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日报看山西

山西省高平市持续学习“千万工程”经验——

提升人居环境 发展特色产业

本报记者 郑洋洋
2023年11月24日09:3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戴上眼镜,躺在沙发上,眼前出现虚拟场景:自己仿佛在飞跃高山峡谷,雄鹰不时从身旁掠过,风声呼呼作响。忽然,一个360度的大转体,让人发出惊呼,倍觉兴奋。

  这里的VR体验馆不在大城市的商场里,而是在山西省高平市东城街街道沟北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内。村里到处有墙体彩绘,在鲜花与彩绘的衬托下,小村平添许多浪漫味道。

  “这几年,我们对村里人居环境进行了系统提升,发展起特色乡村旅游产业。这是我们村打造的‘寻梦小镇’项目,人气一年比一年火爆。”沟北村村支书申永胜介绍。

  近年来,高平市持续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城乡一体融合,发展乡村产业,完善乡村治理……乡村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原来的沟北村,整个村庄都在一条大沟里,地势低洼,到处是狭窄的土路。村民纷纷外出打工,老旧房屋内杂草丛生。“那时候,只要一下雨,村里道路就泥泞不堪,许多没住人的房屋就开始漏水。”申永胜说,不仅如此,由于村里没有产业,村集体收入长期为零。

  乡村蝶变,从环境治理开始。近年来,随着高平市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的推进,沟北村通过取缔违建、改厕、建设污水管网等行动,原来随处可见的旱厕、污水都不见了,村里环境变得越来越整洁干净。

  在整治提升过程中,高平市推动水、气、暖以及垃圾、污水、厕所等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补齐道路、亮化、绿化、公共服务场所、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短板,全面开展“星级村”创建,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标准、高质量、可持续。

  同时,健全完善资金投入、建设、运行、管护等机制,出台人居环境奖补方案,按照“多干多补、少干少补、早干早补”的原则进行奖补,充分调动起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17年,沟北村确定发展“亲子旅游”的产业定位,与社会资本合作成立公司,外聘专业设计机构对村容村貌进行规划,开展各类游玩体验项目。

  不伐一棵树,不拆一座房,产业发展让沟北村的村民腰包逐渐鼓了起来。高平市东城街街道党工委书记司向荣介绍,如今沟北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2万元提高到3万元,带动就业岗位超过100个。在村里游乐园当保安的脱贫户李英根,一个月有将近2000元的工资收入,对村里的变化感慨颇多:“现在村里太漂亮了!原来到处都是的小锅炉、散煤球没有了,取暖做饭用天然气,更安全、更清洁。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别提多方便了。”

  沟北村这样的故事在高平还有许多。在河西镇苏庄村,几栋新的大礼堂刚刚落成。礼堂外的走廊里,装饰着红绸红布,洋溢着喜庆的氛围。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以来,苏庄村确定了“喜镇苏庄”的发展品牌,探索出一条“文化赋能,古村活化”的乡村振兴之路。村集体通过置换、入股或出租的形式,盘活资源,开发了婚俗博物馆、演出剧场、民宿酒店等丰富的业态。

  在寺庄镇釜山村精品康养片区,虽已经是冬天,但处处可见绿色。步入一间土黄色的民居小院,清澈的湖水与随风飘荡的芦苇,构成一幅美丽安宁的田园景观。近年来,村内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实现道路硬化、供排污一体化、卫生厕所改造全覆盖,村容村貌整洁优美。釜山村与附近的几个村打造乡村振兴联合体,走上康养旅游的快车道。

  据介绍,围绕“千万工程”,高平市规划重点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村、丹河沿线村、镇区所在地村、历史文化名村、人口集聚村等五类村打造100个示范村,在示范村带动下,逐步实现全市304个村整体提升。高平市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8697元提高到2022年的19652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10万元,让老百姓有活干、有钱赚,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千万工程’经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我们坚持真心实意为民服务,真金白银投向农村,真抓实干打好基础,让每个老百姓都能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把政府干成的事扎扎实实变成老百姓叫好的事。”高平市委书记原健说。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4日 14 版)

(责编:张婷婷、桑莉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