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采风行|李爱玲:用真情呵护“生命的金秋”

轻轻的脚步,淡淡的微笑,柔柔的声音……出生于1973年的李爱玲,是山西幸福汇老年养护服务中心的主任,也是山西省人大代表,今年是她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第8年。
“闺女,你来了!”“宝贝儿,今天玩得开心吗?”在太原市晋源区幸福汇藏山墅养老服务中心里,每到一处,老人都纷纷和她打招呼,李爱玲则高声地问候。老人没什么事儿,都愿意和她聊聊天,对于老人关心的话题,她总能说得头头是道。
“读懂每一位老人”,这是李爱玲对待老年服务工作的态度,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要在暖心的服务中,让老人们切身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学会感恩,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晋源区幸福汇藏山墅养老服务中心,老人积极参加各类文娱活动。
心之所向 坚守初心躬身养老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服务日益成为民众的迫切需求。老有所养,既是“国之大者”,又是“民之所望”。
李爱玲无疑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2015年,她抱着一腔热血,义无反顾拿出20年打拼下的500多万元积蓄开始投资社区养老,自此她把养老事业融入了自己的生命。
“我对老人有种亲切感,喜欢听他们倾诉,喜欢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仿佛他们就是我的亲人。”李爱玲动情地说。
仅用3个月的时间,她建起的第一个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在晋城开业。虽然社区老人开心了,但接下来的运营费用让她发愁起来。当时社区养老刚起步,扶持政策还不完善,是坚持还是退缩?她毅然选择了前者。
这一路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无闻地坚持。经过不断实践探索,日间照料重特色、居家养老重系统、嵌入式养老重服务、医养结合重保障四位一体的“幸福汇养老模式”逐渐形成并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认可,她的事业版图也在不断扩大。如今,李爱玲已在全省开办了9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近30个社区,为4万余位老人提供服务。
情之所至 精益求精塑造品牌
社区居家养老怎么做,对于当时的李爱玲来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
为了给山西养老事业改革蹚出一条新路,打造一个有温度、有情怀、有品质的社区居家养老连锁品牌,李爱玲的目光始终聚焦在老年人群体上。
她坚持以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机构为补充的融合养老服务理念,凝练出“党建引领+社区居家+智慧化养老+医养融合+时间银行合作社+长者食堂+银发旅居+嵌入式机构”的幸福汇“1+7”养老模式,形成了“管理制度化、服务精细化、工作规范化、团队专业化”的幸福汇养老服务标准。
通过不懈努力、大胆尝试,“幸福汇模式”不断提质完善,成为山西省内首屈一指的社区居家养老连锁品牌,并在全国同行业中备受关注。
作为山西省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创新带头人,李爱玲凭借卓越成绩先后荣获山西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但她从没有满足于既得的个人荣誉和公司业绩,而是坚持把“让老人们有品质地生活”作为创办幸福汇的目的。
社区老人在养老服务中心包饺子挣积分。
履职尽责 积极践行为民承诺
“做好老年事业和当好人大代表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作为养老服务行业的人大代表,李爱玲深知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她最关注的就是让老年人能够有尊严地享受晚年,这是她为之奋斗的目标。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老年群体生活需求,她积极参加人大调研视察活动,深入基层走访老年群体和家属,耐心与老人们交谈,将群众需求放在心上,针对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做老人们的“传声筒”和“扩音器”。
李爱玲将了解、收集来的意见详细记录在工作日志中,为下一步养老产业发展提供更加详实的资料,也为提出高质量的代表建议夯实了基础。围绕养老行业发展,她撰写了《不断加强养老护理服务人员能力素质,提升养老护理服务人员职业价值认同》意见建议,同时依托幸福汇开展了一系列老年服务行业培训交流活动。
经过充分总结实践经验,她带领团队打造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探索出社区养老、医养康养相结合的现代化养老服务体系,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智慧养老”,实现线上线下多元服务,真正让有需求的老年人都能真正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乐”的幸福晚年生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李爱玲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着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展现了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也折射出敬老爱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生生不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