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山西 | 晋城皇城村:串联五村 绘出共同富裕同心圆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山西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着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三晋大地奏响美丽乡村建设“春之曲”。
即日起,人民日报社山西分社、人民网山西频道联合山西省委网信办、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山西省乡村振兴局,共同推出“乡村振兴看山西”专题报道,讲好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时代山西乡村振兴故事。
“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带着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与建议,全国人大代表,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皇城相府集团董事长陈晓拴来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
让他欣喜的是,“皇城村的乡村振兴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媒体记者及许多代表的高度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也对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安排部署,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一次次的小组讨论,与代表们一起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头脑风暴”,陈晓拴的两会时间收获颇多。
如何带动更多村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如何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增收?如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个个有关乡村振兴的问题萦绕在陈晓拴的脑海里。
两会结束后的陈晓拴,信心满满,收获满满,对皇城村的未来有着无限憧憬。他深知,唯有不间断地入村入企入户调研,才能一一解答这些问题。入企调研谈发展,访农户话家常,村委会传达学习两会精神……陈晓拴又忙了起来。
与此同时,3月15日,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和超亿元村名单公布,凭借着发展休闲旅游,皇城村跻身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这一好消息,让陈晓拴以及皇城村村民们备受鼓舞,也更加验证了皇城村立足自身优势、走出乡村振兴皇城路径这一正确选择。
从传统产业到优势产业,燃起村民致富新希望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青砖土瓦下的皇城相府,一抹春色点缀亭台楼阁,一簇春花装扮田园庭院……穿越明清的皇城相府如约与游客于春日相见。
上午10时,典雅庄重的音乐响起,御书楼广场上旌旗招展,大型开城仪式《迎圣驾》表演拉开帷幕。皇家仪仗的气势与威武,康熙皇帝下榻皇城相府的情景再现眼前。随着城门开启,游客们跟随着演员们的脚步,开启了皇城相府之旅。
位于皇城村的皇城相府,是清代名相、《康熙字典》总阅官陈廷敬的故居,因康熙皇帝两次驾临得名。曾经的皇城相府,仅是一座尘封在历史里的古城堡;而曾经的皇城村,也只是一个隐藏于太行山深处的小山村。
上世纪八十年代,同大多数中西部农村一样,皇城村村民吃饭靠老天,花钱靠猪鸡,人均纯收入不足60元。
“没有实力的村子站不起来,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必须发展经济。”在当时一届村委会的几番思忖下,地下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地上有清代中国第一文化巨族之宅——皇城相府,“煤炭工业立村、文化旅游兴村、科技人才强村”发展战略强势推进。
从1998年开始,举村搬迁、古迹维护、旅游开发、历史考察……历时3年多,皇城相府发生蜕变,成为带动全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
从此,窝在小山沟里的皇城相府名声大振,四方游客纷至沓来。
图为皇城相府河山楼。
皇城村对文化旅游的发展思路不仅仅只停留在开发层面,而是要打造成旅游知名品牌。依托皇城相府,2003年皇城村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皇城相府集团,从此迅速走上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皇城村全力打造“旅游景点+宾馆酒店+文化演艺+农家乐”大旅游格局,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富民之路,形成一条“吃、住、行、游、购、娱”功能齐全的完整产业链,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门票、餐饮、住宿等直接收入1亿多元,旅游综合收入3亿多元。带动皇城村及周边村发展起“农家乐”、特色民宿及相关商户400多个,解决村民就业3000多人,村民人均收入达6万多元。
从一村独秀到五村抱团,带动更多人富起来
层层荆条接山峦,幽香飘自郁苍苍。薄暮时分蜂归急,花开盛日舞若狂。每年7月份,太行山脉满山遍野的荆条花开,蜜蜂们赶着花期前来采蜜。虽然蜂蜜产量多,但是蜂农分散,蜂蜜也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产品。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优化集体产业布局,持续壮大集体经济规模。发展旅游业的同时,皇城村的产业触角伸向更广泛的领域。
2018年开始,依托南太行丰富的蜂蜜资源,皇城相府集团开始生产蜂蜜发酵酒。位于皇城相府生态园北侧的蜂蜜果酒厂拔地而起,全国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化蜂蜜酒生产线建成。
经过5年的发展,如今的蜂蜜果酒厂,已成为集工业旅游、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园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蜂蜜酒生产基地。年产能可达到5000吨,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税收2.8亿元,利润2.6亿元,解决就业500余人,带动1500余户蜂农致富。
图为皇城相府集团蜂蜜酒生产线。
在陈晓拴看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只有做到产业振兴,才能筑牢全面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现如今,皇城相府集团已成为一家集煤炭开采、旅游开发、生物制药、生态农业等业务于一身的现代化企业集团,皇城村煤炭、旅游、制药、制酒、房地产五大产业多点开花,村集体有26家企业,资产规模90多亿元,拥有6000余名员工,总资产90多亿元。2022年,被评为全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十佳村”。
一边是皇城村不断发展壮大的集体经济,一边是与皇城村毗邻的郭峪村、史山村、沟底村、大桥村四村,却因产业转型不成功,发展陷入困境。
“一村富了不算富,带动周边村庄走向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陈晓拴说。2018年,皇城村与周边四村签订了“五村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系统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构建五村旅游产业联盟,形成“1+4”连片发展的“大旅游”格局。
郭峪村古城保存完好,大桥村海会书院有唐宋时期的重要文物古迹,史山村与沟底村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皇城村的周边四村,都有不错的文旅资源禀赋。但近年来,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建设标准低,旅游品质不高,各村“自立为营”。
“我们整合了郭峪古城景区、海会书院景区、九女仙湖景区、蟒河景区,合力打造‘樊溪河畔共同富裕先行区’”,陈晓拴介绍说,总体按照“资金+资源”模式,我们皇城村主要投入资金,其他四村主要以资产入股,每年促进各村集体经济增收100-300万元。
从群众小事到民生福利,更多村民畅享美好生活
早晨7点30分,晨烟晓雾里,皇城村的街道上热闹了起来。“工薪阶层”们已经沐浴着春光,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
村民赵粉勤的早晨如往常般,简单又火热,平凡而快乐。锅碗瓢盆收拾妥当,梳洗打扮一番,仅三五分钟,赵粉勤已到单位。
“2004年,刚进入集团工作时,在平房办公,没暖气,没热水;现在搬进了7层的办公楼,中央空调让我们夏天凉冬天暖。”在皇城相府集团工作近20年的赵粉勤,亲身经历着皇城村的点滴变化。
图为皇城村现代化住宅区。
2002年,赵粉勤刚嫁到皇城村时,一家四口人住在平房里。2009年,像赵粉勤一样的皇城村人,家家住上了花园式别墅,条条道路都整洁靓丽,村民们过上了“少有所教、壮有所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城市人生活。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皇城村人,1985年开始在村里工作的陈晓拴,感受过贫穷生活的困惑,经历过皇城村早期创业时的艰辛曲折,也见证着皇城村凤凰涅槃般的华丽转身。也正是这份经历,让他不能忘却“让村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初心。
1991年出生的李帅,是伴随着皇城村的崛起成长起来的一代,也是皇城村发展集体经济以来的直接受益者,所以骨子里对皇城村多了一份热爱。
“2013年刚毕业时在太原工作,看到村里要办蜂蜜酒厂,我就回到家乡,毕竟家乡曾经为我们付出了很多,现在是我们回报的时候了。”李帅介绍说,在皇城村,新建了皇城幼儿园和午亭小学、初中,五村的适龄儿童都可以直接入学就读。对于考上大学、研究生的本村学生,根据学校、学历不同,村里每年给与3000元-10000元的补助。
如今,李帅的女儿就在村里的小学读书。“考虑到村里双职工多,村里的小学都是寄宿制,我们家长只需要交餐费。”每每接送女儿时,听着女儿讲学校发生里的事,李帅的幸福感油然而生,物质满足,心理满足,每天守在家门口,不需要在外面奔波劳累,还有积蓄,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样子。
“60岁以上的老人,根据年龄划分,村里每月发放100元-160元的生活补助;对于无职工保险、无收入的老人,同样根据年龄,每年发放3000元-10000元的补助。”赵粉勤介绍说,如果村民生了病,除去新农合、职工医疗保险报销后,剩余部分村里再给报销百分之七十。
在皇城村这座北方村庄里,从保障生活基本需求开始,村民们享受着包括住房、医疗保险、教育、吃、用等20多项福利。大到医药费报销,小到孩子的营养费和家中的菜肉补贴,每年人均受益8000多元。
皇城村富了,村民们也富了,原先仅有800人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拥有5000余人的美丽乡村,一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人文山水图再现皇城。
但是,皇城村的发展还不止于此——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让农村一二三产业形成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态势,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作为一名人大代表,陈晓拴的履职工作仍在继续,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皇城村大步向前。(图片由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提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