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西频道>>乡村振兴

科技富了沙窑村

2023年08月03日14:58 | 来源:山西日报
小字号

沙窑村位于石楼县罗村镇,作为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果蔬大棚种植是该村的一张靓丽名片。近年来,在驻村工作队与当地政府的扶持下,沙窑村农业发展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无土栽培技术告别了传统泥泞的菜园,智能化大棚成为农业产业新引擎,发展理念与生产方式迎来了全新变革。

从前靠天吃饭,现在无土栽培

走进沙窑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种植大棚,记者在西瓜种植棚内看到,一个个浑圆饱满的西瓜格外诱人,在智能化温室大棚里,投入运行的“智慧农作管理云平台”正在发挥监测预警功能,精准环境调控、实时数据监测,让田间管理更加智能,高效保障了果蔬的品质化生产。

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瑞平告诉记者,沙窑村共有362户,876口人,耕地2213亩。近年来,在驻村工作队和镇政府帮扶下,为村民引入大棚种植技术,种植甜瓜、哈密瓜、西红柿等果蔬,谁家种得好,谁家收入就多。科技助农后,全村人的年均收入大幅提高,截至目前,大棚种植累计为农民增收400余万元,给传统农业注入了新能量,让农民对未来越来越有奔头。

“钱袋子鼓起来了,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强起来了。”张瑞平骄傲地向记者讲述着村庄的变化。他说,一开始驻村帮扶工作队推广科学种植时,老百姓有不少后顾之忧,拒绝接受未知的“新鲜事物”。现在,老百姓种植观念发生变化,生产方式也随之改进。

村民白金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沙窑村村民,家里过去就靠种地生活,粮食也收不了多少。2019年抱着“试试”的态度,在沙窑村承包了2个大棚,开始种植甜瓜,起初虽然没有挣钱,但也没有赔。她没有灰心,经过自己的苦心经营,慢慢地有了好转。2021年到2023年,她又承包了4个大棚,让自己的儿子也搞种植。从起初的没有挣钱,到现在每个大棚能收入2万元,6个大棚就是12多万元。每每说起这件事来,王金花就说,现在搞种植富裕了,主要还是感谢驻村工作队给农民增收致富带来实实在在的帮扶。

刚开始质疑科技,到后来依靠科技

55岁的张六光是沙窑村的村民,他对记者说:“在驻村工作队来以前,我们都没有见过大棚,后来在省农科院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才学会了甜瓜、西红柿、豆角等农产品新的种植技术。”提起自己的思想转变过程,张六光说,从接触科技到接受科技需要一个过程。刚开始,省农科院的科技人员到田间地头为村民们讲授新的种植方式,在旧有种植观念影响下,新的种植方法与我们传统种植方法不一样,他和村民们一开始是不接受的。

60岁的村民刘堂贵回忆说,每一次省农科院科技员下来传授农业种植技术都是与村民们站在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教学,直到学会为止。“石楼果蔬庄稼工作站”是连接科技理论与村民实践的中枢。在这个微信群中,有村委会领导班子、科技员和大棚种植户共24人。他们经常在群中交流农业科普信息,反馈种植问题。张六光告诉记者:“前两个月,我发现地里有一大片瓜苗出现打蔫状况,第一时间就在群里反馈。村委会领导看到后立刻联系了技术员,紧急召开会议探讨解决办法,后来技术员经过实地勘查,很快解决了这个问题。”

山西老农石楼农业管理公司技术员武文嫣指着一座大棚介绍说,这个棚里种的是由园区试验筛选出最适宜无土种植、品质好产量高的奶油草莓,上市后很受欢迎,吸引了本地和周边地区的大量商户前来订货。同时我们也积极发挥产业园的示范带动作用,让新品种和新技术走出示范基地,惠及周边更多农户。“下一阶段的重点是继续引导老百姓改变传统种植观念,以科技为引领增加大棚种植,丰富果蔬种类,打开销量之路,把栽种的果蔬销往更大的城市。”张瑞平信心十足地说道。

从质疑到相信,切实感受到大棚种植技术的好处后,村民们终于实打实地相信了科技的力量。

变革刚刚起步,变化还将继续

“土地、劳动力、技术、市场的有效衔接是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农业必须成为数字化、智慧化的农业。”石楼县罗村镇党委书记闫瑞平向记者讲道。包括沙窑村果蔬产业基地在内的多项发展决策,起始目的就是围绕“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的发展要求,依托吕梁市委政法委,借助省交通运输厅帮扶工作队的力量,在通过示范基地带动地方群众发展规模种植业的同时,促进集体经济增收,并建成石楼县农业产业数据平台,把镇村产业辐射到全县更大产业全局中。

作为吕梁市委政法委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白瑞君也一直在思考沙窑村下一步的发展之路。他表示,目前,沙窑村大棚产业基础仍然薄弱,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支撑还不强,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所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定要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首要是解决思想问题,教育引导群众激发内生动力,解决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严格按照“不漏一户、不少一人、不留死角”的工作要求动态监测,落实精准帮扶措施。协调市县两级科技等部门,加强农村科技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素质较高的职业农民,确保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庭院经济在沙窑村落地,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科技引领之下,沙窑村的村民们耕种思维正在经历着时代性变革,科技兴农在这块土地上不再是一句空洞口号,而是实打实地落在田间地头,发芽在农民心中。“有了科技种田,将来村民们的生活一定会比现在强得多,老百姓一定会过上更舒心的日子,我是很有信心的。”村民张六光说。(记者 沈佳 实习生 耿艺炜 郝子涵)

(责编:雷昊、桑莉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