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西频道>>本网关注

行走黄河看吕梁 | 人情减负 民风加分——临县农村移风易俗受欢迎

人民日报记者 付明丽
2023年11月02日09:58 |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小字号

阳宇会村移风易俗村规民约。

10月31日,人民日报“行走黄河看吕梁”来到临县城庄镇阳宇会村。

村委会门口的展板上,张贴着村里的移风易俗村规民约——

提倡婚事新办,结婚随礼礼金,亲属不超过200元,其他人不超过100元;丧事简办,不摆宴席,吃“大锅饭”,殡期不超过5天;余事不办,确需操办的仅限于家庭成员或近亲属范围。

乡风文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移风易俗便是一个抓手。这项工作阳宇会村已经推行两年,成效如何?两位村民跟记者聊起变化。

去年,村民李喜顺的叔叔生病去世,他收到村里红白理事会的一张丧事“慰问卡”。之后在村“两委”主持下,为逝者举行了追思会,整个仪式简单而又庄重。没有吹吹打打,也没有大摆宴席,吃饭就是一道凉菜,一道烩菜,加一份糕。

受传统殡葬观念的影响,丧事程序繁琐、盲目攀比、大操大办,为逝者家庭造成了沉重负担。现在,在阳宇会村,通过播放哀乐、宣读逝者生平、鞠躬告别等为主要内容的追思会越来越被村民认可。

阳宇会村“恭祝卡”和“慰问卡”。

阳宇会村党支部书记张荣荣告诉记者,村里把有威望的总管、老人纳入到红白理事会,共同商量理事会的章程。每家办事儿都要提前报备,什么标准,细化到用什么烟、喝什么酒都要定下来,这样村里人就不会攀比。

就在前两天,村民张勇祥的儿子结婚,请客吃饭,一共花了不到2万元,“不大操大办,一样安排热闹妥当。”

张荣荣介绍,推进移风易俗以来,村里的红白喜事成本压缩30%,为不少家庭减轻负担。

对移风易俗,或许很多人一开始并不理解,觉得村里“管得太宽”。但实际上,这些“人情债”已经影响到不少家庭的正常生活,出现不少因婚致贫、因丧致贫、支出型贫困问题。

张荣荣告诉记者,在村里,无论是满月圆锁、庆生祝寿,还是升学入伍、建房乔迁,通通都要随上一份礼钱。有人为了讲排面,大操大办,只能负上债。甚至还有人借别人的饭店开业,就为了敛钱。

不少村民深受其害,但又毫无办法,“祖祖辈辈的规矩,大家都随你不随,都是邻里乡亲的,怕伤了和气。”

“现在提倡移风易俗,也是给村民一个‘台阶’。要是有人因为简办被议论了,还有村规民约给兜着。”张荣荣说道。

阳宇会村村委会。

阳宇会村所在的城庄镇在推行移风易俗过程中,有不少好点子。

比如,针对易返贫特殊群体创新性开展工作,在低保户、易地搬迁户、脱贫户中评选移风易俗文明户,并与公益岗位、动态监测相结合,凡是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一律取消其行为不符的岗位待遇,为特殊群体减轻负担。

再比如,镇村干部通过签名承诺、示范带动,截至目前,全镇868名党员干部全部签订了《城庄镇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承诺书》。

此外,还通过临县秧歌、道情剧、小品、三弦等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宣传。

“移风易俗绝非一日之功。需要从思想上形成自觉、制度上形成规范、风气上形成氛围,在治理上不宜搞一刀切、齐步走,应落细落小,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治理。”临县县委常委、城庄镇党委书记孟飞说。

阳宇会村的故事是吕梁市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的一个缩影。

2021年,吕梁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推进移风易俗的意见》,就“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深化殡葬和祭祀改革,完善基层自治、法治和德治”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如今,移风易俗全面铺开,吕梁大地风清气正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责编:张婷婷、桑莉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