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文化體育

尋根追魂,讓山西民歌在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

朱紫陽
2021年08月05日17:10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桃花來你就紅來,杏花來你就白,爬山越嶺尋你來,啊哈呀呀呆……”

《桃花紅杏花白》《走西口》《串門門》,這一首首對於每個山西人來說都耳熟能詳的民歌從山西藝術職業學院的劇場中傳出。在經過幾天的山西民歌學習后,7月30日下午,來自中國音樂學院的學生們與山西華夏之根藝術團開展了民歌交流教學匯報,這也是中國音樂學院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山西民歌採風調研的最后一站。

中國音樂學院學生學習山西民歌。朱紫陽 攝

小劇場裡,演員們教學和交流的熱情高漲,這既是切磋也是互相學習。在此之前,由中國音樂學院師生一行41人組成的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抵達山西河曲縣,對當地民歌及二人台藝術進行了為期三天的採風調研。

河曲縣被譽為“民歌的海洋”“二人台的故鄉”,素有“雞鳴三省”的美稱。2006年,河曲民歌、二人台被雙雙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8年至2013年,河曲縣連續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北方民歌之鄉”的稱號。

“河曲是晉陝蒙三省的交界地,文化底蘊豐富濃厚。山西民歌高亢嘹亮敘事性強,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第一次來到山西省的中國音樂學院2020級中國傳統音樂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關諾敏表示,山西和陝西的民歌在風格上有一些相同之處,原先區分不是特別清楚,這次來採風的第一個收獲就是對兩省民歌的界定。

“之前在學校中對山西民歌也有學習,但是個別的一些咬字發音和對於歌曲細節上的把握還是不夠准確,在這次的學習交流中體會到要注重文化本土的味道,不要一味追求用聲技術和方法上的提高,更多的應該是對方言韻味的把握和對歌曲內容中情緒的真誠流露與表達。”關諾敏說。

本次的民歌採風調研隊伍是中國音樂學院於今年暑期支持的十余支社會實踐隊伍中規模最大的一支。在幾天的採風調研后中國音樂學院聲歌系黨總支書記、博士生導師張天彤教授感受頗深:“山西是一個著有非常濃厚的歷史人文底蘊的地方,也有著非常深厚的民間音樂和戲曲的積澱,而且形式多樣。”

作為傳統音樂文化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民歌蘊含著一切民間藝術的根和魂。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非常完整的、原汁原味的傳承保留下來的民歌數量已經特別有限了。張天彤認為,隻有扎根民間,深入基層,在尋訪民歌的老藝術家、民間高手的過程中,才能學到民歌的真諦。

在今年7月21日至25日,張天彤已經帶著另外一支暑期社會實踐隊伍前往青海省互助縣舉辦“中國民歌賞析會”公益演出、採訪花兒歌手、尋訪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革命歷程等系列活動。

“未來的民歌傳承主陣地是在高校,傳承的方式一定是民間和高校雙向互動聯袂合作的傳承。”張天彤認為,學習民歌要注重尋根追魂,隻有深深地扎根在這片土地,用自己的所學,才能使傳統音樂文化在保留精粹取百家之精華的基礎之上隨時代發展,不斷給民歌注入新鮮活力留下時代印記,才能在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

(責編:雷昊、張臨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