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县:党旗飘扬耀征程 奋楫争先谱新篇

郡县治、天下安。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祖国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障,是人民幸福的“根”和“魂”,“根”深才能枝繁叶茂,“魂”固才能基业长青。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兴县把党的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紧盯全县中心工作任务,把党建工作融入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人才引进、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各项工作中,一面鲜红的党旗,让全部的力量为之凝聚;一面鲜红的党旗,为发展的道路指明方向,让“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成为一个个醒目的标志,成为一项项工作的指路航标,凝聚起磅礴奋进力量,成为激励全县党员干部精神动力,推动各项工作的有力支撑。
“无论是在驻村帮扶、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大战大考’面前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还是城乡经济飞速发展取得的喜人成果,背后都汇聚着党建工作迸发出的磅礴力量!”吕梁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说。
大“疫”当前 先锋有我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然而2022年的4月,对山西来说却是“灰色的”,地处晋西北的兴县,也不例外。4月以来,随着忻州、太原等地相继发生疫情,全省面临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各地疫情防控工作压力陡增。
在危急时刻,兴县县委审时度势,做出让党员到一线的决定。
不到两天时间,全县各乡镇和县直机关的12871名党员干部投入一线,扛起了党旗、亮出了身份,有的到卡口一线检查,有的入户宣传动员疫苗接种,有的帮助社区监测“返兴”人员,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注入了强大动力。
4月15日,县委在大门口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志愿服务团队抗疫行动授旗仪式,市政协副主席、县委书记乔云带领四大班子领导,亲自动员、亲自部署,形成了上下同心、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的抗疫合力。
蔚汾镇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乡镇--村(社区)--网格--党员中心户--居民”网格化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网格设置,在村(社区)之下设置了大网格、小网格、微网格,制作了网格化管理公示牌,压实网格员责任,增强服务力度,真正做到“网格全覆盖、管理无盲区、服务零距离”,使得“网格化”管理责任到人、不留死角。
蔡家崖乡党委主动担责,靠前指挥,积极组建了“乡党委--村(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居民”的四级微信工作群,由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骨干担任网格员,切实压实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流程,加强协同配合,全力抓好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
康宁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响应市委、县委的号召,扛起党旗、亮出党徽,冲锋在前、战斗在前,第一时间成立2个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设立党员先锋岗,构建起“党委有号召、支部有响应、党员有行动”的良好工作局面,用党旗“红”守住百姓健康“绿”。
在罗峪口镇,各卡口党支部全体党员在鲜红的党旗下重温了入党誓词,党员纷纷表示,将牢固树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理念,在疫情防控各个环节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用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兴县人民医院援鄂抗疫战士李巧珍、王东东,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李翠叶,用亲身经历为群众讲党史、说政策、赞变化、谈成就……每到“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全县一批又一批的先进典型总是层出不穷涌现。这些先进典型大多数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亮身份、当先锋、践承诺,谱写了一曲曲爱岗敬业、服务人民、默默奉献的生动乐章。
夯基实础 举纲目张
5月的兴县桃红柳绿生机勃勃,到处是鸟语花香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走进兴县魏家滩镇马蒲滩村,整饬一新的房屋错落有致,白墙灰砖绿树宁静温馨,通村公路干净宽阔,蔬菜大棚里绿油油的黄瓜爬满藤蔓,一幅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尽现眼底。
美景的背后,是近年来马蒲滩村狠抓党建引领,扎实提升村域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和美村风的不懈努力。
“兴县魏家滩镇马蒲滩村有917户2671人,党员63人,其中,女党员20人、85岁以上老党员5人,大专以上学历的有20人,耕地4465亩、林地420亩,人均收入9200元。今年的重点工作:一是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二是要做好‘清化收’工作,三是要发展好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这也是今年3月县委乔书记来我们村调研时,特别嘱托要我们办好的事。”说起村里的工作,支部书记吕五孩如数家珍、倒背如流。
魏家滩镇党委组织委员贾建峰介绍到,“马蒲滩村和九原坪村是镇里党建工作的榜样,班子凝聚力强、服务群众意识好、群众满意度高,有能人、有产业,有秩序、有活力,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杠杠的’,特别是全县“清化收”专项工作开展后,九原坪村‘两委’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截止目前共收回土地869亩、资金3.2万元,规范合同73份,登记不规范协议3份,各个环节的工作走在了全镇的前列,为全镇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法。
这是兴县将抓党建与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村“两委”换届等工作有机结合,着力打造有声有色、有形有效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一个缩影。
据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白磊介绍,在去年的村(社区)“两委”换届中,兴县创新选任方式,拓宽选人视野,全县244个行政村和9个社区选出了自己的“当家人”,新选出的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共1715人,结构明显优化,平均年龄42岁,较上一届降低了5岁;学历大幅提升,大专以上学历574名,占比33%,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党支部书记161名,占比达到64%;女性委员369名,较上届增加224名,其中女性支部书记20名;除选派干部任职村外,206个村和9个社区全面实现了“一肩挑”,占比达到85%。
“无论是个人自荐还是组织推荐,最终还得过党员群众这一关。”当选魏家滩镇九原坪村党支部书记的王亮雄深有感触,“随着党建工作的加强,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不断增强,村民们入党的热情与日俱增。”
资料显示,兴县在“两推”和14个部门资格联审的基础上,严把党支部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考察关,对考察过程中群众反映的问题,经核查属实,不符合任职条件的取消候选人资格。在党员选举大会上,当场投票、计票并公布统计结果,选举产生党支部委员,随后召开支委会,选举产生支部书记、副书记。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彦文说:“从推荐提名到组织考察,再到大会选举,每一个环节都充分听取民意、尊重民意、反映民意,保障了党员权利,扩大了基层民主,真正做到了最终选谁,党员群众说了算。”
党建引领 为民服务
立夏时节,黄河沿岸天蓝水碧,沿黄的滩地上,枣树吐芽,到处是勤劳的农民忙碌的身影。宽敞整洁的大院,观赏黄河风光的廊桥平台,装饰考究的党建图版,迎风招展鲜艳的党旗,置身高家村镇巡检司村党群服务中心,顿感清风扑面、心旷神怡。
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平自豪地说:“这是在县委组织部大力支持下打造的全镇规模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功能最完善的农村党群服务中心,让广大党员群众享受到了‘只进一个门,事情就办成’的一站式便民服务,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得到了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会议室里“四星级农村党支部、‘五个好’农村党支部”的牌匾挂满了墙壁,一幅幅图文并茂的照片记录了党支部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干事创业十几年来的光辉历程,印证着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建一个有兴县特色的党群服务中心”“在服务过程中带动工青妇团和广大党员群众”“要努力做好‘请进来、能参与、可分享’,让基层党建春风化雨”……面对时代之需、使命所系、群众所盼,2020年1月,新城家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应运而生。
兴县新城家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县委组织部重点打造的一个易地搬迁移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金灿灿的党徽搭配着鲜红色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牌匾,十分引人注目。党旗映衬下,党群服务中心办公楼显得更加气派夺目,让人眼前一亮。走进中心便民大厅,党建、综治、社保、卫健、就业、公共服务、综合等窗口干净整洁,工作人员热情礼貌地服务前来办事的群众,有的迁移户口、有的认证医保、有的咨询政策,现场秩序有条不紊。
便民服务大厅外的廉政文化主题公园内一群老人围在一起,有的下棋、有的晒太阳,邻里之间谈天说地、其乐融融。由高家村镇沙焉村搬迁来的独居老人任挨明说,“‘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现在都变成了现实,楼房干干净净、电灯亮亮堂堂,晚上出门跟白天一样,水、电、路没得说,如今真是在天堂上活着了。”
作为兴县运行最早的实体化运作的社区级党群服务中心之一,该中心先行先试树典型,拉高标杆作示范,以“亮阵地、做服务、聚人心、强治理、促发展”为工作目标,聚焦“破困局、解民忧、暖民心”难点,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切实构建起集党建工作、党群活动、资源汇聚、服务群众于一体的党群服务综合体,在新时代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中发挥着引领效应和辐射作用。
“像新城家园、宝山花园一样的社区兴县共有9个,这些社区是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的意见,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坚持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基本方向,把创建社区居民高品质生活作为服务宗旨,而建立的落实党的好政策最生动的践行之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白磊介绍说。
一个个农村、一个个社区,成为了一处处充满生活气息、优质服务和发展前景的美丽乡村、美好新区,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兴县,基层党建工作展现出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生动画面,县里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通过新建、改扩建等多种形式对 244 个村、9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了升级改造,9个社区面积全部达到300平方米以上,6个达到500平方米以上,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党群服务网。在全面提升设施配备水平的同时,对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常驻人员进行了业务轮训,切实提高为民服务能力,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以前办事复印个证件都要满大街跑,现在进一个门不仅办了所有事,连复印都是免费的。”这是康宁镇花子村办事群众对镇党群服务中心的最深印象。
为进一步弘扬吕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适应新形势下干部培训的需求,兴县投资4.5亿元,建设了占地132.5亩的县委党校新校区,着力打造立足吕梁、着眼全省、面向全国的干部培训基地。
矢志不渝守初心,奋发有为担使命。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将以县委“三提三转”为引领,一如既往,用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奋力谱写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篇章,在推进兴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再立新功。 (张亚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