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西频道>>乡村振兴

主动求变顺势创新 中阳倾力打造“黑木耳之乡”

2023年07月17日15:24 |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中阳黑木耳产业历经探索起步、快速发展,实现了产业规模“从小到大”、带动能力“从弱到强”、产业链条“从短到长”的快速跨越,入选“全国科技下乡示范项目”和“全省转型标杆项目”。

暖泉镇刘家坪村一带是中阳木耳的主产区,这里森林覆盖面广,水资源丰富,是栽种木耳的理想之地。该村的闫爱生是第一批响应政府号召的种植户,从刚开始的小规模试种到如今每年上百万棒的规模,闫爱生用了四年时间。

这四年也是中阳木耳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期。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从最初的没人敢种、没人会种,发展到今天菌棒生产、菌种培育、规模种植和产品加工销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全县今年木耳种植达6000万棒,预计产量600万斤。

几年的潜心发展,木耳成了中阳农民致富的新产业,闫爱生也成了小有名气的木耳大户,聊起种木耳的心得,他感觉摸索了几年有了一定的基础,但随着规模的扩张,面临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复杂。

闫爱生说去年市场就给他们上了深刻的一课,由于管护技术不成熟,导致木耳品质下降滞销,再加上没有形成广泛的市场对接渠道,低产低价重重地打击了种植户的积极性。

产业的发展离开了市场的支撑,所有的努力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要想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只有紧靠市场,这是中阳木耳这个新产业、新品牌必须要迈过的坎,练好内功,创新、求变才是唯一的出路。

“我们每年要上山采两到三次野生状态的黑木耳,它对自然环境适应性比较强,采回去经过驯化栽培,就有可能选育出适合农民种植需要的高产、抗病性强、耳质优良的好品种。”山西腾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曹玉谦说。

创新不仅仅是体现在产品上,也体现在耳农的经营意识和日常管理上,怎么依靠市场力量来提升生产水平、实现自力更生,是他们当前急需探索解决的难题。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中阳县耳农们自发引入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从品种选育、菌棒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开始进行全面探索,慢慢拓宽这个新产业长远发展的前进之路。

2022年,中阳县全县共栽植木耳4019万棒,产值1.3亿元,带动就业人员5734人、农村合作社144户,增加农户和村集体收入254.52万元,同时带动菌棒厂、采摘园、销售、产品包装等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实现产值5亿多元。木耳产业真正鼓起了全县农民群众的“钱袋子”,成为乡村振兴的希望产业、持续长久的富民产业,助力中阳走出一条立足特色促转型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成发明 、李彪 、高磊)

(责编:段思齐、桑莉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