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 促提升 | 晋城东圣社区:深化物业党建联建 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高质量的物业管理水平,是体现城市文明和品位的重要窗口,是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基础。
“社区人口密度高、居民构成复杂,服务要求高、供需难度较大,如何提升社区治理质量和效能,一直是我们着力解决和改进的首要课题。”晋城市城区东圣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俊勇介绍,该社区是2019年9月新组建的城市社区,辖内5个小区、49个高层楼栋、居民2.2万人。
3月31日动员部署会后,东圣社区召集物业企业和驻地单位召开大党委专题会议,把联建单位纳入专项行动范围。聚焦“为居民提供高品质服务”目标,充分发挥新建小区物业覆盖优势,探索实践物业党建联建模式。
突出党建引领,推动“三方联建”。在社区支部领导下,建立社区、业委会、物业企业三方协商共建机制,明确三方职责,融合三方力量。推动居委会、物业企业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3名居委委员担任物业企业兼职副经理,5名物业企业负责人担任居委兼职委员;组建红色业委会,明确业委会成员党员占比50%以上,业委会主任必须由党员担任。同时,建立“一汇报、两评议、三落实”协商议事制度,每月由社区支部召集三方会诊社区事务,5家物业企业分别汇报当月工作,5家业委会相应提出评价意见和服务诉求,社区协调督促落实相关事项。
深化管服融合,促进“两个参与”。推动物业力量进网格、进队伍,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明确物业企业员工“全员进网格”,协助社区和网格员开展日常巡访、隐患排查等社区治理工作。组建3支志愿服务队伍:党员干部的“红马甲”队伍,社工团队的“黄马甲”队伍,物业员工的“蓝马甲”队伍。目前,“蓝马甲”队伍备案人数达60余人,根据居民需求认领服务项目,为居民提供“一对一”免费基础服务;物业企业免费提供场所,在社区网格建立4个党群服务驿站,将社区承担的医疗、养老、公安等29项直办服务延伸到小区“家门口”。
运用市场手段,探索“一个捆绑”。抓住住建部门下放物业企业信用评价、业委会审批备案等物业管理权限的契机,确定1个小区试点推行物业服务“酬金制”管理。具体为:一是居民物业费不直接交付物业企业,统一存入物业企业和业委会的物业服务资金共管账户,物业企业不能随意支取。二是物业服务资金用途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物业企业酬金,双方协商确定8%的基本提取比例,年底根据物业费收费率适当上浮,最高可拿到15%提取比例;剩余部分用于物业服务项目支出,在三方协商基础上,每月由物业企业制定服务计划,经业委会审核、社区审批后支出,支出项目定期公开,并接受居民监督。三是业委会每年组织居民对物业企业服务进行一次满意度评价,满意度达80%为合格,高于90%给予1%的酬金奖励,不达80%扣减1%的酬金并限期整改;连续两年不达80%,对物业企业解除服务合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