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山西要聞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兩優一先”風採】

帶領鄉親“躍”龍門

——記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河津市龍門村黨委書記原貴生

2021年07月06日07:12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辛氏三秦記》載:“河津一名龍門,水險不通,魚鱉之屬莫能上。江海大魚薄集龍門下數千,不得上,上則為龍也。”

《山海經·海內經》載:“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島。”

這是中國古代的兩個神話故事。“大禹治水”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勇敢﹔“魚躍龍門”體現出勞動人民的希冀與期望。兩個故事的發生地,就在今天的河津市龍門村。

而今,村黨委書記原貴生以“一犁耕到頭,創新永不休”的精神,帶領村民們繼續書寫著傳奇,將龍門村打造成為全國聞名的黨建引領、產業振興、共同富裕先進典型。

黨建引領凝聚奮進力量

7月4日晚,全國“兩優一先”代表原貴生胸戴獎章、載譽歸鄉。

一時間,村裡鄉親們鮮花簇擁,掌聲如雷,鏡頭頻閃。

回想著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感受著家鄉的溫暖,原貴生依然難掩內心的興奮與激動:“今年既是黨的百年華誕,又是‘十四五’開新局之年,能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我深感光榮和自豪。我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把我們的鄉村建設得更美,讓村民更有獲得感、幸福感。”

自1996年原貴生擔任村黨委書記以來,龍門村就有個“三先”原則:“要求村民做到的,黨員干部首先做到﹔要求黨員做到的,黨委成員首先做到﹔要求黨委成員做到的,黨委書記首先做到”。還有個“三不”原則:“村干部不住最好的房子,不拿最高的工資,不多佔股份”。

原貴生一直身體力行“三先”原則。富裕起來的龍門村,村民住進了32層的新住宅樓,而原貴生一家仍住在上世紀90年代的房子裡。

現在龍門村的黨員為民服務已成習慣。“保潔專員”王建良寒冬下水清理河道垃圾,“護綠隊長”原永錄一心專注花木種植養護,“工程指揮”原天運為趕工期啃饅頭宿窩棚……

發展起來的龍門村,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制度,全面推進決策民主化、辦事程序化、財務公開化,並把158名黨員按工作性質劃入支部管理,做到產業延伸到哪裡、支部就建到哪裡、黨員作用就發揮到哪裡。

“抓好黨建,以黨風引領促進村風、民風、家風,才有今天的和諧龍門!”原貴生說。

“四輪驅動”壯大集體經濟

20年前,原貴生發動全村黨員群眾集資入股,以村民個人股份14%的佔比,建成一座22萬噸的焦爐生產線。眾人拾柴火焰高,焦爐廠的效益好,村民們嘗到了集體經濟的甜頭。2003年,村裡興建電解鋁廠,村黨委、村委會決定,從集體收益中拿錢給每個村民入一股。原貴生說:“廠子是大伙兒的,得保証全村都分享到鋁廠經營的成果,人人都是主人和老板。”

在龍門村的經濟成分中,集體經濟佔70%以上,堪稱“命脈”:集體資產累計超過10億元,年產值超過20億元,年上繳國家稅金1.5億元。集體控股、村民入股,成了龍門村的標簽。

“我把龍門村的發展總結為‘四輪驅動’。”原貴生伸出了4個指頭,“早些年我們是集體控股,但是純集體控股一定時間內也影響發展。於是我們通過招商引資,從單一的村集體企業發展到集體、個人、聯營、股份4種經濟形式同時發展的混合經濟模式。像吉普車一樣,用4個輪子驅動,不管什麼樣的路都能前行。”

推進村辦企業不斷壯大,龍門逐步形成了煤焦化、精細炭黑、發電、建材、鐵路發運、房地產、旅游等七大支柱產業,達到了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區域的飛躍。2020年,龍門科技集團實現利潤2億多元,上繳稅收8000余萬元,名列山西省“企業百強”“制造業百強”。

也正憑借著集體經濟,龍門村10年前就已成為小康村,但原貴生想得更長遠。他說:“龍門集團不斷探索,這些年,就是想打造一條經濟循環的鏈條,走出一條產業升級的道路。”

綠色發展推動鄉村振興

龍門村方圓5公裡都是樹。多年來,龍門村累計投入1.6億元,持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率先從嚴從高完成焦化等行業提標改造,通過黨員帶頭義務植樹建成千畝環村林帶、千畝環廠林帶,林木覆蓋率達到47%。

有了好生態,原貴生提出發展旅游經濟,開發黃河濕地公園,打造黃河大峽谷山水畫廊,挖掘禹門口紅色基因,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好看的村庄能賺錢。禹門口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龍門村東岸,以“園”為主題,構筑了養生休閑健身公園﹔以“玩”為主題,打造了少年兒童文化娛樂中心﹔以“水”為主題,建設了水上運動休閑區﹔以“灘”為主題,打造了植物多樣性與灘涂交匯的濕地體驗。僅去年就解決了200余名村民就業,年接待游客達30萬人次,旅游業收入突破600萬元。

萬裡黃河,九曲蜿蜒,至河津后出晉陝峽谷,水面陡然開闊。岸上的龍門村,便是“鯉魚跳龍門”傳說發源地。

千百年的傳說,道出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的龍門村集體企業固定資產達到16億元,全村人均純收入3.7萬元,實現了“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目標。“下一步,發展鄉村旅游是個‘細水長流’的好項目,隻要做好,世代龍門人都能享受到紅利。”原貴生說。(記者王荔)

(責編:桑莉媛、趙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