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西频道>>本网关注

行走黄河看吕梁|岚县:种下小沙棘,群众富了,生态美了

人民日报记者 刘鑫焱 马睿姗
2023年11月02日09:51 |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小字号

顺着界河口镇沙棘小镇石碑处一路蜿蜒向山,山麓下尽是层叠皱褶的黄土高坡。位于山顶上的沙棘产业示范基地中,一丛丛沙棘树枝上已经钻出了橘红色弹珠大小般的果实,轻轻一捏便渗出了鲜嫩酸涩的汁水。

“瞧这一个个整坑的沙棘树,多专业!都是村子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上山栽出来的。”界河口镇镇长张凤宁语气里带着骄傲。

图为沙棘产业示范基地中的沙棘果实。人民网记者 王帆摄

谁能料想,多年前还处于贫困村的界河口镇,不仅靠着小小的沙棘果脱了贫,还打赢了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攻坚战。

岚县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低、降水少、蒸发量大等气候特点十分适宜沙棘生长。数年前,界河口镇曾有10万亩野生沙棘灌木林地,被列为山西省“沙棘发展原料基地县”。但地处偏远,加之沙棘杆上刺多难以采摘,没有充分开掘经济价值形成产业。

转变发生在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时任东口子村党支部书记的郑二小(现任界河口镇副镇长)跟随县委县政府至内蒙古种植高原胜果的企业进行考察,在煤矿的一片耕地里种满了颗粒饱满的大果沙棘。那一刻,郑二小和村书记都看到了利用荒山、带领群众的新希望:“我们当时就算了笔账,一株沙棘最少能剪下20斤的冻果,按照一亩地栽种100株来算,最少能种2000斤,长势好的时候甚至能种4000斤,能有八千块钱的收益。”

界河口镇地处黄土高坡,常年干旱少雨,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2015年,为了退耕还林,山上曾种了3000多亩的油松,但经济效益一般,无法真正实现让村民增收。而沙棘具备耐寒耐旱耐贫瘠的特点,还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能阻止洪水下泄、拦截泥沙,是治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有效武器”,同时兼具较高的经济价值。

图为岚县界河口镇的航拍全景。人民网记者 王帆摄

于是,界河口镇利用退耕还林与绿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将增绿与增收相结合的思路,县政府一手抓退耕还林,一手抓绿色产业发展。

“总得为他们找点增收的路子。”郑二小看着村里不能外出务工的老人:“如果能把沙棘产业发展起来,村里的‘留守老人’,就能有活干、有钱赚了。”

由于缺少规模化种植经验,很多老百姓都怕种不活。郑二小做了一个敢为人先的尝试,开始带头在荒山上,种植、采摘沙棘果;并在村里建了一个小型冷库,自己初村的同时,还把收回村民的沙棘,延长沙棘果上市场的时间,取得了不错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头作用。以此为契机,界河口镇的沙棘产业链条,一步一步地发展完善起来,并带动了岚县的沙棘产业发展。

2019年,依托岚县原有20万亩野生沙棘和10万亩新植大果沙棘优势,引进资金和股东后,创建了集沙棘品种开发、沙棘产品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山西秀荣沙棘制品有限公司,把选种、种植、深加工的一整条沙棘产业链都落地在了村子里。

图为村民倾倒沙棘果实。人民网记者 王帆摄

选育沙棘、种植树苗、栽植除草、采摘冻果……每个环节都能实现增收,老百姓不出村就能就地卖出沙棘。解决了周边200余人实施就业,带动周边629户贫困户1858人实现稳定持续增收,户均年收入达2000元以上,合作社社员年收入增收在2万元以上。

图为山西秀荣沙棘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沙棘汁。人民网记者 王帆摄

“跟着来种种沙棘树,只要你全勤,收入还是很可观的,咱们村这两年还有靠种了沙棘树娶上媳妇的!”张凤宁笑道。

2018年,村里正式实施退耕还林。目前,退耕还林后的2532亩沙地全部化作了沙棘之林,有效为黄河流经之处抵御了水土流失。沙棘产业富了百姓、绿了荒山,真正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化作了现实。

图为界河口镇种植的沙棘树林。人民网记者 王帆摄

界河口镇在发展沙棘产业之余,同时引进其他沙棘品种并建设沙棘种质资源圃。在背靠大山的一片沙地里,挂着不同品种属地标签的沙棘苗一层层地铺展开来,这里是全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棘育苗基地。

图为沙棘种质资源圃。人民网记者 王帆摄

多年来,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山西省林草局、岚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界河口镇以沙棘资源为基础,以基因测序为依据,坚持优中选优,材尽其用。2019年5月,从新疆建设兵团第9师170团引进17个沙棘品种; 2019年10月,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水保站引进9个沙棘品种;2020年从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引进10个品种,全部选用国内沙棘中适宜半干旱冷凉气候的优良品种。目前,沙棘种质资源圃已经引进了来自全世界多地的40种沙棘苗,培育出四种适合岚县本地生产的沙棘苗,源源不断地将运往宁夏、内蒙、忻州等地。

未来,界河口镇计划引入销售企业,为山西秀荣沙棘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出的沙棘汁打开销路,助力村里的沙棘产业顺利实现市场化,帮助村民致富增收。

日暮时分,车窗外,村民骑着满载沙棘果的电动三轮车下了山,伴着为远山勾勒出轮廓的夕阳,奔向了这条生态美、群众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责编:张婷婷、桑莉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