是否完好、梁体是否有裂纹、支座位移量是否超限、隧道衬砌是否有病害等,遇到桥梁支座螺母松动,这时检查锤就是“啄木鸟”又硬又尖的长嘴,敲击螺母笃笃作响,通过声音能准确寻找到螺母松动的位置。每项检查任务都是标准化作业的真实写照。

科技创新,打造智慧“啄木鸟”

“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已成为现代化铁路发展的新模式。

桥隧人充分发挥技术管理模式,以“科技保安、少人则安”为宗旨,在临碎维修、日常管理过程中不断寻求新发展、探索新思路、实现新突破,利用无人机排查隧道的天沟和水槽设备,减少人员排查风险,有效保证了人身安全。在大中修施工及施工盯控过程中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践行管理施工理念,经联合委外研究院,根据隧道病害特点开展联合检查,利用衬砌、基底地质雷达检测衬砌断面和基地病害,及时复核并处理标记后的病害位置;持续推进大型施工机械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提高隧道施工效率;开展智能化监测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对设备检测监测数据挖掘分析,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动态评价。

下一步,该公司将开展在线监测手段,以便捷安全高效为目标,对桥梁动力特性和振动水平实时在线监测,打破人为检测精度差、安全隐患大等难题,实现智慧管养,进而提升桥梁技术创新、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笃笃笃!笃笃笃!有“啄木鸟”精神作支撑,朔黄桥隧人查问题、治病害、固桥隧、通涵洞,为全面保障运输安全提供坚强有力的基础。(来源: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 王卓)

(责编:赵芳、张临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