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青年開起愛心廚房,“這裡有家的味道”

“好后生!”“可以去做義工嗎?”“去年看病的時候要是有這個愛心廚房多好。”今年8月,在山西省腫瘤醫院附近,一家由三位“90后”青年開設的愛心共享廚房開門營業了,“為了能讓癌症患者吃到‘家的味道’”“不希望所有人用到,隻希望有需要的人用到”。
“大家好,我是在太原開設愛心廚房的小伙子……”2021年6月起,以這句話為開場白的一系列短視頻在網絡上快速傳播,視頻的創作者是愛心共享廚房的發起人齊樹強。
在網上看到南昌萬佐成、熊庚香夫婦開設愛心廚房的事跡后,齊樹強深受感動,“我叔叔就是患癌離開的。有段時間我陪著他住院治療,他老念叨想吃家裡的小米粥、蛋炒飯,可是大老遠來回送飯也不現實,想到像我叔叔這樣的患者和家屬哪止一兩個,我就動了開設愛心廚房的念頭。”說起創建愛心共享廚房的初衷,齊樹強眼裡充滿了心疼。
在這裡,炊具、面粉、調味料、綠豆湯免費提供,帶上自己想吃的食材,花幾元錢就能做頓可口的熱乎飯,對於陪侍病患、無法規律用餐的人來說,這裡就像一個“臨時的家”。
“經歷過的人就能懂愛心廚房有多重要、實用性有多強,真的能幫助很多人,這是我們最大的動力。有個阿姨來了說,她在醫院照顧病人,已經40多天沒回過家了,但在我們這兒吃到了家裡的味道。”齊樹強說。
家屬在愛心共享廚房烹飪。
同為“90后”的運城小伙趙剛和聞喜姑娘郭芳看到視頻后,主動聯系齊樹強加入。“我們三個都有各自的工作,都是比較靈活的不用坐班,大家願意花心思建設、運營這個愛心廚房。”齊樹強說。
就這樣,一人扛變成了“鐵三角”。
“起初我覺得房租是一個最大的大頭,但是隨著我們廚房開始裝修搭建,商業用水用電開銷也非常巨大。這些困難讓我們意識到,愛心和公益一定要往踏實裡做,往實在裡做。”趙剛說。
“最大的壓力是知道這兒、來這兒做飯的人比較少。有好幾位義工提出要過來幫忙,但人少的情況下,大家來了也沒有用武之地,所以一開始確實挺著急的。”郭芳說,“不過現在好些了,之前來過的家屬都推薦同病房的人來,我們也發傳單、拍短視頻、做直播,好讓更多人知道我們的愛心廚房。最開心的就是看到叔叔阿姨們做好飯打包好的時候,我相信家的味道是可以撫慰人心的。”
三位“90后”的善舉也感動了這座城市裡的很多人,大家紛紛伸一把手,幫襯這個“有愛的地方”。
開發商主動把房租降到最低、圖文設計工作室的老板上門測量免費制作門頭廣告、社區電商平台負責人了解情況后送來米面油、礦泉水等物資……“一路走來,常常被陌生人的善意感動,真的感受到人多力量大!”
收工后打掃清潔愛心共享廚房。
同樣被愛心廚房吸引來的,還有一群年輕人——
即將跨入大學校園的小黃,趁暑假來廚房幫忙收拾打雜。“這個暑假過得很特別,比和同學出去玩、打游戲有意義多了。”
趙剛在外地讀研的女朋友小楊,也趁假期來到太原,“用行動支持他!”
郭芳的閨蜜小侯利用周末時間專程來太原幫忙打理愛心廚房,“能幫一點是一點!”
“00后”蘇雷已經是個“老”義工了,“有需要隨時打電話!”
暑假期間,廚房裡時常還會出現一個小小的身影。“我兒子煊煊也經常來幫忙端端菜、擦擦桌子。開學他就上一年級了,感覺最遺憾的就是陪孩子的時間更少了”。齊樹強說。
夜幕下的愛心共享廚房。
小雨淅瀝,年輕人們一頭扎進廚房,直到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天色漸暗,愛心共享廚房紅亮亮的門頭燈,依然守候在雨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