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堡村:党建引领产业旺 多元发展促振兴

舞龙、舞狮、高跷、木偶、旱船等民俗文艺活动以精湛的表演技艺赢得众多喝彩;电音节独具特色,引领时尚风潮;非遗表演打铁花绚烂了整个夜空;多姿多彩的活动吸引着周边地区乃至省内外大批游客……2023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刘家堡村累计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元宵节当天抖音同城热搜第一名,话题累计播放2000万。
人气爆棚的背后,是一系列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的加持。
基层治理根基实 “三治格局”增亮点
刘家堡村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大力实施小店区“七区”战略,走出了一条城乡融合样板区、共同富裕标杆区的道路。
刘家堡村“两委”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纵向上形成“村党委—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共产党员户”四级网格组织体系,横向上实现网格上全部建立党小组,覆盖全村100名党员937户群众,凝聚乡村治理强大合力。
刘家堡村建设了“1+3+X”模式来强化队伍。其中,“1”是选优配强“头雁队伍”。通过返乡优秀企业家担任村党委书记、主任“一肩挑”,引入资金、技术、人脉、团队和先进管理理念,实现“一人返乡创业,带动一方致富”。“3”是党员+志愿者+非遗团队构建“全能型”队伍。组建一批能干、会想、愿做的“党员+群众”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巡逻劝导、安全巡查、化解矛盾工作。为充分带动村民致富,引进49支专业非遗团队,不断拓宽本地群众就业渠道,实现群众增收创收。“X”是注重发掘和培育乡村人才,建起“大学毕业生+优秀农民+离任干部+乡土能人”的后备人才递进培养模式,通过村“两委”干部推荐、村民自荐和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的方式选拔后备人才,现广泛吸纳致富能手、优秀返乡民工等后备人才40余名。
为真正将基层治理融入到村民日常生活中,刘家堡村联动各方力量,将村内各处闲置宅基地统一租赁打造成为便民大厅、党员之家、协商小院、人大接待室、老年餐厅,通过五大阵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不断提升阵地政治引领力。
同时,刘家堡村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孝老爱亲”“星级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家家户户争当“文明”,营造人人比先进、争做好榜样的良好氛围。以村民楼院为基本单元,将党建引领、法治宣传、矛盾化解、人居环境整治、民生保障等工作全面纳入网格化治理,实现“自治”联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干部群众齐发力 集体村民双增收
“如何能够加快乡村振兴、带领村民致富的步伐?如何能够把土地、房屋以及闲置的劳动力全部都综合利用起来,让刘家堡的利益最大化?如何能吸引市民来到三十公里外的农村休闲游玩带动消费?这是我们两委班子一直在不断探索的问题。”刘家堡村党委书记乔武平说。
以此问题为导向,刘家堡村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之路。
以文化为魂,全力发展“王琼故里”特色文化符号。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重修王琼故居,拍摄大电影《明臣王琼》。引入非遗文化,打造“王琼故里·非遗文化街区”,目前刘家堡村已入驻包括千层底传统制作技艺、漆画、木雕等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及手工艺项目47个,成立“匠人工作室”,实现文旅+非遗+数字赋能的综合模式。
以农业为根,走“特、优”之路弘扬农耕文化。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打造了西红柿产业园区、玉露香梨产业园区、食用菌产业基地等各类集约化、高产值经济体。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发展模式,建立科普惠农服务站、创新驱动学会服务站为农民提供培训、咨询、技术指导,形成了集农趣活动、农耕体验、共享庄园经济等于一体的产业融合板块。
以旅游为径,全链条、多样化畅通文旅传播之路。盘活闲置资源,增加集体收入来源,通过维修改造过去刘家堡村废弃的小学教学楼,实现租金收入;利用闲置的院落打造高标准餐厅,接待旅行社、研学培训等团队用餐增加三产收入;打造党群服务中心,与本省市区三级党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带动专业培训服务收入。成立了专业的抖音推广团队,打造了数字化智能导览系统,让游客置身3D立体墙画里感受“人在街上走,心在画中游”。
村容逐步焕新颜 村民持续得实惠
刘家堡村推进美丽乡村改造建设,对道路、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改造,道路绿化、墙面亮化、墙面美化等工程提档升级,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社区食堂是关系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刘家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全面落实惠民政策,全村70岁以上老年人每顿饭0.5元就能享用四菜一汤。
同时,通过民宿流转和非遗项目的引进,刘家堡村村民的老院子每年都可以有一万多元的租金收入,每一个非遗项目平均需要两个工作人员,既为村里闲置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村民也有了可观的收入,做到了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
如今的刘家堡村,空气清新自然,文化墙绘随处可见,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将自家的庭前屋后变为经营场所,小商店、小饭馆相继开起来,做到了家门口就业创收,实现流转土地收租金、就地务工挣薪金、自主经营拿酬金。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收入增加1万元以上,走出了一条村强、民富、产业兴的康庄大道。
此外,刘家堡村紧抓乡村振兴历史机遇,聚集能工巧匠把非遗乡韵融入田园风光,通过非遗文化街区建设、民宿院落改造、文化惠民工程等,将刘家堡村打造成以非遗文化为内蕴、特色民宿为体验、文旅街区为业态、美丽乡村为载体、都市农业为延伸、三产融合为手段的城郊型非遗文旅特色小镇,由过去的传统农业村蜕变为现代农业和乡村文旅多元发展的模范村,开创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局面。
未来,刘家堡村将紧抓乡村振兴历史机遇,继续探索乡村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持续壮大集吃、住、行、娱乐、购物、研学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