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与铁花共舞,用实干拼出“敬业福”

奔腾而出的“火龙”,涌动绚丽的铁花。新的一炉铁水呼啸奔涌着流入铁沟,映红了高炉炼铁工汤海明的脸庞……上午11点10分,在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铁厂,“全副武装”的汤海明正在进行铁水测温和取样。
高炉炼铁工汤海明进行铁水测温和取样。
“1号铁口测温1554°C,距离目标范围1515°C~1520°C有一定的距离,还得继续降低燃料比。”铁水温度过高意味着质量指标下降,同时也增加了冶炼成本。很显然,汤海明对这个温度值并不满意。
取样后,汤海明立刻回到五号高炉控制台前,专心盯着每一项参数。一台台电脑屏幕上准确地跟踪显示着高炉的每一部位以及每一道工序的运行参数和状态。通过高炉剖面仿真影像,焦炭和矿石在炉内交替均匀分层的结构清晰可见。
13点10分,和工友叶健虎商讨炉况调剂方针;
14点40分,联系槽下值班工友王庆明查看筛子情况;
……
汤海明和工友们时刻调整各项参数,为铁水生产降本。
奔腾而出的铁水。
高炉作为钢铁企业最前端、最核心的技术装置,操作程序非常复杂,生产过程中同时会有数千吨矿石、焦炭,10多种不同的原燃料,在1600℃高温下发生复杂而剧烈的化学反应。整个过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汤海明只能通过上百个仪表参数和出铁炉外观察进行冶炼操作。
而这项本领的练就,需要他对高炉的运行“健康”状况了如指掌,从数据对比分析研判入手,时刻关注炉况变化、出铁出渣、炉缸安全等细节,克服一个个难关,冲破多项行业挑战。
2020年6月,运行了13年8个月的太钢炼铁厂五高炉圆满完成了一代炉龄安全生产的历史使命,顺利休风停炉。同时也首次实现了停炉100%全煤气回收利用。在经过一百多天的紧张施工后,五高炉大修工程圆满结束,又开启了山西首座特大型高炉的第二代炉役。而汤海明有幸参与其中,进行了开停炉攻关,用他的话说,“与4747立方米高炉朝夕相处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儿。”
那么,如何在成分不稳定的情况下实现“粗粮细作”,完成2023年降本任务指标呢?这成了汤海明心坎儿上时时惦记的事儿。“高炉的运行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一些非常重要的参数,比如风量风压、下料速度、炉温变化,都会直接影响着高炉产量、质量、成本甚至安全和环保,我必须时刻关注,精心操作。”
今年大年初一,汤海明没能陪伴妻儿过年。他像往常一样和工友一起值班,“产业工人干一行就要干一辈子,爱一辈子。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才更有竞争力。这个前途是靠产业工人自己拼出来的。我相信这个行业的春天还会来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